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促进语言积累

2019-10-08 07:34伍晓苏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3期

伍晓苏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而落实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积累。语言积累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只有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地品读文本,感悟语言,积累语言,才能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从而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 语言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3-062-001

现在很多孩子怕习作,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究其原因,就是缺少语言和素材的积累。因此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更重要的是要重视语言积累,才能厚积薄发。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呢?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品读感悟促积累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使课文的语言进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产生共鸣。

如教学《山中访友》这篇写法独特、感情真挚、语言精彩的散文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去揣摩语言,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作者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表现手法,感受作者与大自然亲密和谐的关系。最后再配上音乐朗读,这些自然界的朋友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心中,从而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语言。

二、熟读成诵促积累

重视诵读是传统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现在学习语文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我国古人读书都很讲究背诵,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多文章文质兼美,在阅读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读,熟读成诵。同时,也要重视背诵指导,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利用多种形式背诵,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以便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地充实语言宝库,为语言表达夯实基础。

如在指导背诵《日月潭》的第二段时,我让学生根据所描写的事物,按照“湖水”、“小岛”、“日潭”、“月潭”的顺序来练习背诵。为了照顾记忆力不是很好的学生,我还利用填空的形式帮助他们背诵,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迁移练习促积累

语文教学就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经典、规范的语言使自己学会运用和表达。因此在通过熟读背诵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形成的语言积累后,还要经过迁移练习才能得以内化。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迁移练习点,激发学生表达欲望,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指导学生有机积累语言,促进学生的语言运用。

如教学《黄山奇石》时,我让学生找出文中介绍了哪些奇石,你认为它们的名字取得怎么样?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反馈时,学生能抓住作者生动的描写说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這四块石头名字取得好。我问他们:“为什么只介绍了这几块石头?”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其它的作者没有具体描写啊!”“是啊,因为作者展开想象,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和动词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这几块石头的奇、趣,把石头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我说,“那几块石头只取了名字,甚至连名字都没取的,你们喜欢吗?”我随机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他们就兴致勃勃地在下面说起来了。我就让学生仔细观察,模仿课文第二段的写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块石头来写一写。要求:展开想象,尝试用上动词和“好像”,把石头的奇、趣的特点写出来。从学生练写结果可见,学生不仅学会了作者的精彩描写,还能将文中好词好句迁移内化运用起来。这既促进了语言的积累,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四、复述课文促积累

复述是学生对文本教材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复述时要对材料进行思考、加工,经过筛选,抓住重点,重组语言进行讲述。因而,复述不但有助于学生掌握和积累语言,同时通过内化,规范了口头语言,提高了学生理解、概括等多种能力。复述根据要求和难易不同,可分为简要复述、详细复述和创造性复述。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也促进学生不同层次的积累和运用。

在低段,要求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进行简要复述。如:《大禹治水》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要求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复述出来。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好的孩子可能会把课文内容直接背出来吧。在教学时,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后提示,帮助学生提炼文中的关键词句,然后同桌互相复述,最后请个别学生上台复述,大家评议,从而促进了语言积累。

在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高年级的学生尤其要注重创造性复述,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善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教学《晏子使楚》一课后,我让学生根据“阅读思考”第二题的提示,想象晏子的心理活动,进一步展示晏子机智地识破楚王的伎俩,巧妙应付,维护了齐国尊严的品质。再把这件事前后的内容连起来进行创造性的复述。如此复述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内化语言的机会,使学生理解、积累课文语言时,又充分调动其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进行重组加工,有效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课外延伸促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由此可见重视学生广泛阅读的重要性。阅读量越大,学生语言积累就越丰富。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有责任,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进行拓展阅读。我会结合教学需要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有关的文章。如:学习了《大禹治水》之后推荐学生阅读神话故事;又如:学了《草船借箭》后,我推荐同学们去阅读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等。我还让每个学生每学期尽量都买《1+X联读》或《语文素养读本》,每学一篇文章都让学生进行同步拓展阅读。尽量引导学生勤览群书,博采众长,把精彩语段摘抄在“采蜜本”上,使其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语言。在阅读了《三国演义》之后,班级举行小小交流会,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哪些精彩描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等。这样不仅能激发学习课外阅读的兴趣,也有利于语言的积累。

总之,学生积累语言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我们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还应不断地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积累,乐于积累,建立丰富的语言宝库,厚积薄发,真正提高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