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培养小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途径

2019-10-08 07:34陈天顺赵诗雨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途径小学生

陈天顺 赵诗雨

摘 要:科学文化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在传授给小学生书本知识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培养科学文化素养,让小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但是,纵观当今的小学语文课程,并没有合理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需要提出相应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语文课程; 小学生; 科学文化素养;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3-078-002

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同时也是提高科学教育质量的关键。[1]并且科学素养是当代科学教育的中心概念。[2]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规定要加强对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并且应该打破传统的教育形式和教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以,从小学开始就要重视在课程教学中的科学素养的培养。科学素养是当前科学教育改革中“普及科学”和提高科学教育质量这两大目标的基石。[3]所以强调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是有原因的。而小学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语文课程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意义

(一)语文课程是学习科学文化素养的基础性学科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规定要加强对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并且应该打破传统的教育形式和教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课本是理所当然的基本的课程资源。新课标语文教材富有科学教育的内容,新课程教学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创造性地理解教材,不仅要吃透教材编者的意图,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主阵地作用;同时,还要有自己的独创性和见解,能够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征重新定义教材内容,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4]

(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教育感染力很高的基础学科,在语文课堂中,运用语文知识对科学知识进行另一个角度的解释,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的积极性。借助文章生动的语言是要比直白的教育更加有效的,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和优良品德的学习,能够对自身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产生极大的影响。可以让学生在不断的成长中,始终保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保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责任感,为满足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做出积极的努力和贡献。[5]

(三)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

我们要想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还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那么,运用语文课程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教师作为引导者,要把学生放置在教学中的主体位置,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小学生更加主动的投入到科学文化的学习中。

二、语文课程培养小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思想的落后

在目前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突出的问题是我们的语文课程教学思想的落后。即使有各种新的要求对学生的素质发展做出了新的规定,但是由于受到升学压力以及传统应試教学思想的阻挡,绝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并没有认清自己在教学中扮演的重要作用,而只是扮演着传统的授业者的角色。这种教学方式才是真正影响小学语文课程发展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小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没有得到全面的启迪和发展。

(二)小学语文课程与科学素养的结合不密切

人的创造始于问题。创造意识、创新精神起源于问题意识,传统教育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问题的需要在这种教与学的模式中被扼杀泯灭。[6]由此得出的启示是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将语文课程与科学素养紧密结合在一起。但反观现实,很多学校的语文课程与科学素养并不能联系在一起,而小学生在这个时期是需要老师的启迪与引领,没有了老师科学素养的结合,小学生不能很好地学习科学文化。

(三)小学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缺失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的缺失也是我们不能够忽视的现状之一。由于每个省份、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教育水平和质量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就会出现不同的层次。很多的语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经常不能正确的从语文教材中提炼出正确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也是课程教材不能够和科学文化知识紧密结合的原因。正因为老师不能对教材进行准确细致的研究和发现,所以教师作为授业者也很难发挥其作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学习。

三、利用语文课程培养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策略

(一)重视小学语文课程中的科学文化

培养小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突出的问题是我们的语文课程教学思想的落后。小学语文课程中作为基础课程,应从思想观念、顶层设计等多方面有意识引导学生重视科学文化素养,只有做好了引导性的角色,重视课程中的科学文化,才能让学生也重视科学文化。并且中小学科学素养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小学生。小学生只有理解了科学的价值,体验到了成功,才不会丧失对科学的兴趣,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在此基础上,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语文课程资源的建设与运用也十分重要,课程资源建设与运用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7]语文课程应经过合理的开发与运用,所以,书本的开发就至关重要,以教科书为基本,开发利用语文课程中的科学文化素养。

(二)将小学语文课程与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

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提升学生素养方法有很多,关键是各学科教师有没有认识到科学课的重要意义,有没有把科学素质的培养和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8]只有将小学语文课程与科学文化知识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也更有兴趣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真实的探究活动。为此,教师必须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讲授把知识和结论教给学生。[9]

(三)提高小学语文老师的科学精神素养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而教师作为这些角色,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应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这样才能胜任引导者的角色,给学生们树立好的榜样。因为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的缺失也是我们不能够忽视的现状之一。由于每个省份、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教育水平和质量也不尽相同,通过不同方式培养老师的科学文化素养,让教师自己亲身领悟科学的意义,并且将科学文化精神传达给学生。[10]追根溯源,语文学科的教育应重视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

小学语文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应从思想观念、顶层设计等多方面有意引导学生重视科学文化素養,只有做好了引导性的角色,重视课程中的科学文化,才能让学生也重视科学文化。并且中小学科学素养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小学生。小学生只有理解了科学的价值,体验到了成功,才不会丧失对科学的兴趣,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开发: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01):3-25

[2]陈博,魏冰.科学素养概念三种取向的界定[J]上海教育科研,2012(02):48-52

[3]郭元婕.“科学素养”之概念辨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11):12-15

[4]那炜筠.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04):114-117

[5]孔繁成.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06):67-68.

[6]杜秀芳,刘丹丹,陈英敏.多元视角下的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内涵解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1(08):49-52

[7]唐晓勇.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和运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08(07):59-62.

[8]韩生.探讨培养中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有效途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2):149

[9]陈斌.小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途径探究[J]深圳特区科技,2005(00):503-508

[10]周培琳,孙静.谈小学生的科学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2(03):3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途径小学生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我是小学生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