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019-10-08 06:24浦静娴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举一反三理解

浦静娴

摘 要:如何培养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是大家比較关心的问题。作为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重点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抓住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举一反三,精讲多练,不断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关键词:观察思考; 理解; 举一反三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7-089-001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涉及到了加、减、乘、除多种计算,相应的应用题题型也越来越多。学生解题能力差距逐渐拉开,往往应用题解题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得到高分。如何培养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是我们老师、学生家长都关切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有一篇《怎样教会头脑迟钝的学生解应用题》,给了我些许启发。

书中提到的这个学生名叫别特里克,大师力求他能够先尽量多地掌握数学最简单的加、减、乘、除的基本计算能力,基础知识逐渐牢记在他头脑里后,再来训练他进行抽象思维活动。为了训练思维,大师把学生们带到自然界里去,教给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观察和对比各种事物、各种属性和各种现象。

他们坐在田野里,观察收割机收割小麦的情形,一会有一辆汽车装着小麦离开。收割机的谷箱需要几分钟才能装满谷物呢?学生们感兴趣地看看手表:需要17分钟。汽车从这里开到收购站需要一小时,人们怎样安排用来运走谷物的汽车数量?又怎么安排工作的时间呢?别特里克开始思考了:一辆车在装小麦,一辆车在收购站卸小麦,还有在路上运送谷物的汽车。在观察的过程中,别特里克懂得了应用题并不是空想出来的东西,应用题存在于周围的世界里,存在于运动、生活和人们的劳动中。

正如大师说的那样,从童年早期就使儿童通过“到自然界里去旅行”来训练他们的思维,是儿童变得聪明、机敏、勤学、好问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我认为这也是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首要条件。除此之外,我认为还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着他们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的习惯开始培养吧。

一、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

课堂上会发现有些学生对一些现象很陌生,对一些东西不能理解,这些学生的思维像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一样毫无用处地折腾,他的思维意识就像一个正在干涸的小湖泊,与周围的各种事物和自然现象隔绝了。我们要设法把这个小湖泊跟自然界、各种事物和周围世界的海洋接通,这样活生生的思想泉水才会喷涌而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多出去走走,开开眼界,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各方面,增加自己的阅历,成为他们思考的源泉。但是如果认为周围世界能自然而然地教会他们思考,那也是错误的。不善于思考,客观事物就会像隔着一堵墙一样把他们的视线遮蔽起来。只有勤思考的孩子才能从周围的事物中抽象出有用的信息,自然界才能成为训练他们脑力劳动的学校。

二、培养学生爱好阅读的习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发现有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做应用题的时候,连题目也看不懂,不会读题。平时写作业,依赖于家长或老师的读题,自己缺少读题的能力。这样的情况,就非常迫切地需要增加阅读量,提高他们的读题能力和理解能力。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简单的文字,这个时候是养成他们爱好阅读习惯的好时期。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发现,语文基础不好的学生,会影响他们的数学成绩。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首先要掌握已经学过的文字,同时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增加阅读量来认识更多的文字。阅读能力提高了,相应他的眼界也开阔了,懂得的知识也更多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就是理解题意,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解答应用题前,用心地将题目读几遍,读题必须认真,仔细,然后从题目中的关键词、句入手,理解每句话的意思。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经过怎样,结果如何。通过读题,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实践证明,学生不会做,往往是因为不理解题意。一旦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理解了题意就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当然还要让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读的过程中,可以把有用的关键词、数量等条件划出来或者圈出来。

四、培养学生细心答题和验算的习惯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细心答题的好习惯,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解题中列式与思路是否一致。有的学生会出现把已知条件和要求的条件互换一下,得数当成已知数来使用。2.是否符合题意,符合客观事实。虽然计算结果是正确的,但是不符合客观事实和题意要求的结果需要舍去。3.相关的数字是否抄错。这是马虎的学生经常会出现的错误,数字搬错,再怎么解答都是徒劳的了。4.计算是否正确。计算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必须过关。5.单位名称或者答句是否填写正确完整。另外,验算是解答应用题的最后一步,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培养学生自己整理题目的习惯

随着年级的升高,应用题的难度越大,对一些学生来说,应用题学起来特别困难。其实数学想要学好,必须讲究学习方法,要总结和归纳老师在课堂上不断强调的题目类型,梳理知识体系,只有紧抓解题技巧和方法,数学学习的效果才能事半功倍。我们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本笔记本,把每个单元涉及到的应用题题型分门别类整理记录下来。坚持多整理多思考,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那么解决应用题的方法就会一通百通了。

整理题目类型的同时,还可以整理出自己经常做错的题目,也就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错题本”。不管是平时的作业,还是测验,有的学生会在同一类型的题目上反复出错,这些学生虽然当时订正对了,但其实对于为什么错?怎么错了?这些问题始终没能真正解决。往往学生在作业本上订正了事,时间长了又忘了,所以才会出现反复出错的情况。

总之,在应用题的学习过程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重点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抓住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举一反三,精讲多练,不断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举一反三理解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初中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探究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小学语文课堂重点切入法
良好班集体的班风建设方法略谈
提升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研究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举一反三中引导学生灵活解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