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遗”梅花拳在邢台市的发展现状研究

2019-10-08 07:34张琳王志丽张贵婷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非遗传承国家

张琳 王志丽 张贵婷

摘 要:本文对国家“非遗”梅花拳在邢台市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追寻梅花拳的起源及历史发展,对梅花拳的发展现状进行客观认识,分析影响梅花拳发展的因素,并针对邢台市梅花拳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国家“非遗”; 梅花拳; 传承; 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3-189-002

梅花拳简称梅拳也称梅花桩,是中国较为古老而优秀的传统武术拳种,于2006年被国务院将梅花拳以邢台梅花拳的名义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梅花拳具有完整的文武功法体系及独特的练功方法,通过别开新意的练功方法,可以起到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并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被世界人民所喜爱。梅花拳是唯一一个被誉为“文化拳”的文武双修的武术门派,具有数千年的传承历史。人们对梅花拳这一古老拳种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了起来,各地梅花拳组织纷纷成立,积极为梅花拳传承事业努力。如今,邢台市平乡县依然保留着梅花拳的传统风格,系统完整地保留了其独特的训练方法、架子套路和特色技术的传承。

本文对邢台市梅花拳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追寻梅花拳的起源及历史发展,对梅花拳的发展现状进行客观认识,分析影響梅花拳发展的因素,并针对邢台市梅花拳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可行性建议。

1.梅花拳的起源

梅花拳的起源众说不一,据网上研究的资料显示的信息来源:梅花拳第三代邹宏义(1617-1693)祖籍顺德府。是邹宏义将文武功法系统整理完善后命名为梅花拳并传著于世,被后世梅花拳弟子们尊为梅花拳始祖,也是梅花拳历史上有记载的祖师,据考察邹宏义从徐州北上寻根到了河南,收徒王西征、蔡光瑞、孟有德等人。最后定居如今的河北平乡县后马庄开场收徒传拳,梅花拳的武术和内涵得到了当地人民的尊重和喜爱,梅花拳得以从这里发展起来。并且在终老后也埋葬于此,平乡县后马庄也就成了梅花拳圣地。由此看来梅花拳的历史悠长,伴随着当地的历史并保存下来。梅花拳的文化核心是敬奉天地、忠君爱国、尊师孝亲、与人为善、和睦共处,有很高的民族正义感,在和谐社会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2.邢台市梅花拳的传承情况

根据实地调查,在邢台市的辖区内,曾经有很多村庄进行梅花拳练习,并辐射周边县市,许多武术爱好者前来邢台平乡聚集,进行传统武术梅花拳的切磋交流活动。梅花拳曾经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组织者和一些优秀的梅花拳的领导人。然而解放后,蓬勃发展的武术村慢慢退化,梅花拳的发展也受到了冲击。目前,仅有少数的村庄仍然保留着练梅花拳的传统。邢台市平乡县依然保留着梅花拳的传统风格,系统地保留了梅花拳独有的练功方法和各种技术套路。这些内容,随着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虽然不如原有的蓬勃繁荣,但却是对梅花拳内容体系有继承和延续,保留了邢台梅花拳的简洁风格。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邢台梅花拳传承总会成立于2008年3月28日,现有会员约三千多人。邢台市有梅花拳武术馆,梅花拳的传承人也在积极的发展壮大习练队伍,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梅花拳的练习中。平乡县在每年的正月十六都要举行梅花拳演武大会,来自国内外的习练者聚集在一起,相互切磋交流,体现了天下梅花一家亲的良好氛围,展示梅花拳在邢台平乡整体发展的水平,同时,为其健康有序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

3.梅花拳在学校的发展现状

目前,邢台市梅花拳研究院已成立,地址位于邢台学院内。邢台学院作为邢台梅花拳的研究基地,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已成立梅花拳协会,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开设梅花拳课程,目的是培养一批梅花拳专业教师,将来走向一线教师从事梅花拳的教学工作,进而推动梅花拳的发展。政府倡导梅花拳进学校,梅花拳传承人和梅花拳骨干为平乡县中小学培训了大量体育教师,成为梅花拳武术教练员,并且成立了第一家梅花拳公立学校,学校现有一百多名学生。邢台市平乡县几十所中小学校已在校内开设梅花拳课程,并有专业的教师,但是学生的喜欢程度并不乐观,即便是开展梅花拳的也只是练习基本的梅花拳阴阳五势拳,模式比较单一,没有器械和攻防技巧的练习。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在传授的过程中也只是注重招式的练习,并没有让学生真正理解梅花拳的文化和健身的意义,文化的传承不能仅仅停留在体式的练习上,应该注重文化的传承,让学生了解梅花拳、学习梅花拳、体悟梅花拳,最后能受益梅花拳。

4.邢台市梅花拳在传承发展上存在的问题

4.1专业组织和研究经费不足

全市区县数目众多,但是只有极少数才有官方的团体组织和研发机构。其他地方虽然有这些组织或机构,但大多数都是爱好者自己组建起来的,这些民间自发的团体虽然学习梅花拳,并且研究梅花拳的发展,但是政府并没有对这些梅花拳的传承者予以大力度的支持,这些团体机构的研究和梅花拳的发展都具有了局限性,政府对于这些组织机构的提议也没有更加重视,由于缺乏研究资金的注入,导致许多工作进度艰难,甚至许多工作者也被迫离开。

4.2传承理念相对落后

有些老拳师在教授学生时还沿用古法:三年架子两年锤,依然执着于要想练好功夫,先练三年基本功这种思想之中,这三年中不教学生新武术,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加紧,家庭更重视关于学生考学的成绩,学生没有时间去练习,练习时间不够用,就很少有人在坚持下去。由于受到自身教育水平和传承观念的影响,对于那些将科学训练方法与传统训练手段相结合进行梅花训练的老拳手来说,很大一部分传统思维是严重的,过于执拗的遵守规章制度,而大多数拳手缺乏对门规的意识,不想被束缚,但是却远远低于老拳手的满意度,不愿意授予其更深的梅花拳的技术,使许多爱好者得不到真才实学,这些因素也影响了梅花拳的传播和发展。

4.3拳术体系内容繁多,难以全面继承

在中华文明发展的长河中,梅花拳的所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扩大化。除了最基本的五势,还包括跌、拿、摔、打等实用技击的攻防对练;劈掌、盖掌、十字步斜按掌、绕步端拳、越步栽拳等千变万化的拳法;前蹬腿、后撩腿、十字腿、弹腿等应有尽有的腿法;刀,剑,枪,棍,九节鞭,三节棍等常规兵器加上稀有兵器有一百种之多的兵器器械。梅花拳内容体系庞大,内容丰富。没有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苦练习,很难一瞥全貌,全面继承有很大的难度。

4.4没有重视宣传作用,抑制了梅花拳的传播

2018年3月3日,首届平乡县梅花拳文化节在平乡县梅花拳产业园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梅花拳弟子们在这里切磋交流,这一大型的梅花拳活动对梅花拳的宣传具有很大帮助,但是宣传模式还是过于单一。关于平乡梅花拳在网上查阅资料时发现梅花拳很少有正式的教学视频,其真正的文化意义也没有体现出来,并且梅花拳的传播具有小众化,仅在邢台市的几个县内有知名度,当地的广播电台或者电视台并没有大力度的宣传梅花拳这个古老又独特的拳种,导致了梅花拳并不被人所熟知。

5.推进梅花拳发展的几点建议

梅花拳在我国传统武术历史上影响很大,属于文化瑰宝。通过追溯其起源,梳理和论证梅花拳在武术历史沿革的发展历程,使我们对邢台梅花拳的发展现状有了客观的认识,为推进国家“非遗”梅花拳的良性发展,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5.1充分开发和利用梅花拳的潜在价值

梅花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文化、历史、经济以及健身等价值,在我国台湾有梅花拳的分支,他们利用当代科技和仪器探索梅花拳的潜在健康价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关部门要学习借鉴国内先进理念,探索梅花拳。在本体价值上,有利于为社会服务。政府应该更多地关注它,加大支持力度,在背后注入一定的资金。

5.2在邢台市各级中小学及大专院校开设梅花拳课程

近几年国家教育部多次出台相关文件将中华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教育的各个阶段,推进传统体育进校园,充分体现对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各个地区应该针对本地区特有的传统体育,邢台市应积极拓展梅花拳传承路径,将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有机融入到体育学科当中;编制教材,研制培训方案,积极对专业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梅花拳传统文化,在其教学中传授给学生,推动本地区的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5.3增大电视、网络媒体等方面的宣传力度

现阶段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武术的发展,然而一些优秀的传统武术知名度仍然很低,对于我国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依然不甚了解,所以,正确、客观地宣传梅花拳是传承我国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和网络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它的传播速度非常迅速,而且覆蓋面极广,所以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例如,通过网络、电视、公益广告、室内广告等多种方式进行梅花拳演习,让人们加深对梅花拳的理解,改善人们对传统武术的认知,增加群众的健身意识。

5.4广泛参与武术交流和传统武术比赛

随着近年来竞技类武术发展壮大,传统武术得以在更大的舞台的滋养下蓬勃发展,并且通过竞技武术赛事的实战效果和在拳手身上体现的健身效果,激发了更多人对传统武术的需求,提高了人们对传统武术的看法,并且通过武术赛事可以让人们互相了解传统武术的魅力,增加传统武术的知名度。而梅花拳作为古老神秘的传统武术,更应响应时代的号召,抓住良机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比赛和交流,丰富自己,开阔视野,广泛宣传梅花拳,让更多的人了解梅花拳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梅花拳传播与发展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HB18TY018。

参考文献:

[1]赵景磊,郭玉成.身份认同视域下梅花拳传承特征与机制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06):56-60+67

[2]赵伟乾.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项目管理评价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3]易靖茗.2017海峡两岸梅花拳文化交流大会在安阳举行“以拳会友以梅为介”共扬两岸武术精神[J]台声,2017(14):64-65

[4]张国栋,Thomas A.Green,李运.梅花拳的复兴与华北乡村的群体认同[J]民俗研究,2016(05):125-132+160

[5]冯成胜.梅花拳的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6

[6]王自强,谢朝波,刘志国.时代变迁中邢台梅花拳文化功能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15,30(04):147-149

猜你喜欢
非遗传承国家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