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定向透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9-10-09 11:45李杰左露孔欣怡熊颖李娟李静虹廖鹏
中国全科医学 2019年30期
关键词:同组性反应呼吸衰竭

李杰,左露,孔欣怡,熊颖,李娟,李静虹,廖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持续呼吸道症状和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与气道和/或肺对有害微粒或气体的异常反应有关的疾病[1]。COPD具有较高病死率和致残率,且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2-3]。COPD常引起多种并发症,其中Ⅱ型呼吸衰竭尤为常见,如错失治疗时机,极易危及患者生命。目前临床上现代医学对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常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及激素类药物,虽有效,但不良反应较大,且机体容易耐药。中医理论认为脏腑虚损在COP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脏腑虚损程度的加重,COPD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4]。中医定向透化治疗是通过中医经络穴位,将传统中药利用现代透化技术直达患处,具有不良反应小、起效快等优点,临床已应用于呼吸道感染[5]、支气管肺炎[6]等疾病的治疗,对抑制炎性反应进展有较肯定的疗效,但其在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方面的研究较少,尤其对气道炎性反应的影响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医定向透化治疗在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标准

本研究价值:

(1)目前中医定向透化治疗在呼吸系统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小儿呼吸道感染及支气管肺炎,对于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方面的研究较少。本课题尝试用祖国传统医学结合现代医疗技术寻找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新思路。

(2)李杰等研究结果显示,中医定向透化治疗可以减轻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炎性反应程度,同时对改善其肺功能及预后有一定效果。

1.1.1 西医诊断标准 COPD诊断依据2017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标准[7]进行判定:以咳嗽、咳痰或胸闷、气促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COPD的确诊依赖于肺功能情况,即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0.7。Ⅱ型呼吸衰竭定义:氧分压(PO2)<60 mm Hg(1 mm Hg=0.133 kPa),同时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CO2)>50 mm Hg。

1.1.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肺气虚型由课题组中医专业人员参照《中医内科学》[4]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8]进行判定:(1)咳嗽和喘息、气促,动则加重;(2)神疲、乏力或自汗;(3)恶风,易感冒;(4)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或细弱。具备(1)和(2)、(3)、(4)中的2项即可诊断。本研究纳入为肺气虚型患者。

1.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中西医COPD诊断标准;(2)COPD病程>3年;(3)均为肺气虚型;(4)治疗前2个月内未接受过中医定向透化治疗。

1.1.4 排除标准 (1)病情危重,需行机械通气;(2)严重的心、脑功能障碍;(3)肝肾功能不全;(4)造血功能障碍;(5)意识不清,有精神病史;(6)妊娠及哺乳期妇女;(7)过敏体质;(8)1个月内曾使用糖皮质激素;(9)近1个月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

1.1.5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及安全性;(2)受试者依从性差,发生其他并发症不宜继续接受试验;(3)治疗中途自行退出。

1.2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8月于江西省胸科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0例。本研究经江西省胸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抗感染、止喘治疗,抗感染药物主要依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选择;止喘治疗采用支气管舒张剂,主要为沙美特罗替卡松(生产厂家:Glaxo Wellcome Production,批号:H20150324),2吸/d;并贴敷安慰剂贴膏(糊精、焦糖粉、淀粉组成),模糊外观,与治疗组透化贴重量相等,20 min/次,1次/d,2周为1个疗程。

1.3.2 治疗组 采用常规抗感染、止喘治疗(同对照组);并贴敷透化贴剂,透化贴剂由中药(人参、灵芝、紫苏、荆芥、茯苓、麻黄、白芥子、生甘草、公丁香等)组成,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取出药饼放于热雾器内,将电极片贴敷于肺俞配合定喘穴,开始治疗。治疗过程中随时询问,观察患者有无发热、过敏等不适症状,若出现不适症状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相关处理。治疗结束后,取下电极片,指导患者用温水擦拭皮肤。透化贴剂及透化治疗仪由河南中泰医疗科技公司提供。20 min/次,1次/d,2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后进行观察。

1.4 检测方法

1.4.1 炎性指标 于治疗前后,清晨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3000 r/min离心(离心半径为13.5 cm)30 min取血清待测。采用ELISA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采用免疫色谱法检测降钙素原(PCT),采用瑞氏染色涂片法检测嗜酸粒细胞计数(EOS)。

1.4.2 FEV1/FVC 采用德国耶格公司肺功能仪检测并计算FEV1/FVC。

1.4.36 min步行试验(6MWT) (1)对每位患者每次6MWT检测应在一天的相同时间;(2)试验前患者在起点旁坐椅上休息至少10 min,确定无禁忌证(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3)计算6 min内步行米数;(4)如出现胸痛、难以忍受的呼吸困难、下肢痉挛、步履蹒跚、出汗、面色苍白等立即终止试验。

1.4.4 PO2、PCO2采用丹麦雷度血气分析仪器检测PO2、PCO2。

1.4.5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8]制定。临床控制:胸闷气促、咳嗽咳痰症状消失,肺部啰音消失,白细胞计数正常,肺部影像示炎性反应吸收。显效:胸闷气促、咳嗽咳痰症状明显减轻,肺部啰音明显减少,白细胞计数正常,肺部影像示炎性反应大部分吸收。有效:胸闷气促、咳嗽咳痰症状有所减轻,肺部啰音轻度减少,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肺部影像示炎性反应有所吸收但程度不及显效。无效:胸闷气促、咳嗽咳痰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肺部啰音增多,白细胞计数升高,肺部影像示炎性反应少量吸收或进展。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O2、PCO2、FEV1/FVC、6MWT、CRP、PCT、EOS,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将治疗组患者按GOLD标准进行分级,比较不同GOLD分级患者治疗前后CRP、PCT、EOS。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情况 对照组患者试验过程中脱落6例,最终完成治疗74例,其中男48例,女26例;平均年龄(65.3±12.1)岁。治疗组患者试验过程中脱落8例,最终完成治疗72例,其中男54例,女18例;平均年龄(63.3±10.6)岁。两组患者性别(χ2=1.78)、年龄(t=2.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按GOLD标准进行分级,其中GOLD A级12例,GOLD B级20例,GOLD C级22例,GOLD D级18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PO2、PCO2、FEV1/FVC、6MWT、CRP、PCT、EOS比 较 治 疗 前 两 组 患 者 PO2、PCO2、FEV1/FVC、6MWT、CRP、PCT、E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FEV1/FVC高于对照组,6MWT长于对照组,PCO2、CRP、PCT、EO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O2、FEV1/FVC高于同组治疗前,6MWT长于同组治疗前,PCO2、CRP、PCT、EOS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PO2、FEV1/FVC高于同组治疗前,6MWT长于同组治疗前,PCO2、CRP、PCT、EOS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1,P<0.05,见表2)。

2.4 治疗组中不同GOLD分级患者治疗前后CRP、PCT、EOS比较 在治疗组中,GOLD A、B、C、D级患者治疗后CRP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配对值分别为12.38、53.79、63.38、65.40,P值均<0.05);GOLD A、B级患者治疗前后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配对值分别为0.60、1.84,P值均>0.05);GOLD C、D级患者治疗后PCT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配对值分别为3.54、5.83,P值均<0.05);GOLD A、B、C、D级患者治疗后EOS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配对值分别为4.50、5.56、5.76、7.09,P值均<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O2、PCO2、FEV1/FVC、6MWT、CRP、PCT、EOS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mean levels of PO2,PCO2,FEV1/FVC,6MWT,CRP,PCT and EO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O2、PCO2、FEV1/FVC、6MWT、CRP、PCT、EOS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mean levels of PO2,PCO2,FEV1/FVC,6MWT,CRP,PCT and EO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注:PO2=氧分压,PCO2=二氧化碳分压,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用力肺活量,6MWT=6 min步行试验,CRP=C反应蛋白,PCT=降钙素原,EOS=嗜酸粒细胞计数;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1 mm Hg=0.133 kPa

images/BZ_75_1157_2031_1178_2061.pngimages/BZ_75_1711_2031_1732_2061.png组别 例数 PO2(mm Hg) PCO2(mm Hg) FEV1/FV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7452.27±11.3264.15±12.78a 58.23±9.6349.45±10.37a 57.07±9.1162.15±12.28 a治疗组 7253.15±13.2468.18±15.45a 60.35±10.4836.82±11.62a 58.00±11.84 70.32±8.47 a t值 0.600.821.90 -5.09 -0.53 -4.90 P值 0.550.410.06 <0.010.60 <0.01组别 6MWT(m) CRP(mg/L) PCT(μg/L) EOS(×109/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30.35±62.14452.13±70.3740.34±8.5718.25±5.13a 0.48±0.170.30±0.06a 0.95±0.210.72±0.16a治疗组 425.64±60.10486.56±75.26a 42.36±9.5710.64±2.51a 0.46±0.150.17±0.03a 0.93±0.240.50±0.09a t值 1.00 -2.380.87 -12.34 -2.26 -20.77 -0.07 -9.22 P 值 0.320.020.39 <0.010.03 <0.010.94 <0.01images/BZ_75_872_2318_896_2353.pngimages/BZ_75_1337_2318_1361_2353.pngimages/BZ_75_1802_2318_1830_2353.png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respons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3 治疗组中不同GOLD分级患者治疗前后CRP、PCT、EOS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mean levels of CRP,PCT and EOS in patients in the therapy group by GOLD grad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3 治疗组中不同GOLD分级患者治疗前后CRP、PCT、EOS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mean levels of CRP,PCT and EOS in patients in the therapy group by GOLD grad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

images/BZ_75_1126_2846_1148_2876.png分类 例数 CRP(mg/L) PCT(μg/L) EOS(×109/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GOLD A 级 1232.56±7.5724.31±4.13a 0.32±0.150.27±0.030.60±0.130.32±0.07a GOLD B 级 2038.47±6.3418.18±4.62a 0.46±0.170.33±0.040.71±0.140.45±0.08a GOLD C 级 2241.27±5.8620.47±4.35a 0.50±0.140.31±0.05a 0.79±0.150.46±0.07a GOLD D 级 1845.75±7.1217.25±3.54a 0.55±0.120.33±0.02a 1.25±0.250.58±0.10aimages/BZ_75_1696_2846_1717_2876.png

3 讨论

COPD的本质为小气道炎性反应,多种炎性细胞及炎性递质在COPD急性发作期发挥重要作用。CRP升高可作为感染加重的具体指标,进而反映气道炎性反应程度,对COPD的预后及转归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9]。PCT是细菌感染较特殊的炎症标志物[10]。一项荟萃分析表明,基于PCT的治疗策略可以减少抗生素处方,降低总体暴露水平[11]。2017年GOLD提及EOS可作为预测COPD急性加重的生物标志物,较高的EOS与COPD急性加重风险呈正相关[7]。基于此,上述3种指标可作为COPD治疗过程中炎性反应治疗效果的评估指标。

中医定向透化治疗是通过中医的经络穴位,将多种中药(人参、紫苏等)提纯、低温萃取、纳米孢子破壁处理后,利用透化技术直达患处,具有不良反应小、起效快等优点。其中人参具有补气固脱,健脾益肺功效;灵芝主治虚劳、咳嗽、气喘,现代医学证明其有抗菌、提高免疫力功效[12];紫苏具有行气宽中作用;荆芥能镇痰、祛风、凉血;茯苓有利水渗湿功效,现代医学表明其能增强机体免疫力[13];麻黄具有平喘功能;白芥子主治咳喘痰多;生甘草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功效;公丁香可温中、暖肾、降逆。因此,本研究所采用的透化贴所含中药复方在治疗COPD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近年来,国内学者杨小芬等[5]发现中医透化在辅助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方面有明显优势,有效率达到96.3%。孟泳等[6]发现透化治疗联合西药对成人支气管肺炎具有较好的疗效。一方面透化疗法使用的传统中药来源于传统医方,诸药联用,共奏清热化痰[14]、解痉平喘[15]之功效;另一方面,透化疗法可使药物直达患处,避免了肝脏代谢的“首过效应”,提高了局部药物浓度[16]。因此,中医定向透化治疗应用于COPD具有理论及实践基础。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PCO2、CRP、PCT、EOS低于对照组,FEV1/FVC高于对照组,6MWT长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O2、FEV1/FVC高于同组治疗前,6MWT长于同组治疗前,PCO2、CRP、PCT、EOS低于同组治疗前;治疗组患者治疗后PO2、FEV1/FVC高于同组治疗前,6MWT长于同组治疗前,PCO2、CRP、PCT、EOS低于同组治疗前;表明中医定向透化治疗对降低炎性因子的效果明显,推测中医定向透化治疗能够减轻气道炎性反应,从而辅助治疗COPD的慢性炎性反应;其次,中医定向透化治疗对改善PO2、PCO2有较好效果,尤其对改善二氧化碳潴留较基础治疗明显,据此可推测中医定向透化治疗能改善肺通气、换气功能,减轻呼吸衰竭;此外中医定向透化治疗对改善肺功能及预后(FEV1/FVC、6MWT)呈现出一定优势,可使患者肺康复更多获益,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可能得益于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理论精华,通过驱逐宿邪、痰饮和淤血,疏通经络,活血通脉,温经散寒等作用从而防病治病,但具体微观原因有待进一步证实。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组中,GOLD A级患者治疗前后CRP无差异;GOLD B、C、D级患者治疗后CRP均低于治疗前;GOLD A、B级患者治疗前后PCT无差异;GOLD C、D级患者治疗后PCT均低于治疗前;GOLD A、B、C、D级患者治疗后EOS均低于治疗前;表明中医定向透化治疗可改善中重度COPD患者的CRP,可以改善重度COPD患者的PCT,一方面证实CRP、PCT与COPD严重程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另一方面表明中医定向透化治疗对治疗中重度COPD患者的炎性反应程度更有优势。中医理论认为,邪之所奏,其气必虚[17]。COPD GOLD C、D级患者急性发作频率更高,而反复发作的患者气虚程度远较GOLD A、B级患者严重,则使中医定向透化治疗的补气、行气优势更得以体现。本研究结果还提示EOS随GOLD分级的加重而逐步增加,证实其可作为COPD急性加重的炎症标志物[18],中医定向透化治疗在改善气道高反应性方面也具有一定作用[19]。但本研究样本量小、观察时间短,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对透化疗法长期疗效的评估,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评价中药疗效。

综上所述,中医定向透化治疗可有效减轻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炎性反应程度,同时对改善其肺功能及预后有一定效果,值得在社区中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同组性反应呼吸衰竭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纤维支气管镜下氨溴索肺泡灌洗对非出血型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肺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新知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女性的性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