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组合作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意义和作用

2019-10-09 05:26王丹丹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5期
关键词:分组合作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王丹丹

摘 要:在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发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成为一个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文章结合中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尝试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帮助、相互探讨,共同完成一件作品,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美术;分组合作;课堂教学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等教学理念。美术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美术学习的特点进行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可见,合作学习已成为《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

一、小组合作在课堂上的实施方法和过程

(一)合理分组,给予指导

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是首要任务。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对造型、技法十分熟悉,但缺乏创意,有的学生对色彩十分敏感,满脑子天马行空,但不会表达。这样的学生占有一定的比例,然而更多的是处于中间层次的学生,既没有特别的想法,也没有熟练的技法,人云亦云,被动模仿。这种情况下,笔者把这三种学生都合理搭配在一组,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取长补短,相互借鉴,让技法型学生可以拓宽思维,创意型的学生有所参照,中间型学生有所促进。

分组后,要选出小组长,负责管理和协调组员。没有小组长的组织,学生或迟疑或盲目,没有目标,就毫无合作可言。而且学生欠缺自制力,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合作学习氛围,容易导致课堂纪律散乱,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所以,小组长的选拔至关重要。先在学生中选出比较有能力的,得到其他学生认可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当小组长担任一段时间后,小组的纪律、行为习惯已经养成,这个时候可以考虑轮换另一位学生做小组长,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二)重点关注,转化后进生

每个班集体都会有那么一群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对学习不感兴趣或者学习能力比较薄弱。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尽力挖掘这类学生的闪光点,以点带面,促使其进步。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合格的小组长能积极主动带领组员完成任务,教师则可以空出更多的时间去关注一些暂时未能融入小组学习氛围的学生。有一次,上超轻黏土课程,笔者发现一名平时不能坐好上完一节课的学生竟然在自己的位置上捏制出一条夸张的大鳄鱼。笔者马上召集全体学生参观这条鳄鱼,并且让他所属小组成员围绕他的鳄鱼进行情景创作。最后,作品完成得非常好,这位学生非常认真和自豪,自此以后,笔者经常请他协助小组长完成教师的任务,慢慢地,他的表现越来越好,没有再出现说话、乱动、不参与合作的行为。

以前经常有学生说某某同学又没带东西来,教师批评教育效果也不大,长此以往,学生对参与活动越发缺乏兴趣。自从小组合作完成作业以来,让能力强的学生带着能力有待提高的学生,相互帮助,材料共享,慢慢地,这部分学生也能感受到合作作业的乐趣,有了成功感和自豪感,全身心投入学习,慢慢形成合作和分享的理念。

二、小组合作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合作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可以满足学生的社会需要,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能真正发挥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而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最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的模式,非常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它对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学习、认知方面的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人际交往,在良好的氛围中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图腾柱》这一课时,开始单纯对着课本讲关于图腾的知识,学生兴趣不浓,在这种情况下,笔者给各小组布置了一个任务:每个小组分配组员搜索关于图腾的知识,也可以是表演或者艺术品,到第二次上课,看看哪一组找到的最多、最特别。在任务的驱使下,学生相互合作,到第二次上课,基本每组成员满载而来,有的甚至跳了一场印第安舞。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灵活、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特别鼓励关注学习能力较薄弱的学生参与,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和成效。

(二)合作学习,提高品质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互相配合的过程。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判断,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善于合作交流,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力,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合作过程中培养协作精神

小组合作追求的是“人人进步,人人参与”的目标。在合作过程中,是否主动分享,主动帮助同学完成任务;是否主动参与,共享材料;是否善于表达自己,听取别人的意见;是否合作愉快,作品效果是否好。这些都是评价小组合作成功与否的标准。例如,笔者教授《图腾柱》一课,在第一个班进行教学时,尽管布置四人一个小组进行合作,要求材料共享,但实际操作的时候,依然有着“贫富不均”的现象,准备材料多的学生依然不太愿意和同伴共享,影响了作品效果。到第二个班进行教学的时候,笔者就要求以大组为单位,四人小组合作,评比的时候,以大组为单位给所有作品打总分,这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就增强了,小组成员会在小组内共享材料,相互帮助,最后效果呈现都比较好,让所有成员都能体验到自己的重要性,相互依赖。

2. 合作教学更能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升华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科学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表现能力进行评价。

由于每位学生的水平程度不一样,很多项目单独一人不能很好完成,如今用合作的方式,就能让学生在能力上、思想上、动手制作上互补,取长补短,每位小组成员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好处,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强烈团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学生有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個性心理随着学习过程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展开,不断发生碰撞与相融。合作学习联系的建立,为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空间,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实践当中,笔者发现小组合作的方式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作为集体教育的一种补充方式,其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补充、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既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又有利于拔尖人才的培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深入有效,教师必须时刻把握住“学生发展为本”这条主线,优化小组结构,丰富合作形式,使之成为真正可行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高向斌.走向合作性教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分组合作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