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生命”之花争相开放

2019-10-14 22:30顾祯
数学大世界·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评价机制因材施教生命

顾祯

【摘 要】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文作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开发学生的潛能采取了行之有效的革新措施,值得大家适度关注。

【关键词】 因材施教;评价机制;解题训练;生命之花;小学数学

教育既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又需要生命的培育,随着教学改革浪潮的滚滚推进,“以生为本”的新课程基本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务必以学生的生命成长为基点,尊重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开发每一个生命蕴藏的潜能,提升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价值,让学生的“生命”之花争相开放。

一、坚持因材施教,让学生荡起创新思维的涟漪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就要承认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创设教学氛围,激励学生主动开动脑筋,自然荡起创新思维的涟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让数学课堂涌动生命之花。

1.激发兴趣,拨动学习之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积极营造情趣盎然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参与学习。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才能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形成持续、稳定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内部动因。假如教师没有按照学生的实际需求设置教学环节,那就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能拨动其探索新知识的心弦——产生“疑而不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2.有的放矢,创设第一印象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经指出:“重现和保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心理活动中首次出现时注意和兴奋的程度。”所谓“心理活动中首次出现”就是指第一次感知的问题。小学生在首次接触新材料时,“对象”由感官而进入大脑的信息是全新的,并能刻下独特的印记。可见,首次没有感知准确的事物,以后即使重复多次,也难以消除已经造成的模糊印象。作为教师,从在课堂起始阶段既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又要精心组织好感知过程。譬如,我在执教“循环小数”一课时,就合理运用感知规律,组织了首次感知过程:先让学生在70.7÷33与10÷6的竖式计算中,通过反复试商后初步感知“除不尽”这一新情况;然后运用语言的调节功能,把学生的感知导向余数和商的小数部分,从而发现有关数字在重复出现;同时,根据感知的差异律和选择性,把竖式中的有关数字用色笔圈画一下,并把余数与商的小数部分的数字凸显出来,让学生感悟有关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最后,通过导向性提示,引导学生对“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的个数及开始位进行深入的感知……至此,学生能轻松地感悟循环小数的内涵。

二、优化评价机制,绽放学生欢快的笑容

不管是“15/20/10”教学模式,还是“三段四模块”课堂形式,评价都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千方百计地优化评价机制,让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尤其在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发展,涌动生命之花,凸显人生的价值。

1.在师生互动中,教师要学会“倾听”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若教师不能让学生产生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心理,则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但远离情感体验的脑力活动只会带来疲劳。”可见,教学过程是学生情感发展与认知能力有机统一的整体,而情感能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提升。作为学生欣赏者和情感激励者的教师,需要俯下身躯倾听学生的心声,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构建“命运”共同体,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指导、帮助、协调,课堂上既要听到教师鼓励赏识的话语,又要做到赞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即使学生回答的问题不符合要求,教师也要予以适度的鼓励与肯定。当学生完成课堂练习时,教师要积极采取“昂扬其精神,激发其情感,坚定其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逐步让学生体会“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成功快感,并在思维的亢奋状态中达到春风化雨的学习效果。

2.在评价形式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评价

评价不是教师的专利,尤其是在新形势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每节课至少要留给学生15分钟的时间进行自评和互评;在开展学生自主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以部分学生为试点,鼓励他们模仿老师评价学生的口吻来对同伴的发言进行评价,或者让他们对自己的发言进行合理的补充。其次,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不仅要以合作中的身份加入学生队伍之中,而且要以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让更多的学生充满必胜信念。 譬如,我在组织学生训练多位数读写法兴趣题时,就要求学生用三个0和四个6摆成一个七位数;思考片刻后,有的学生任意摆,有的学生根据每级首位和中间的0要读这一方法摆。面对这些不同的观点和操作方法,我再让他们进行相互比较,从而找到正确的结论。

三、强化解题训练,锤炼学生的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通过解题训练来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能力,真正使学生涌动生命之花,逐步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

譬如,当学生基本掌握“圆的认识”的知识要领后,我就打开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学生站成一横排投沙包的游戏活动情境,并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画面后有什么启迪?”全体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这样站队不公平!”我反问道:“那到底怎样站队才算公平呢?”顿时,不少学生学以致用,认为应该围投沙包的目标站成一个圆,或者在固定好投包的站立点排成纵队的前提下,当一个人投完后,其他同学再依次投沙包,如此相同距离才能确保竞赛条件同等,从而真正体现竞赛的公平性。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合理创设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和课堂涌动“生命”之花,成功构建一道亮丽的小学数学教学风景线。

猜你喜欢
评价机制因材施教生命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注重实绩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研究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