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癃闭用药规律探讨

2019-10-15 05:25王明凯1秦雪琴1丽1王定国1秦国政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18期
关键词:药味药性利尿

王明凯1 秦雪琴1 周 丽1 王定国1 秦国政2

1.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21

尿潴留是指尿液充满膀胱不能自行排出的症状。可见于多种泌尿系疾病,常由排尿困难发展而来[1]。中医称尿潴留为“癃闭”,《医学心悟》云:“小便不通,谓之癃闭……急满者不通者为闭。”长期的尿潴留会造成输尿管逆流,引起肾脏积水,严重者会造成尿毒症的发生。同时尿液在膀胱的长期滞留会引起尿路感染和结石的形成,给患者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困扰。

西医认为尿潴留为机械性梗阻和非机械性梗阻两方面造成,口服α受体阻滞剂,严重者采用扩张尿道和手术治疗等[2]。这些方法虽然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但不能彻底治愈,同时手术治疗给予患者造成很大伤害。传统中医治疗癃闭,方法多样,疗效确切,组合治疗可以收到满意效果[3]。《中医方剂大辞典》[4]载录秦汉时期至1966年底,历代中医名家治疗癃闭的方剂。现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历代医家治疗癃闭的用药组方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本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筛选 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研究资料,建立《中医方剂大辞典》数据库,其中收录癃闭处方211首,共包含中药182味。

1.2 数据规范 药物名称根据《中药学》[5]和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6]进行规范。对于同一药物的不同入药部位,如“大车前”“车前子”统一为“车前子”。中药名称因品炮制方法、品种等不同而存在差异,为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将异名同药的药物根据《中药学》统一作规范处理,如“生黄柏”“炒黄柏”统作为“黄柏”收录等。药物功效、药性、药味、归经根据《中药学》规范,如“滑石”:利水渗湿,性寒,味甘、淡,归膀胱、肺、胃经。

1.3 统计学方法 将符合筛选要求并规范整理后的中药复方药物数据,包括中药药性、药味、功效及归经,采用二分类的量化方法处理,将每味中药按“无=0,有=1”进行赋值,录入Excel 2010软件,建立药物电子数据库,并采用SPSS20.0对药物频次进行描述性统计,其中用方频率=出现频次/中药汤剂复方总数,用药频率=出现频次/总频次。采用Weka 3.8对药物潜在关联规则进行分析,其中支持度是包含前项A的记录与总记录的比值;置信度是包含前项A也包含后项B的记录数与所有含A的记录数的比值;提升度是包含前项A也包含后项B的记录数与所有含B的记录数的比值;If A then B,则他的支持度为:S=p(A)/p(总);置信度为:C=p(A and B)/p(A);提升度为:L=p(A and B)/p(B)。

2 结果

经上述方法筛选,共纳入《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癃闭处方211首,涉及中药182味,累计使用药物总频次1098次,药性总频次1098次,药味总频次1789次,归经总频次3155次。

2.1 高频药物使用分布 使用频次≥10的药物分别为滑石、木通、茯苓等,共25味药,以上药物累计使用频次700次,累计占药物总频次(1098次)的63.64%。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癃闭高频药物使用分布表

2.2 高频药物功效分布 使用频次≥10的药物类别分别为利水渗湿药、清热药、补虚药等7类。其中利水渗湿>清热药>补虚药,以上3种药类的药物累计使用频次605次,累计占总频次(1098次)的55.08%。统计结果见表2。

2.3 高频药物药性分布 使用频次≥10的药物药性分布为寒性、平性、温性、凉性等4种。其中寒性>平性>温性,以上3种药性的药物累计使用频次632次,累计占药性总频次(1098次)的57.5%。统计结果见表3。

表2 治疗癃闭药物功效归类分布表

表3 治疗癃闭药物药性归类分布表

2.4 高频药物药味分布 使用频次≥10的药物药味分别为甘味、苦味、淡味、辛味等4种。其中甘味>苦味>淡味,以上3种药味的药物累计使用频次1045次,累计占药味总频次(1789次)的58.4%。统计结果见表4。

2.5 高频药物归经分布 使用频次≥10的药物归经分布为肺经、胃经、脾经、大肠经等11条。其中肺经>胃经>脾经>大肠经>肾经>膀胱经,以上6条归经的药物累计使用频次1526次,累计占归经总频次(3155次)的48.33%。统计结果见表5。

表4 治疗癃闭药物药味归类分布表

表5 治疗癃闭药物归经归类分布表

续表5

表5 治疗癃闭药物归经归类分布表

2.6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 找出强规则是关联规则挖掘的目的,其需明确的参数是支持度(Support)、置信度(Confidence)和提升度(Lift)。支持度主要是评估关联的普遍性;置信度主要是评估精确度(可信度);提升度主要是用于评估规则是否可用的指标。本研究选择以最小支持度10%、最小置信度30%和最大前项数1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根据药对的关联规则所得药对配伍规则。结果见表6。

表6 治疗癃闭药对关联规则表

3 讨论

对《中医方剂大辞典》所载癃闭方剂进行较为深入的挖掘分析,将中药功效、药性、药味及归经等特征性因素进行总结,得到治疗癃闭的用药规律,以此为临床医生遣方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中医有关癃闭的论述,在先秦两汉时期就有其雏形。《黄帝内经》对癃闭的病因、病机、治则进行了初步概括,明代,癃闭的辨证体系趋于完整[7];癃闭论治不外虚实两端。从肺部论治多以实邪为主。元代朱丹溪认为风邪外侵损伤肺气, 可导致小便不通, 他在《丹溪心法·小便不通》中指出“小便不通, 有气虚、血虚、有痰、风闭、实热”等多种原因[8];肺为五脏华盖,为水之上源,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邪犯肺卫,使运化水液和气化功能受阻,从而影响膀胱气化功能,造成上窍闭塞而下窍不通,对此古时就有羽毛刺鼻取嚏而利小便之说;从脾胃论治多以虚证为主。《素问·玉机真藏论》中有帝曰:“夫子言脾为孤脏, 中央土以灌四傍, 其太过与不及, 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 则令人四肢不举;其不及, 则令人九窍不通, 名曰重强[9]。”脾居于人体中焦是人体气机的枢纽,起到运化津液的关键作用。脾气受损,津液疏布不利,则下焦壅涩不通。长期以往,脾阳不升,则浊阴不降,进而加重癃闭症状。癃闭的后期多累及肾脏,肾为先天之本,内寓真阴真阳,肾和膀胱互为表里,肾脏的亏虚直接影响膀胱的气化功能。明代张景岳曰:“今凡病气虚而闭者, 必以真阳下竭, 元海无根, 水火不交, 阴阳痞隔, 所以气自气, 而气不化水, 水自水, 而水蓄不行。气不化水, 则水腑枯竭者有之;水蓄不行, 则浸渍腐败者有之[10]。”当代医者秦国政认为[11]本病病位在膀胱、且与肺、肝、脾胃、三焦功能有关。从文献数据挖掘结果来看,治疗本病多以入肺经、脾胃、肾和膀胱经药物为主,符合历代医家的观点和临床实践用药规律。

3.1 高频药物使用分布分析 使用频次前3位的药物有滑石(70次)、木通(68次)、茯苓(63次)。滑石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毒的功效,《本草纲目》中有:“滑石利窍,不独利小便也,上能利毛腠之窍,下能利精溺之窍[12]。”《本经》为最早记载木通的著作, 在《唐本草》之前所说的“通草”指的是今之木通[13]。有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之功效,药理学研究证实,木通可以抗炎、抑菌、利尿、抗抑郁等作用[14]。茯苓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药理学研究表明,茯苓有利尿,抗氧化、抑制大肠杆菌等多种细菌的作用[15]。上述“三药”均有利水渗湿,利尿通淋的作用。通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有抗炎、抑菌、利尿的作用,在癃闭的治疗中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2 高频药物功效、药性、药味、归经分布分析 功效前3为利水渗湿(418次)、清热药(94次)、补虚药(93次)。历代医家对癃闭有虚、实之别。实则清利、虚则补益为治则。对于实邪壅滞,以利水渗湿、清热利尿为主;针对脾肾亏虚,则以补益为要;但有时虚实夹杂,分清主次,攻补兼施。必要时放入理气、温里之药,使气机条畅,避免苦寒伤阳。

药性前3为寒性(366次)、平性(192次)、温性(74次)。古时医家对癃闭分虚实。实证多为热犯肺卫、下注膀胱造成溺窍不通,多用寒、平药物以清热、淡渗利湿;虚证多为脾肾亏虚为主,清阳不升、则浊阴不降,肾阳亏虚,膀胱气化无力,温性药物补益脾肾亏虚。3种药物配合使用可以驱邪扶正,攻补兼施。

药味前3为甘(538次)、苦(238次)、淡(269次)。甘味能补、能和、能缓,兼顾后天之本脾胃,顾护正气;苦味能泄火、能燥湿、能坚阴,具有清热燥湿、泻火存阴的作用;淡味能渗湿、利尿,具有淡渗利湿、利尿通淋的作用。3种药味配合使用攻邪扶正、标本兼顾。

归经前6为肺经(351次)、胃经(270次)、脾经(253)、大肠(231)肾经(228次)、膀胱(193)。历代医家对癃闭的论治多从上焦肺、中焦脾胃、下焦肾和膀胱论治。运用通利三焦的法则,针对三焦气机不利、升降失常的病机,宣畅上焦、运化中焦、温化下焦,以复膀胱气化开阖[16]。数据整合药物归经切合病机、调补肺胃、脾肾。

3.3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当以最小支持度10%、最小置信度30%和最大前项数1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所得药对配伍规则可见,支持度最高的药对滑石—木通配伍最多,其次是木通—茯苓、茯苓—甘草、木通—甘草、车前子—茯苓等;以上5组药对共用可有淡渗利湿、利尿通淋之效。以药测方,通过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可知,使用频次支持度较高的几味中药在临床上应用也颇多。

4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癃闭方剂药物的功效、药性、药味、归经等分析,总结出历代医家治疗癃闭用药规律。从中发现,历代医家治疗癃闭常用滑石、木通、茯苓、车前子、瞿麦、冬葵子等药物,以利水渗湿、利尿通淋为法,选药多寒淡平,且归经多为肺、脾胃、肾、膀胱经等;多选用滑石—木通、木通—茯苓、茯苓—甘草、木通—甘草、车前子—茯苓等药物组合。对单个药物组合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以淡渗利湿、利尿通淋为主。通过以上药物分析,对于当代医家在临床上辨证施治用药及开拓治疗新思路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药味药性利尿
药味家风
药味家风
何谓中医“七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临床效果
托伐普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基于药物功能的中药药性研究
狐狸和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