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负载TiO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印染废水的研究

2019-10-15 05:17
印染助剂 2019年8期
关键词:禁带光生负载量

胡 伟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河北黄骅 061100)

印染行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了人们对纺织品多样化的需求,但由此产生的印染废水随意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特别是罗丹明B、孔雀石绿、亚甲基蓝和甲基橙等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危害极大,因此,必须对印染废水进行深度处理[1-2]。传统的处理方式如吸附法、絮凝沉淀法、生物法、化学氧化法存在降解不够彻底、易造成二次污染、成本高等问题,急需开发新型的印染废水处理技术[3-6]。光催化技术可以利用太阳光直接催化降解印染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生成二氧化碳、水等小分子化合物,降解效率高、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廉,引起广泛关注[7]。TiO2化学性质稳定、氧化性强、光催化性能良好,在光催化处理废水领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但TiO2的禁带宽度过大,仅能利用太阳光中的紫外部分,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较低,因而光催化效率不高[8-10]。

近年来,石墨烯因优异的热学、电学、力学性能和极大的比表面积,在太阳能电池、光催化领域应用广泛[11]。石墨烯与 TiO2复合,一方面可以拓宽 TiO2的光吸收范围,增加光的利用率,另一方面石墨烯可以作为电子受体,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提高光催化效率[12]。Fan 等[13]合成还原氧化石墨烯和 TiO2的复合纳米结构,TiO2和还原氧化石墨烯之间存在强相互作用,相比TiO2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活性。姚理荣等[14]利用改进的Hummers 法制备出氧化石墨烯,并采用原位水解法制备出TiO2插层氧化石墨烯,利用亚甲基蓝评估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相比TiO2光催化剂,TiO2插层氧化石墨烯具有更加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多次降解后仍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本研究以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结合的方式制备出不同石墨烯负载量的Gr-TiO2复合结构,并以亚甲基蓝作为模拟印染废水研究其光催化活性。制得的Gr-TiO2复合结构增加了光生电子的传导速率,提高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利用率,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

1 实验

1.1 试剂与仪器

试剂:十六烷基胺,乙醇,KCl,四异丙醇钛,氧化石墨烯。

仪器:Rigaku Miniflex Ⅱ X 射线衍射仪,Lamda-3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JEOL JSM-6510 扫描电镜,PMEye-3000光致发光荧光光谱仪。

1.2 TiO2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

将0.8 mL KCl 溶液(0.1 mol/L)和一定量十六烷基胺加入到200 mL 乙醇中,搅拌加入4.5 mL 四异丙醇钛;将氧化石墨烯分散到50 mL 去离子水中,逐滴滴入上述溶液中,形成TiO2-石墨烯灰色溶胶,过滤后用乙醇清洗,在110 ℃下干燥,研磨成粉末。将粉末加入到18 mL 乙醇和9 mL 去离子水中,转移到高压釜,130 ℃下保温16 h,自然冷却后过滤、清洗并在室温下干燥;将干燥后的粉末在500 ℃氮气气氛中退火2 h得到样品。根据氧化石墨烯加入量的不同,样品分别记为 TiO2、1% Gr-TiO2、2% Gr-TiO2、3% Gr-TiO2、4%Gr-TiO2。

1.3 光催化降解实验

采用自制光催化反应器进行实验,以30 W 全波长氙灯作为模拟光源,反应器置于磁力搅拌器上。为了减小温度对实验的影响,反应器设计为双层结构,内部通入冷凝水。在反应器中加入100 mL 亚甲基蓝溶液(10 mg/L)、0.1 g 催化剂,然后在黑暗条件下搅拌30 min 达到吸附平衡。每隔20 min 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度,计算当前污染物质量浓度。利用下式计算亚甲基蓝的降解率:

其中,ρ0为亚甲基蓝的初始质量浓度,ρt为t时亚甲基蓝的质量浓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光催化剂的表征

2.1.1 XRD

由图1可以看出,不同石墨烯负载量的Gr-TiO2纳米颗粒在2θ=25.1°、37.8°、48.0°、53.9°、62.7°处均出现了类似的衍射峰,分别对应锐钛矿TiO2的(101)、(004)、(200)、(105)、(204)晶面,证明 Gr-TiO2纳米颗粒中TiO2的主要晶型为锐钛矿结构。还原氧化石墨烯在2θ=26.0°附近的峰与TiO2(101)晶面的衍射峰位置接近,二者发生重叠,XRD 图谱中无法明显区分[15]。在所有的XRD 图谱中均未出现氧化石墨烯的衍射峰,证明氧化石墨烯均被还原。

图1 不同石墨烯负载量TiO2的XRD 图谱

2.1.2 光吸收性能

由图2可知,随着石墨烯负载量的增加,Gr-TiO2的吸收边界存在红移现象。根据(αhυ)1/2=β(hυ-Eg)可以计算不同石墨烯负载量Gr-TiO2的禁带宽度,结果如图3所示。Gr-TiO2的禁带宽度随着石墨烯负载量的增加而减小,TiO2的禁带宽度为3.12 eV,3% Gr-TiO2的禁带宽度为2.68 eV,这主要归因于石墨烯与TiO2之间的电子相互作用。禁带宽度减小有利于增加对光的吸收,提升光催化降解效率。

图2 不同石墨烯负载量TiO2的光吸收图谱

图3 不同石墨烯负载量TiO2的禁带宽度拟合图

2.1.3 Raman 光谱

氧化石墨烯在1 337、1 603 cm-1处分别对应D 峰和G 峰,分别对应sp3杂化和sp2杂化。ID/IG的比值可以反映氧化石墨烯的石墨化程度[16]。由图4可知,氧化石墨烯的ID/IG=0.9,而3% Gr-TiO2的D 峰几乎消失,ID/IG几乎为零,表明反应结束后,氧化石墨烯被还原为石墨烯。

图4 氧化石墨烯和3%Gr-TiO2的Raman 图谱

2.1.4 PL

由图5可知,相比未负载石墨烯的TiO2,Gr-TiO2复合材料的荧光强度明显减弱,表明负载石墨烯后TiO2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概率有所降低,这是由于负载石墨烯有利于电子的导出,促进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延长了载流子的寿命。此外,荧光强度随石墨烯负载量的增加先减弱后增强,当石墨烯负载量为3%时,荧光强度最弱。这是由于负载量较小时,光生电子-空穴对不能有效分离,随着负载量的增加,捕获位增加,光生电子-空穴对分离的概率增大;当负载量过大时,在TiO2表面或内部形成了较多的复合中心,增加了光生电子与空穴对的复合概率,荧光强度减弱。

图5 不同石墨烯负载量TiO2的PL 图谱

2.1.5 形貌表征

由图6可知,TiO2具有明显的团簇结构,团簇界面明显,3% Gr-TiO2的团簇结构分布不均匀,表面较为粗糙,能够观察到明显的片状石墨烯结构分布在样品表面。

图6 TiO2(a)和 3%Gr-TiO2(b)的 SEM 图片

2.2 光催化性能

2.2.1 降解率

不同石墨烯负载量TiO2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见图7。

图7 不同石墨烯负载量TiO2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

由图7可知,随着石墨烯负载量的增加,Gr-TiO2的光催化降解率先升高后下降;当石墨烯负载量为3%时,光催化反应140 min 后,样品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最高,达到了85.5%,高于TiO2的51.7%。适量加入石墨烯后,可以提高光生电子的传导速率,延长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寿命,更多的光生电子和空穴参与到光催化反应中,从而使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增大;但石墨烯负载量过大后,一方面会减少TiO2对光的吸收,另一方面也会在TiO2表面和内部形成过多的复合中心,光生电子和空穴容易被捕获,降低内量子效率,不利于提升光催化活性。

2.2.2 稳定性

稳定性是反映催化剂催化活性的重要特性。以催化活性最佳的3% Gr-TiO2为催化剂,进行多次光催化实验,结果如图8所示。由图8可知,经过5 次光催化反应(每次实验140 min)后,3% Gr-TiO2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仍然达到82.3%,表明3%Gr-TiO2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有望应用于实际的光催化处理印染废水系统中。

图8 3%Gr-TiO2重复5 次光催化降解实验

2.3 光催化机理

如图9所示,当光子能量大于TiO2的禁带宽度时,TiO2的价带电子受激发跃迁到导带,形成光生电子,同时在价带产生光生空穴。当TiO2表面未负载石墨烯时,TiO2的禁带宽度较大,能够激发产生光电效应的光子数量较少,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相对较少;当TiO2表面负载适量石墨烯后,Gr-TiO2的禁带宽度变小,更多的光子可激发产生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提高了对光的利用率。另外,对于未负载石墨烯的TiO2,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极易在体内和表面复合,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的寿命较短,从而导致参与光催化降解反应的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数量较少,光催化降解效率不高;负载适量的石墨烯后,由于石墨烯具有良好的电子传导性能,光生电子易被导出参与光催化降解反应,同时光生空穴也更容易被分离,减少了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的概率,更多的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能够参与光催化降解反应,从而提高了光催化活性。

图9 Gr-TiO2光催化降解机理示意图

3 结论

利用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结合制备了石墨烯改性 TiO2催化剂。XRD、SEM 和 PL 表明石墨烯成功负载到TiO2表面,不同石墨烯负载量的TiO2均为锐钛矿结构,负载石墨烯后TiO2的光生载流子寿命延长。UV-Vis 结果表明,石墨烯的加入减小了TiO2的禁带宽度。催化剂活性随石墨烯负载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3%石墨烯负载量的TiO2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活性,达到85.5%,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光催化活性的提升一方面是由于光吸收的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石墨烯的加入促进了电子的转移,延长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寿命。

猜你喜欢
禁带光生负载量
不同CuO负载量CuO/SBA-16对CO催化活性的影响*
我国首次“拍摄”到光生电荷转移演化图像
铁基石墨相氮化碳复合材料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压电周期板中耦合禁带影响规律分析
内建电场调控光生电荷分离效率的研究进展
太赫兹光子晶体波导传输特性研究
不同负载量对“翠冠”梨果实性状的影响
声子晶体板中低频宽禁带的形成机理
不同果实负载量对醉金香葡萄光合性能的影响研究
亩产1 360公斤是渭北地区红地球葡萄最佳负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