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2019-10-15 00:28徐浩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依从性

徐浩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疏导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2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分为疏导组和常规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疏导组的康复率明显比常规组高(P<0.05),且疏导组的工作能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心理疏导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显著改善患者精神状态,促进患者康复,可推广。

【关键词】慢性精神分裂症;心理疏导;依从性;工作能力恢复情况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12-071-01

精神分裂症具有治疗周期长、病情易反复的特点。多见于青壮年群体中[1]。药物治疗为临床中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受到外界环境及患者个人因素的影响,患者易出现抵触服药的行为,甚至因此更加暴躁和抑郁,效果不甚理想[2]。本文研究了心理疏导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9月南京市青龙山精神病院精神科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疏导组和常规组,每组40例。

纳入标准:⑴比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符合慢性精神分裂症临床诊断标准;⑵意识清醒。

排除标准:⑴合并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⑵合并心血管疾病及免疫代谢疾病;⑶合并中途退出者。

常规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20~43(28.16±3.75)岁。疏导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4~56(34.72±3.46)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手段,如用药指导、病情评估、常规健康宣教等。在此基础上,疏导组应用心理疏导干预,具体如下:

⑴健康宣教:采用面对面交流与集体授课方式,对如何识别精神分裂症、产生原因、常用治疗药物、治疗效果、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维持药物的重要性等内容进行讲解,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增加患者的自控能力及分析现实的能力。每次讲解时长约为60min,每周开展1次。同时全面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对出现抵触、抗拒情绪的患者耐心疏导,增加患者的信任,便于护理行为的开展。

⑵专业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病情划分疾病治疗期,对于治疗前期的患者实施护士与专业心理疏导师共同配合,与患者及家属耐心沟通,了解精神分裂症产生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实施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构建遵医的意识。对于治疗中期患者,由专业心理疏导师直接实施心理疏导,每次疏导30min,每周开展3次,疏导过程中护士配合心理疏导师做好噪声控制、环境营造等内容,保证疏导效果。

⑶家庭疏导:充分告知患者家属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叮嘱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多用鼓励、肯定的话语与患者交流,尽量避免与患者产生冲突,营造良好的家庭支持氛围,使患者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关爱。

⑷用药管理:住院期间有护士管理药品,每日定时指导患者服药。出院后,由家属管理药品,叮嘱家属每日按时按量监督患者服药。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持续服药的重要性。

⑸院后随访:使用电话或借助微信、qq等方式,了解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效果,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再次强调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叮嘱患者定期来院复查,调整药物剂量。

1.3 评价指标

治疗后1年,医院自制认知行为调查问卷表,从用药依从性、自我康复状态、工作能力恢复程度等方面了解患者康复情况。自我康复状态评估标准如下:完全康复:病情稳定且未反复,能正确认识自身病情,可按医嘱坚持规律用药;基本康复:病情基本稳定或发病次数明显减少,出院后部分遵医嘱用药,偶有停药或减药行为;未康复: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易反复,对用药、治疗行为抵触,出院后拒绝服药或未服药。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运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行x2检验,计量資料(x±s)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自我康复状态对比

疏导组的康复率明显比常规组高(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工作能力恢复程度对比

疏导组的工作能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可有效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优化治疗效果[3]。本文研究显示,实时心理疏导的患者康复率明显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并且其工作能力恢复情况也明显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提示心理疏导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可使患者正确认识慢性精神分裂症,并自觉提高对该疾病的重视程度,增强个人治疗依从性,对于优化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使患者尽早开展正常的生产生活具有积极意义。与磨丽莉[4]等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心理疏导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显著改善患者精神状态,促进患者康复,可推广。

参考文献:

[1] 谢小玲. 心理疏导联合精神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7,23(23):71-73.

[2] 孙丽华.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2):224-225.

[3] 孙丽岩.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4):202-203.

[4] 磨丽莉. 心理护理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内科,2019,14(01):65-67.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优质护理对肺结核护理质量和依从性的干预效果
浅析艺术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