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病窦伴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

2019-10-17 06:45张正勇
智慧健康 2019年24期
关键词:窦性心阵发性起搏器

张正勇

(三台县人民医院,四川 绵阳 621100)

0 引言

病窦也被称作窦房结功能不全,多发于40 岁以上中老年群体,40-50 岁和60-70 岁间最多见,受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和心肌炎的影响大,临床症状以心律失常为主,同时伴随不同程度的脑供血不足症状[1]。病窦伴阵发性心颤是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慢快综合征,既影响患者身体状况,也给患者所在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2],合理运用心脏永久起搏器,可减少心房颤动的发作,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为充分发挥心脏永久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价值,我院对收治的部分病窦伴阵发性患者予以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现将研究详情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5 年4 月至2017 年4 月间收治的75 例病窦伴阵发性心颤患者为研究方式,依照治疗措施分成例数分别为37 例的对照组和38 例的观察组。对照组中有男20 例,女17 例;年龄在24-78 岁,平均(52.1±1.5)岁,病程0.5-6.0 年,平均(3.9±0.6)年;观察组中男女均为19 例,年龄25-80 岁,平均(52.5±1.6)岁,病程0.6-6.3 年,平均(4.0±0.5)年,纳入标准:①年龄:20-80 岁;②无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禁忌症;③患者知晓本次研究目的,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受损者;②正在接受其他治疗或近期有过其他治疗者;③精神病患者或存在其他认知障碍者。上述数据间不存在统计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式

对照组用单腔起搏器植入治疗,观察组用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具体措施为:将患者心室R波和心房P 波振幅控制在10-12 mV 之间和1.5-2.5mV 之间;予以局部麻醉后进行手术治疗,经X 线指引穿刺血管。植入起搏导线;在患者右心耳和右室心尖放置心房电极和心室电极,导线为翼状被动电极;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调整起搏参数,固定导线,连接起搏器。术后给予两组患者碘胺酮,每次给药量为200 mg,每天用药三次,一周后降至每天两次,自第三周起每天用药一次,连续用药6 个月。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房颤动负荷、心房颤动发作次数和窦性心律持续时间占比(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房颤动负荷、心房颤动发作次数和窦性心律持续时间占比(

组别 例数 心房颤动负荷(%) 心房颤动发作次数(次/min) 窦性心率持续时间占比(%)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7 54.2±2.5 47.8±1.6 60.5±1.8 42.1±3.5 37.5±4.2 44.1±2.7观察组 38 57.5±2.8 39.2±2.1 60.1±1.5 31.8±1.2 37.2±4.6 52.4±2.1 t - 0.489 19.910 1.047 17.139 0.295 14.883 P - 0.313 0.000 0.149 0.000 0.385 0.000

1.3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心房颤动负荷、心房颤动发作次数和窦性心律持续时间在总时间中的占比,同时对两组左室舒张末径、左室射血分数,以6 min 步行试验(six-minute walk test,6MWT)为依据进行患者运动耐力的判定,步行距离越远,表明患者运动耐力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将75 例病窦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研究数据置入软件SPSS 22.0 中展开统计处理,心房颤动负荷、心房颤动发作次数、窦性心律持续时间在总时间中的占比、左室舒张末径、左室射血分数和6 min 步行距离均由和t 表示检验,当P<0.05 以内时,证明数据间有统计学差异存在。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心房颤动负荷、心房颤动发作次数和窦性心律持续时间在总时间中的占比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前的心房颤动负荷、心房颤动发作次数和窦性心律持续时间在总时间中的占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房颤动负荷和心房颤动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持续时间占比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层面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内容如表1 所示。

2.2 两组左室舒张末径、左室射血分数和6 min 步行距离对比

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和6 min 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层面的数据差异(P<0.05),两组左室舒张末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内容如表2 所示。

表2 两组左室舒张末径、左室射血分数和6 min 步行距离对比

表2 两组左室舒张末径、左室射血分数和6 min 步行距离对比

组别 例数 左径室(舒m张m)末 左室(射%血)分数6 min 步行距离对照组 37 50.8±1.6 48.6±2.4 332.6±27.3观察组 38 50.2±2.1 57.2±1.5 396.5±42.1 t - 1.389 18.662 7.776 P - 0.085 0.000 0.000

3 讨论

对于病窦伴阵发性心颤的治疗,应以调节心率、抗凝、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和病死率为原则,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心脏起搏器是一种通过植入人体进行疾病治疗的电子仪器,将电池提供给脉冲发动器的电脉冲,经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与电极接触的心肌,引发心脏激动与收缩,在治疗心律失常所致心脏功能障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4]。针对患者病情需要选择何种起搏器是临床医师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讲,慢性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可选择VVI(R);无房室传导阻滞或近期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低者可选择AAI(R)型,病窦综合征患者通常选择DDD(R)。另外,也要结合患者年龄、合并症类型、家庭条件和身体状况确定心室起搏方式。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心脏起搏器时,心肌应具备兴奋、传导、收缩功能,以保证起搏器功能的发挥[5-6]。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前不存在心房颤动负荷、心房颤动发作次数和窦性心律持续时间在总时间中的占比上的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对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层面的数据差异(P<0.05),所得结论表明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可缓解病窦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发作情况;两组左室舒张末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与6 min 步行距离低于观察组,存在统计学层面的数据差异(P<0.05),所得结论证明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利于改善病窦伴阵发性心颤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性。

总的来讲,给予病窦伴阵发性心颤患者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方案,可有效缓解心房颤动发作,促进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力的提升,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展开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窦性心阵发性起搏器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阵发性高血压暗藏危机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窦性心动过缓需要安起搏器吗?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针对性护理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窦性心率震荡在不同罪犯血管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