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9-10-19 09:24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中医院457500王淑平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23期
关键词:疼痛感偏瘫中风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中医院(457500)王淑平

偏瘫亦称半身不遂,是中风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多表现为上肢、下肢、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多为同侧障碍,严重时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威胁中风患者生命安全[1]。对此,本研究对中风偏瘫治疗方式予以研究,给予患者中医针灸与康复联合治疗模式,对其临床疗效进行研究。

附表1 中风偏瘫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评分比较(分)

附表2 中风偏瘫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中风偏瘫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39)与参照组(n=39)。其中实验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47~83周岁,中位年龄(64.86±10.88)周岁。中风病程时间最短3日,最长27日,中位病程时间(16.74±9.25)日。参照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49~84周岁,中位年龄(64.88±10.85)周岁。中风病程时间最短2日,最长25日,中位病程时间(16.72±9.26)日。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中风病程时间等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分组方式经由可比性校验合格。

纳入标准:①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中风;②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③患者与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认知能力异常;②治疗依从性低下;③凝血功能障碍[2]。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康复早期以被动康复训练为主,针对患者上肢、下肢关节予以旋转及屈曲训练,注意对患者关节予以保护,避免运动幅度过大,每次训练15~30min,每日训练2~3次[3]。逐步由被动康复训练向主动康复训练过渡,取患者健侧卧位,在其腰下、颈下放置软枕,为患者提供力量支撑,指导患者自行伸展肩关节、肘关节及腕关节,并最大程度上旋转各个关节,每次训练20min,每日2次;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训练方式与上肢一致。如患者具有自主独立站立能力,保护患者每日进行站立或步行训练,训练强度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选择[4]。实验组行中医针灸与康复联合治疗,在参照组基础之上联合应用针灸治疗方式,取穴:百会穴、神庭穴、臂臑穴、阿是穴、后溪穴、八邪穴、肩髃穴、曲池穴、尺泽穴、内关穴、手三里穴、足三里穴、血海穴、风池穴、合谷穴、阳溪穴、肩髎穴、肩贞穴、太冲穴等,采用毫针实施针灸,留针25~30min左右,每日针灸治疗1次,连续治疗20日。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应用《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uel-Meyer)》(1~66分)、《生活自理能力量表(BI)》(1~100分)、《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恢复情况予以调查,分数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成正比;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其疼痛感(0~10分)、肿胀(0~5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疼痛感、肿胀越严重。中风偏瘫临床治疗效果:显效为患者治疗后无疼痛感,中风偏瘫症状完全消失;有效为患者治疗后疼痛减轻,偏瘫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为上述效果皆未达到。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78例中风偏瘫患者相关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之中,实验组与参照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疼痛感、肿胀、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等评分数据行t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患者中风偏瘫临床治疗效果情况行X2检验,采用(n%)表示。对比通过P<0.05作为校准基线,对本研究统计学意义予以判断。

2 结果

2.1 中风偏瘫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评分比较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中风偏瘫治疗前后相关评分数据(见附表1),治疗前两组患者相关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疼痛感、肿胀评分较低,两者差异明显(P<0.05)。

2.2 中风偏瘫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中风偏瘫临床治疗效果情况(见附表2),实验组中风偏瘫临床治疗效果(92.31%)高于参照组(69.23%),两者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中风即脑卒中疾病,患者因脑部出血或梗塞所致缺血缺氧,造成其脑组织细胞发生坏死,从而导致患者的神经元细胞受损,中风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症状,包括运动功能障碍、言语不利、智力下降等现象,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危害。本研究对中风偏瘫患者治疗方式加以研究,给予患者中医针灸与康复联合治疗模式,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相关未见明显差异,治疗后实验组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疼痛感、肿胀评分较低,实验组中风偏瘫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参照组。康复治疗是当前针对中风偏瘫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患者肢体呈现出运动功能下降问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其康复训练,能够逐步促进患者脑部神经元重组,进而修复其神经系统,临床开展康复治疗之中,需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沟通,提升其康复治疗依从性,使其建立良好的治疗信心。中医针灸能够促进患者肢体血液循环,且对患者大脑皮层予以刺激,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重要作用,进而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早日恢复。

综上所述,本研究针对中风偏瘫患者予以中医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其结果表明,通过针灸与康复联合治疗可提升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中医针灸与康复治疗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的优势。

猜你喜欢
疼痛感偏瘫中风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