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颅底手术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征分析

2019-10-21 01:37张志银訾定京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18期
关键词:鼻漏预防性病原菌

张志银, 訾定京

(1.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陕西 西安, 710043;2.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陕西 榆林, 710038)

鼻内镜颅底手术(EESBS)能够为颅内病变的治疗提供微创通道,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性好、患者接受程度高等优点[1]。正常条件下,由于血脑屏障等的保护作用,发生颅内感染的概率较低,但EESBS能够对血脑屏障造成一定的破坏,进而增加了病原菌入侵的概率,因此可引发颅内感染的发生[2]。目前研究[3]认为,多种因素与EESBS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相关。本研究选取813例行EESBS的患者,探讨EESBS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征,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行EESBS患者813例,男587例,女226例; 年龄21~73岁,平均(50.27±6.49)岁; 颅底肿瘤469例,脑脊液鼻漏202例,脑膜脑膨出73例,视神经减压65例,其他4例。颅底肿瘤包括垂体瘤、脊索瘤、纤维血管瘤、脑膜瘤、嗅神经母细胞瘤等。纳入标准: 临床资料完整; 均符合EESBS的手术指征; 年龄≥18周岁; 知情同意。排除标准: 其他恶性疾病; 意识障碍; 凝血功能异常; 中途退出者。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后通过。

颅内感染诊断标准: ① 患者出现颅内感染相关临床体征及症状,包括颈项强直、呕吐、头痛、谵妄、高热等。② 对脑脊液(CSF)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③ CSF、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分别高于0.01×109/L、10.0×109/L。④ CSF中,蛋白高于0.45 g/L, 糖水平低于2.25 mmol/L。若患者临床指标满足 ②, 则确诊为颅内感染; 若不满足 ②, 则需综合 ①、③ 和 ④ 进行判定。

1.2 方法

① 临床资料收集: 入院后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与围术期资料,包括年龄、手术方法、合并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颅底手术史、放化疗史、人工材料使用等。② 病原菌特征分析: 取患者CSF 3 mL, 接种后置于培养箱中进行培养,随后进行分离培养,并进行菌种鉴定。

1.3 观察指标

① 记录813例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并根据术后颅内感染发生情况分为颅内感染组与对照组,对颅内感染发生的单因素进行分析。随后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② 分析EESBS术后颅内感染组患者病原菌分布特征,包括革兰阳性菌(G+)与革兰阴性菌(G-)。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颅内感染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813例行EESBS患者中, 39例发生术后颅内感染,颅内感染发生率为4.80%。对颅内感染发生的单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颅底手术≥2次、术后CSF鼻漏、颅底重建、术前未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均与颅内感染发生显著相关(P<0.05)。性别、年龄、手术入路方式、放化疗史、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人工材料使用均与颅内感染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P>0.05)。见表1。

2.2 颅内感染发生的Logistic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与颅内感染明显相关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中,结果表明颅底手术≥2次、术后CSF鼻漏、颅底重建、术前未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均为颅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见表2。

2.3 EESBS术后颅内感染组患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

对39例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中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得到52株病原菌,包括G+32株(61.54%), G-20株(38.46%)。G+中,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3株(25.00%)和表皮葡萄球菌9株(17.31%), 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株(9.62%), 肠球菌属4株(7.69%), 其他1株(1.92%); G-中,主要为不动杆菌属8株(15.38%)和大肠埃希菌5株(9.62%), 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3株(5.77%), 肺炎克雷伯菌2株(3.85%), 其他2株(3.85%)。

表1 颅内感染发生的单因素分析[n(%)]

与同一因素另一亚项比较, *P<0.05。

表2 颅内感染发生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3 讨 论

颅底结构复杂,分布有较多的神经、血管,EESBS具有许多手术优势,可以为颅底病变提供微创和直接的手术通路,且在手术过程中几乎没有针对脑或神经血管的操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4]。由于EESBS手术是通过鼻腔和颅内腔进行,因此与开颅术相比,术后感染发生的风险较高。研究[5]发现,颅内感染一般发生在EESBS术后3~7 d, 在颅内感染发生后,应及时进行诊断和救治,一旦救治不及时,则可能延长患者康复时间,严重者可引起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威胁患者生命。调查[6]显示, EESBS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为1%~12%, 本研究中为4.80%。多种因素与颅内感染的发生相关,颅底手术≥2次能够明显增加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这可能是由于在既往颅底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患者颅底结构发生异常,颅底修补过程中不成功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进而造成颅内感染风险的增高[7]。

在EESBS过程中,颅内空间持续暴露,术后CSF漏出已被证明是颅内感染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且随着CSF漏出时间的增加,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8]。有研究[9]发现,颅底手术后CSF鼻漏的发生率为13%~29%, 术后CSF鼻漏的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8.5%和28.4%。有研究[10]发现,经历术后CSF鼻漏颅底患者颅内感染的发生风险为66.0%, 而没有术后脑脊液漏的患者颅内感染风险为4.5%, 导致术后CSF鼻漏的患者颅内感染的总体相对风险为14.6。本研究结果发现,术后CSF鼻漏是EESBS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后CSF鼻漏患者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13.16%, 术后未发生CSF鼻漏患者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2.87%, 导致术后CSF鼻漏的患者颅内感染的总体相对风险为4.36。

颅底缺损能够明显增加颅内感染的发生率,通过进行颅内重建,能够对颅内和颅外环境进行有效隔离,而颅内重建的复杂程度在颅内感染发生过程中也起到关键性作用。有研究[11]认为,即使颅内重建技术较为成熟,需要进行颅内重建的患者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仍明显较高。本研究中,进行颅底重建的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为10.34%, 明显高于不需要颅底重建的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2.17%。这可能与在EESBS术颅底重建后,患者硬脑膜在鼻腔中显露,同时CSF压力以及脑组织活动增加了脑膜炎等颅内感染发生风险等因素相关[12]。研究[13]发现, EESBS术前使用头孢曲松等预防性抗生素,能够明显降低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似。也有学者[14]对预防性抗生素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有效性产生了质疑,其认为预防性抗生素并未降低神经外科患者的脑膜炎发生率,在这项研究中,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不到24 h, 已被证明在颅底手术中无效。其认为假设手术时未获得脑膜炎,但由于CSF渗漏,更可能在术后期间获得,因此,短期围术期抗生素预防是无效的。有研究[15]认为,术前使用较长时间的预防性抗生素能够明显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然而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是否会通过引起抗生素耐药性,导致更严重的脑膜炎感染仍值得进一步研究。有研究[16]提出,应在术前对患者鼻腔鼻窦进行严格消毒,手术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对合并鼻腔炎症患者进行治疗后才能行EESBS术,以降低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颅底手术≥2次、术后CSF鼻漏、颅底重建、术前未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均为EESBS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在颅内感染致病菌中,主要为G+菌, 临床中应根据感染致病菌类型以及导致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确认高危患者,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及抗菌药物,以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率。

猜你喜欢
鼻漏预防性病原菌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脑脊液鼻漏怎么办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
微创技术治疗脑脊液鼻漏
高等级公路机电系统预防性维护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