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对策探究

2019-10-21 07:35赵丹
读与写·中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心理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小学生实际心理健康情况,提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对策。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2-0045-01

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1 学校层面。

相比较其他学科而言,大部分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少引領性的把控,全部放手交由心理健康教师着手。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后期支持投入相对较少,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难呈现欣欣向荣的状态。

1.2 教师层面。

出现心理健康教师职业归属感不强的情况。使得工作状态倦怠,心理健康课堂有效性不高。

1.3 学生层面。

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与主科课程比较对心理健康课上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课堂参与程度不高。对于学校提供的免费心理咨询服务,学生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认为心理咨询是针对心理有病的人开展的心理治疗。一方面学生心中的困惑很多想要寻求解决途径,另一方面又怕旁人评价自身为“有病的人”因而羞于启齿。导致了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呈现一种冷清的景象。

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对策

2.1 合理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设置方面,要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在家中可能存在长辈过分溺爱娇惯的情况。因此需要针对他们的性格、情绪、品行设置一些学生真正感兴趣的课程。可以通过随堂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此类情况。根据不同学校性质有针对性地实施课程设置。

2.2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投入。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在工作中争取支持,提高职业地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每年做好心理健康周宣传,积极参加各类赛课,利用好学生群体作为被试申请相关课题研究,每学年度完善好心理健康工作报告,展示心理健康工作实施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范畴广,要求其具备多方面的技能,需掌握好在中小学咨询中非常实用的技术:比如问题解决、自信训练、社交技能训练……在学校这种强调快速普及的环境里,学好几样经典的认知行为方面的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大部分学生早期萌芽状态的情绪和认知问题,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刀刃上。

心理教师要做到让学生真正受益,需加强与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协调和合作、与兄弟学校的同行建立友好的同伴互助体系、有效地管理学生的心理档案、精准快速地识别需要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上述的综合素质比单纯的咨询技能水平高低更重要。

学校心理教师通过各角度的专业学习,如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督导和自我体验,可以发展成为校内的学生一般心理问题专家。另一方面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工作投入支持。在学校间加强交流联系,为其他学校提供心理指导。要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只做好心理咨询,还应为包含领导、教师及学生的整个学校提供心理方面的专业支持。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年级和学校提供心理普及的宣传材料,为学生开设课程、讲座、沙龙,让学生了解心理常识,更好地适应环境、更好地学习和人际交往等等。为班主任老师提供心理知识的培训,帮助老师们更好地了解学生心理,学习如何面对学生的心理困难,如何与家长沟通,提供心理支持与建议。

2.3 做好学校心理咨询工作。

个案咨询遵循设置,贵精不贵多:为心理咨询划出专门的时段表,主要是以提供信息和解决办法为主的咨询。对学生的个体心理辅导,要面对学生的心理辅导需要,适合做简短的倾听、正常化、心理教育、资源取向、焦点解决、认知行为讨论、建议指导等工作,对问题严重者需转介给校外资源(心理咨询机构、医院心理科等)。

2.4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建档工作。

在开学初期学校需创造条件为入校新生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量表施测,通过科学的心理学量表筛选出需要单独干预的学生群体。发现越早干预开始越早,问题越易解决。也为后期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很多便利。

2.5 重视各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团体辅导、心理卫生知识普及讲座知识和其它集体干预方案。

多设置团体心理辅导体验式课程,通过讲座这类普及性的教育,可以达到范围广效果好的成效。例如,学校提供的免费心理咨询服务属于普及性咨询而非障碍性咨询的误区。

关注团体和集体干预方面的工作,成效会高于个体咨询。然而现在,对集体干预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有时,开发出一套针对特定问题的集体干预方案(心理课,班会,家长会,兴趣小组,以及其它各种形式),不但可以大大地提高心理健康老师的工作效能(从一对一变成一对多),也可以引起更大范围的反响。

2.6 建立专兼职相配合的心理工作团队。

要做到全方位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不够的,需要发动全校力量,特别是班主任、生活老师群体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总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总体结构中的奠基性工程。可以说,没有健康的心理,一切形式的素质教育都是无从谈起的。

参考文献:

[1]余灵均.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J].理论导报,2009年07期.

作者简介:赵丹,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任教于盘锦市双台子区湖滨小学;从教20年;研究方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心理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心理咨询不简单
心理小测试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