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利用思维导图提高趣味性的策略

2019-10-21 07:35张小田
读与写·中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提高策略复习课思维导图

张小田

摘要:思维导图这一教学模式有着较强的创新性,所以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适度地放开手脚,不要束缚住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并引入趣味化教学法,使学生能在绘制导图的时候,获得更多的灵感,这样学生才能对数学有更好的认知度,才能对复习课的参与热情大大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思维导图;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2-0155-01

复习课程与传统授课不同在于,复习课程包含很多知识内容,知识比较繁复。从当前的实际情况了解到,部分小学阶段的教师在复习课程开设之际,仍习惯使用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机械重复性的做题中将知识内容理顺,这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而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就要在复习课中引入思维导图教学法,并在内容传授的时候使用趣味性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旨在更好地理顺知识内容,形成系统化的框架体系,进而更好地学习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内容。

1.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程中的重要性

思维导图能更好地模拟人的大脑思维,也能在思维的层次的分类和重心的侧重方面进行侧重,在有效提升学生联想能力的同时,人脑能对图像有更好的记忆,这种图形记忆要远超文字,思维导图使用的图文结合方式对提升学生的记忆效果有积极的影响。而部分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复习的时候使用思维导图存有困难,教师使用的讲授教学方式也难以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酌情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适度地添加一些趣味教学法,使学生能在综合复习的时候快乐地进行导图绘制,最终在人脑中形成系统化框架,从而更好地提升复习课程的乐趣。

2.合理引入思维导图提高复习的趣味性

2.1 绘制导图,理清知识脉络。

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展开思维导图的绘制。绘制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不要自己绘制导图让学生进行观看。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积极指导,为学生提供各种针对性建议。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坚持纵向贯通以及横向联系的画法,将不同的知识点串联到一起,并连接成片。要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自己掌握的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构成严谨的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会对知识点进行综合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在自己动手进行绘制的过程中也将感受到更多的乐趣。例如,在进行分数除法相关知识点的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绘制思维导图,将这一单元所学习到的知识点应用起来,构成完整的思维导图。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第一,这一单元的知识点内容较多,学生无法将主要知识点清晰地梳理出来,在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只能画出手状的图形样式,而缺少旁枝。教师针对此问题,需要通过趣味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先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导图内容的绘制,然后再通过“猜概念”的方式,在每个导图内填上对应的关键词,教师给出数学概念,让学生猜测是哪部分知识内容以及概念名称等要素,用以锻炼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让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理清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第二,学生对于局部的知识点关注度较高,而对于很多分支知识点却关注较少。因此,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出现一枝独秀的问题;基于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导图内容绘制,每个小组需做好对应的导图框架,然后大家集思广益填写内容,这样能在讨论中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且通过讨论学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与他人的优势,在交流中体会到数学知识分享的快乐。第三,学生能够基本上将知識点做到有效树立,能够绘制出相对完整的思维导图。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主,通过学生的集体智慧对思维导图进行完善,让学生之间加强交流。通过横纵对比的方式博采众长,加强思维导图绘制工作的总结和归纳,对后续的思维导图绘制工作进行积极的思路整理,使绘制完成的思维导图能够真正有效地连接成片。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将会有效地提高对思维导图的绘制和应用能力,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并感受到更多的乐趣。

2.2 对比思维导图,明晰知识结构。

思维导图的形式不限,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扮演学生指导者的角色,帮学生解决在思维导图绘制的时候出现的各类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抽出20分钟的时间,根据学生的绘图情况,让学生灵活地掌握相关知识内容,要求学生代表来到讲台前展示并介绍本小组思维导图的绘制方式和最终的绘制结果。学生在讲解的时候不要太拘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讲解,有的小组使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进行讲解。譬如,在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整理和复习》这课内容的时候,学生将当时讨论的情景以对话叙述的方式展示给全班同学,如小组长提出论题,让大家先理清概念,A学生借助书本内容理顺概念;B学生借助网络理顺概念:C学生则是借助课堂笔记理顺概念,大家理顺完之后,开始进入讨论环节,通过不同学生导图的对比分析,大家找出彼此间的不同点进行推敲和验证,并选取讨论过程中比较关键的话语进行复述,这样大家能真实地看到一个导图的诞生,且这种生动的展现形式也吸引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

3.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复习课上使用思维导图,能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能在分析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构建知识网络框架图的过程中更好地找寻学生的盲点和优势,进而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

参考文献:

[1]诸红霞.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15,0(22).

[2]魏勇.思维导图在普通高中数学高考复习中的应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6).

[3]赵艳.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复习课上的运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0(3).

[4]陈莉康.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7,0(31).

[5]程智敏.微课在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中的应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7,0(S2).

[6]王思佳,陆蓓.思维导图式案例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17,0(31).

猜你喜欢
提高策略复习课思维导图
效益最大化
全面推进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措施
初中语文教育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探究
谈谈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复习课
在趣味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
追求高效的数学复习课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