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9-10-21 07:35黄旭凤
读与写·中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构建对策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

黄旭凤

摘要: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构建,有利于降低数学教学难度,创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教学需要,积极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构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2-0164-01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模式,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融入生活化的实际案例,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同时促使学生生活应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小学阶段,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理解能力欠缺、思维能力不强等现状,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课堂,能够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单化、具体化,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全面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现代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课堂,实现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目标。

1.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1.1 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

数学知识抽象、深奥,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尚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导致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低效的现状。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改革创新数学教学模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和具体化,有效地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提高学习质量。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利息”的相关知识点时,如果仅仅是给学生讲解理论化的知识,学生学习之后可谓是一知半解,同时也不知道利息与自己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就结合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如何管理自己的压岁钱让收益最大化”,然后给出学生1年、2年、3年和5年的存款利息。这种结合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轻松地理解“利息”的知识,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规划的能力,构建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1.2 创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教育背景下,改革创新成为了现代教师教学的基本方向。和传统应试化的、满堂灌的数学教学模式相比,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了现代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生活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所学为所用”,促使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积极地将生活化的案例融入到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同时重视对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改变过去应试化的数学教学现状,创新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2.当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虽然新课程改革明确了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试依然是普遍的教学模式。我们说:成绩决定现在,素质決定未来。从长远的角度,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应试化的教学模式,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应试化的数学教育模式,使得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难以避免两种教学模式:一是满堂灌,二是题海战术。两种教学模式的整合,让学生背负着较重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生活化的数学教育模式缺失也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3.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对策

3.1 融入生活实物,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数学知识是生活的总结和升华。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可以紧密结合教学需要,整合生活实物,实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认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时,由于现在生活中,人们都习惯于用微信、支付宝等行使支付功能,学生对人民币的概念并不那么强。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实实在在的人民币带入课堂,引导学生认知人民币,同时还指导学生如何分辨真假币;为了让学生对人民币的认知更加深刻,笔者搜集了很多旧版人民币的图片,让学生认知人民币的发展,对人民币的认知更为深刻;又如,在“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文具盒、课桌等实物,让学生认知图形,充分体会“面在体上”的概念;同时,这种借助生活实物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3.2 创设生活情境,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

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可以巧妙地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实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学中,这部分知识点是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扩展。由直线发展到曲线,是知识的一个升华,一个质的飞跃,对新接触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对圆的认知更为直观,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熊大和准备开展自行车大赛,并且要自主设计自行车;熊大设计了圆形车轮的自行车,熊二别出心裁,设计了方形车轮的自行车。比赛即将开始,同学们觉得,是熊大赢呢还是熊二赢?为什么呢?这样的生活情境,学生对答案一目了然,但要说出个为什么,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又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就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三角形屋顶的设计来诠释其中的原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3.3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应用和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中,教师还可以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延伸到课外。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生活应用实践能力的关键。如在指导学生进行混合运算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超市购物,记录每种物品的单价、数量,然后计算所有物品购物总和。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将所学为所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课堂,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和实践能力,发展其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俊英.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2015,(2):14.

猜你喜欢
构建对策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
绿色环境管理体系视角下的高校档案馆构建研究
小学六年级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对策分析
高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研究
中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对策分析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