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提升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策略研究

2019-10-21 07:35韦玉美
读与写·中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音乐鉴赏提升策略小学生

韦玉美

摘要:当代小学生接触电子设备较早,长期被网络“神曲”洗脑,使传统经典的古典乐和民族音乐被冷落,培养和提升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迫在眉睫。但学生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音乐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原始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利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提升当代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综合素质。本文针对如何提升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鉴赏;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2-0237-01

1.小学阶段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现状

1.1 轻视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音乐鉴赏能力是指学生对歌曲的鉴定与欣赏的综合能力。主要是指学生以聆听音乐、了解音乐的创作环境和创作者的人生经历后对乐曲产生共鸣的能力。一般来说,音乐鉴赏能力与创作力等与其他关乎学生成长的能力息息相关,其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对音乐的共情力,提高学生对音乐辨别和欣赏的综合能力,提升其在音乐方面的综合素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现阶段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学水平相较于以往已有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例如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得不到重视。小学生常常观看一些短视频,其中的背景音乐反复播放,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学生对音乐种类的喜爱,造成他们缺乏音乐审美。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音乐教育的根本,过多地传授理论知识,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此提不起兴趣。

1.2 音乐鉴赏能力培养方式单一。

一个人音乐鉴赏能力的高低是由其本身对音乐的共情力大小、其自身生活经历等多元化的因素决定的。对于正处于成长初期的小学生来说,外界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小学生正处于探索世界、培养自身价值体系的阶段,所以对外界环境中存在的新奇事物必定拥有很强的探索欲望。由此,教师应该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探索欲望为出发点,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音乐的奥秘。但是现阶段大部分教师的教学都是以解说书本内容、播放枯燥单一的音乐为主进行教学,学生在此类音乐课堂中无法产生对音乐的探索欲望。由此可见,现有的此类单一的培养方式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1.3 学生音乐鉴赏能力评价环节薄弱。

音乐鉴赏能力是一种感性的能力,这与计算能力、写作能力等理性能力在本质上有着很大的区别。音乐鉴赏能力是以聆听者本人的生活经历为基础的感知能力,所以不同教师在判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水平的高低时无法采用统一的标准。在此情况下,应试考试就成为教师判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水平高低的主要途径。应试考试是一种以标准答案为判断依据的评价手段,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基础的音乐知识,但是无法判断学生是否拥有与音乐产生共鸣的能力,因此如何正确地评价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是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在现阶段的教学中,音乐课程的设置大部分是以老师解释书本内容、学生背诵知识点的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深度的交流和沟通,也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内心的感受,无法有效地培养其音乐鉴赏能力。

2.提升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策略

2.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情境教学是当前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们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音乐知识系统地结合在一起,营造良好的教学场景,以便促进小学生清楚直观地学习知识。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就要以音乐基础知识为基础,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造一种适合教学内容的音乐氛围,通过让学生聆听音乐、了解创作背景等方式让学生与歌曲本身产生一种情感的共鸣,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内心对音乐的真实感受,由此来达到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是逐渐积累的,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音乐鉴别能力,帮助其分辨音乐的类别,提高音乐审美。

比如,在对《劳动最光荣》这首歌曲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劳动相关的特点鲜明的图片放入课件中,为学生创造一个与劳动相关的音乐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劳动最光荣》这首歌曲的内容和背景。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为学生解释劳动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随后让其聆聽《劳动最光荣》这首歌曲的方式,加深其对劳动的理解,培养其劳动精神和劳动理念。这种通过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切身地感受到音乐的内涵,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在聆听其他歌曲时自动联想有关的情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2 调动联想,鼓励学生对音乐的思考。

在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歌词或跟随音乐小声吟唱来帮助其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从歌词和旋律两方面去感受音乐的内容。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初期,其生活经历较少,因此无法对音乐产生准确的定义,在聆听完乐曲后,大部分只能通过一些简单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所以教师要根据其理解内容及时进行引导,充分调动其创造力,加深其对音乐的理解。

比如,在《丰收之歌》的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播放农民采摘果蔬的图片和伴奏音乐,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丰收是喜悦的。“请你想象一下,农民在采摘果蔬时会有怎样的对话?”“劳作结束后会怎样庆祝丰收?”“学完歌曲后,能不能完整地演绎农民丰收的情景?”不断地去引导学生合理地想象,最终可以演绎出一场小小音乐剧。通过向学生展示与音乐内容有关联的图片和伴奏音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让其在脑海中形成与音乐相关的画面,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2.3 联系生活,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

由于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水平有限,很多知识都是来自其真实的生活经历,因此如果能够将音乐与生活经历相结合,从日常生活中甄别出有利于理解音乐内涵的场景,就可以在音乐课堂中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比如在对《拍皮球》这首歌曲进行教学时,我会问学生:“大家是如何拍皮球的?”“皮球被拍的时候会怎么样?”学生会有各种回忆后的回答,学完歌曲后,他们会自主加入拍皮球的动作,演唱的声音也会跳跃起来。通过将音乐与生活经历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对《拍皮球》这首歌曲产生了情感共鸣,为学生们掌握音乐内容提供了一种途径,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们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沈金金.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探微[J].黄河之声,2018(5):17-18.

猜你喜欢
音乐鉴赏提升策略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浅谈优化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路径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