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地理课程改革趋势与教材问题

2019-10-21 08:05高雨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4期
关键词:课程

摘  要:经过不断的改革和修订,我国课程结构不断优化,教材也较好地突出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我国课程与教材在一些方面仍存在不足。为进一步改进课程与教材,本文就各国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方向以及教材编写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课程  改革趋势  教材问题

一、各国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

近年来,为追求更高质量的教育,世界各国的学校课程改革都十分活跃,基本上都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追求整体性课程目标

各国在课程设置上,逐步改变学科之间缺乏联系的现状,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性和综合性、课程内容与个人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联系。

2.课程改革要兼顾时代性、基础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当前社会知识和经济快速发展,各国课程改革越来越注重跟随时代的发展。因此,课程要反映时代发展情况,也要关注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对人类提出的新要求;注重基础知识的储备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设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等,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

3.讲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传统的学习方式通常是老师讲学生听,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并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也不利于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因此要让学生的“学”变得灵活,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从而超越单一的被动接受性学习。

二、我国大学地理课程改革趋势:

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表明,课程问题日益成为一个公共的教育议题。随着我国课程的不断改革,课程结构呈现越来越优化的状态,但长期以来,我国在传统课程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支配下,一些课程在教材内容体系,课程结构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适应客观形势发展要求的问题。

通过与美国大学本科课程对比,发现美国大学课程有以下特点:1、轻专业课,重视基础课;2、选修课程种类丰富多样;3、重视通识教育课程;4、重视实践,技术类课程;5、学科之间互相联系,设置综合性课程。相比较,我国的课程在选修课和实践课的设置上还不够适应客观形势和发展的要求,但我国的课程结构正在逐步优化,课程改革的方向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通识教育,专门为了培养通用型人才而设置。这对我国大学地理课程的设置带来很大的启发,课程的设置和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通识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学习任何专业都要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2、提倡学科交叉,设置综合性课程。比如历史地理学、哲学地理、乡土地理等,这些都是我国大学地理专业很有必要的课程。设置综合性课程符合社会的发展和要求,同时也符合人类思维发展变化的规律,所以综合学科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3、减少专业必修课,增加专业选修课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增加选修课的门类和学时,以丰富学生对地理科学与地理教育学的知识,拓宽相近学科的知识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4、重视实践课程,适量增加技术类课程。尤是在高等师范院校,学科教学专业大多为中学培养师范人才,这就不能只纸上谈兵,应该多增加实践课程,培养具有实战经验的人才。

5、高等师范院校地理教育课程体系的确定应以地理科学的发展和地理教育人才的培养方向为基本依据,并且适当考虑中等学校地理教学内容以做好衔接。因此,课程体系应包括:共同课、基础课、专业理论修养课、专业课、地理研究方法课、选修课。在上述课程中,应特别加强的是地理学专业理论修养课、地理学研究方法课和部分选修课。

三、我国大学地理教材编写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重“章图”“插图”的作用

俗话说“无图不地理”,无论是地理教材还是地理考试卷,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图片。中学地理教材中配有相应的丰富的图片,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促使初学地理者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一些抽象的、地理知识便很容易被学生理解记忆。然而,大学的地理教材与初高中的教材相比少了很多图片,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对于大学生来说,要理解记忆的知识比高中生初中生更复杂、更抽象、更深入,大学地理教材缺乏色彩和图片的情况,减少了对学生的辅助性理解。所以,大学地理教材内容在表达形式上应图文并茂,新颖活泼,图片的设置会给教材增加趣味性、生动性,并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自学的难度,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

2、注重“俗语”的作用

一些民间的谚语凝结了古人的智慧和经验,反映了季节气候特点之间的联系,把这些谚语加入教材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另外,将一些地理现象与农业生产联系起来,可以使所学知识更好地为生活实际服务。

比如“一场春雨一场暖”和“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这两句俗语都渗透着一定的地理知识。前者表示暖锋向西北移动与冷空气相遇造成降水,然后暖锋过境后由暖气团控制的地区气温升高。而后者则表示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冷空气与向南退的暖空气相遇形成降水,之后由冷气团控制的地区气温下降。这涉及了锋面雨一节知识点,可以将谚语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教学。

3、注重“阅读”材料的作用

课后“阅读材料”对新课程目标的实现起到较好的补充作用。“阅读”材料一般设置在一章内容的最后,具有拓展本章节内容的作用,而且很有趣味性。因此要精心设计阅读提纲,以提高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和拓宽学生视野。对于不同形式的“阅读”材料(表格、阅读短文、插图等),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巧妙地利用“阅读”材料,发挥其最大作用,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影.333教育综合应试解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67-68.

[2]朱月华.中学课程教材改革若干問题的思考——以浙江省初中教材改革为例[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S1):25-27.

[3]潘玉君,吴国本.高师地理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问题初探[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02):91-95.

[4]章建红.中学地理教材中“阅读材料”的教学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8):6-7.

作者简介:

高雨(1996.08——),女,汉,山东临沂人,在读硕士,单位:西藏大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

猜你喜欢
课程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课程故事撰写的结与解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构建“双有绘本共读课程”的实践探索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课程融合要学会做“减法”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