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生活 乐活课堂

2019-10-21 08:33戴友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数学问题创设情境生活化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使学生增强了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提高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 生活化 创设情境 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过程应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抽象的形式化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的、丰富的生活背景之上,从而增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进步与发展。充分有效地利用生活实际中的事实进行数学教学,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形式。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活动更离不开生活。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我十分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作为学习数学知识的源泉。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具体内容时,可以有目的地帮助学生寻找其在生活中的原形,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学会透过生活现象看到其中蕴涵的实现问题。我在《小学教学参考》看到一位优秀教师这样总结: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时,课前我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自己班级的课程表,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手上拿到的是我们班的课程表,请大家数一数,学校给同学们每天安排了几节课?”(生:6节)“我们一个星期总共上了几个6节?可以用什么算式计算?”,(生 6×5)要用到几的乘法口诀?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新课的学习内容。我心里突然一亮,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设计,试着上了一节,结果真的让我出乎意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不像平时一样看着课本发呆。整节课教师和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二、 创设情景生活化

数学本身是比较抽象的,教师要善于用身边的实际事实为背景,结合生活实际教学,学生就能感受到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很贴近,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要求学生理解“平均分”这一概念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断: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份礼物,你们喜欢吗?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 6 颗糖,想请小朋友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但是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议一议:这 6 颗糖你准备怎样分着吃?一下子,教室里便炸开了锅,小组同学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个同学说:“爸爸妈妈每人吃一颗,剩下是我的,嘿嘿!”立即就有一个同学批评说:“这样不好,你也太自私了吧!爸爸妈妈工作那么辛苦,我想每人应该吃 2 颗,这样很公平。爸爸妈妈也会夸奖我的。”此时,所有的同学都赞成这种分法。此刻,我非常兴奋,于是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平均分”这一概念。通过这一开放性的活动,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方法。

学生自己所经历的生活,他们是最熟悉、最有体验的。运用生活实际中的材料,可以唤起学生的兴趣,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作为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掘身边的数学,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信手来,数学无时无刻不在身边。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以生活实景的形式出现,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热情。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积极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地观察、思考、分析,揭示规律,再用于指导生活实践,体验研究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了好奇。老师就必须紧紧地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景,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例子,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在“数学广角”这课的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断:三个小朋友握手,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如果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同学们激烈的争论起来,有的说 6 次,有的说 3 次。究竟握几次呢?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好吗?活动的规则是: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其中三个人分别戴上红、黄、蓝三種颜色的头饰,另外一个同学仔细观察,看他们每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同学们便兴高采烈地分组活动起来。这种探究的学习方式,能让同学们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我也作为一个学习伙伴参与学生之中,把积极思考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形。因此我们必须开放教学,让学生从多方面接触生活,把精彩的生活带进数学课堂,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连玉堂. 让数学课堂贴近生活[J]. 教育教学论坛,2014(37):159-160

【2】徐慧.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J].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2012(12)

【3】刘娟. 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更生活化[J]. 考试周刊, 2010(6)

【4】《数学课程标准》

作者简介:戴友(1973—),男,汉族,湖北黄冈市人,小学高级教师,单位:湖北省黄冈市东坡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猜你喜欢
数学问题创设情境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问题式教学:我的一方“实验田”
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问题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