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龙吟——让古琴醒来”

2019-10-21 08:33范蕊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枯木中国艺术研究院古琴

范蕊

“枯木龙吟——让古琴醒来”专场学术演奏会于2019年5月28日下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剧场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院藏的国宝级古琴从琴盒里醒来,从展柜里走来,由国内著名琴家为观众带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声音体验。这场音乐会由“让古琴醒来”项目负责人田青先生发起,分上下两场,上半场为学术演讲,下半场为古琴示范演奏。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古琴艺术的保护单位。院内收藏的琴谱大概有近百部,其中有五部已经被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院内还收藏有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在1997年这些音乐录音被列入了第一批“世界记忆名录”,这里也包括很重要的一部分古琴资料。2008年底,艺术研究院图书馆从院藏近2000首的琴曲里挑出了274首琴曲辑集出版 。关于古琴的收藏,艺术研究院收藏之古琴的特点:首先,92件是目前国内文博机构藏琴量最多的 其次是年代有序,从唐宋元明清一直到近代,代有传琴、绵延不断 再次是类型丰富,不但有传世的各式名琴,还涉及古琴之改良琴,这是其他任何机构都不具备、而中国艺术研究院独具藏项。

为什么音乐会用“枯木龙吟”这个琴的名字?田青说:“中国文博界各个博物馆、各个大学所收藏的,属于国有财产的古琴有五百余把。”这五百多张琴价值连城,但在中国所有的博物馆里,这些古琴,都被封在“漆木器组”与玉器组、青铜器组等一样,被当作死的文物——和漆器的盘子、瓶子一样的东西来保存。

乐器是有生命的,尤其是古琴这件表现了中国历代文人灵魂的乐器,是个脆弱的、敏感但却有才华的生命,不应该让它沉睡在不透气、不见阳光的“棺材”里。所以音乐会的名字叫“枯木龙吟——让古琴醒来”。当它睡在柜子里的时候,它就是一段 “枯木”,要把它们唤醒,让它们歌唱,发出中华民族的“龙吟”。这也是他为什么做“让古琴醒来“这个项目的原因之一。

音乐会所用的五张琴经历了一系列严格筛选,先从92张琴里边选出保存状态比较好的,然后再从里边挑出了七件稍加修缮就可以进行演奏的,最后从中选出了五件演奏。这五张琴有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形制。

第一位琴家首都师范大学巫娜,使用的是院藏明代的“小递钟”。这张琴是仲尼式,桐木制。岳山、承露、雁足均用象牙制成。演奏的琴曲是吴景略传谱的《梅花三弄》。第二位琴家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林晨,使用的是院藏明代“蕉叶式无名琴”,桐木制,原为郑颖荪旧藏。演奏曲目为《指法会参却解》版本的《平沙落雁》。第三位琴家中国音乐学院杨春薇,她分别用两张琴演奏了两首琴曲。第一张琴是院藏元末明初的“真趣”,这张琴为仲尼式,杉木制,演奏曲目《山居吟》。第二张琴是院藏唐代的“枯木龙吟”,杉木制,原是汪孟舒先生的旧藏。演奏曲目为刘少椿先生传谱的《梧叶舞秋风》。最后一位琴家是我们国宝级的大师,音乐研究所老一辈琴家,也是我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代表性传承人吴钊。先生所用的琴是院藏南宋的“鸣凤”,桐木制。他所弹的曲目是由彭祉卿先生传谱的《忆故人》。这五首琴曲让院内外的古琴爱好者听到了历史的声音、感受到了古琴的魅力。“枯木”被唤醒了,它向我们歌唱着、向我们倾诉着,当那阵阵“龙吟”溶入心海,谁知哪里是古,哪里是今?

这场音乐会通过这五张古琴也让我们领悟到了古琴作为中华音乐文化承载者的价值。

首先,文物价值。有不少古老的乐器是没有古琴这样的保存条件的,很多乐器已经没有了实物。像古琴这样又有实物,而且还可以演奏,这是历史所赋予的,是时间所赋予的,从唐宋元明清一直到今天,这一张张的琴承载着历史的变迁。

其次,学术研究价值。古琴是由曲谱传承、指法演奏、斫制技艺、琴学理论等组成的庞大系统,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古琴人完善、传承至今。这些都值得我们去传承和研究。

第三,演奏价值。以前我们提到古琴都是从陈列的角度来看古琴,把一张张的古琴摆放在那里,并没有听到实际演奏的音响效果。古琴原本是一件乐器,乐器是用来演奏的,音乐是有生命的,这场音乐会的价值就是把古琴的价值恢复到它本应该的位置。现在我们可以用历史的古琴演奏,让它们在今天发出声音,这是唐代、宋代、元代的声音。我们能够在过去了几千年的时光后,依然能听到我们古人曾经亲耳听到的声音,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骄傲、感动和敬畏的。这就是对古琴本身价值的一个有力度、有深度的挖掘,这是对它最好的保护,音乐是不能脱离它的实际音响的。

第四,文化价值。在中国古代,“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四友”,它们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而琴作为“四艺”之首,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远远超过了乐器本身。这当中包含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包含着我们祖先对宇宙、自然、人生的透彻认识,也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和伦理道德。

把这些古琴保存得这么完好,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不停的修缮、为了它们未来的发展和保护甚至是为了整个国家的公藏古琴的保护提出了这样一套机制,为我们古琴保护提供了一个保护范式。在演讲中田青先生提到,他希望未来可以申请一笔艺术基金,专门针对这五百多张的国有古琴,組织专家去各地培训,教各地的博物馆如何修复和保护古琴,再汇集全国最好的斫琴匠人、修琴的师傅和琴家共同去做这件事。让我们期待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内的土地上沉睡着的这些国有古琴都能够发出声音来。

对于古琴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保护及其社会功能的延续,我们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我们这一代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不管是习琴者、研究者还是热爱古琴曲的老百姓,都是古琴文化当下最好的诠释者与传达者。尊重音乐文化遗产传承规律,以科学的方式活态保护音乐文化遗产,并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猜你喜欢
枯木中国艺术研究院古琴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刘少宁《坚守·八步沙》
王菽一《大画西游》
戚鑫宇《待》《纪念》
叶紫《家书》
枯木
枯木
枯木
枯木
寻访千年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