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9-10-21 08:33梁志能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健康生物教学生物

梁志能

【摘要】:生物教學不仅仅是教授学生们课本教材中的知识和规律,同时也是帮助学生们养成健康心理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围绕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议题进行了探讨,分别从生物学科的特点、理解和尊重学生、提高学生自信心方面进行了心理健康渗透教育观点的论述,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生物 心理 生物教学 健康

1引言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社会面向上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青少年自杀案件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除去直接的诱发因素,背后反映出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中学教学环节,使学生们能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心理素质也得到提升是每一位中学教师应该关注和研究的内容。本文以生物学科为例,谈一下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供教师们参考借鉴。

2借生物学科的教学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生理知识,比如身体器官、两性发育、生长孕育、生命价值观等,这些知识内容本身与心理健康的关联度较高,因此可以借助这些生物学科的知识和内容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在生命的孕育这部分内容中,生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观看生命胚胎发育的视频课件,帮助学生们树立精卵结合和生命孕育的科学观念,取代学生们以往的各种片面错误认知,让学生们能够对两性结合和生命孕育有正确和健康的理解。为了加深学生们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们与自己的家长沟通交流,询问并了解学生们是如何从一个受精卵发育长成一个完整的胚胎,再到如何从母亲身体脱离,直到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生物体。通过学生和自己家长的沟通,学生们也能够对两性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内容理解得更全面更深刻。又如,教师可以借青春期两性发育这部分内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学生们青春期的身体两性发育特征入手,结合青春期少年的典型心理变化情况,为学生们讲解性器官和性发育的知识,从成因、变化和结果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和视频演示,帮助学生们解决青春期身体和心理的实际问题,树立科学的情感态度和健康的认知观念。在课程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相关的社会性题目,比如学生早恋、早育等现象,激发学生们对这些现象的思考,发现和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更加全面正确且客观地看待这些社会问题,提升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度,使学生们能够将精力投入到学业成长方面。

3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因社会价值观还不够完善和成熟,往往会有叛逆心理。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尊心强、急于获得外界认可等现象和状态。针对这种群体特征,生物教师应该保持包容的态度,从平等个体的角度给与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这一方面也是很多生物教师十分薄弱的,比如部分生物教师仅仅关注到学生的功课成绩是否达标,而对于学生的一些想法和观念关注度低,在遇到问题或状况时一味站在考试成绩的面向上来考虑,批评和指责学生,不仅没有实现双向沟通和理解的效果,反而容易触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学生故意跟教师作对,浪费了教师投入的心血和精力,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必须充分意识到这一做法的危害性,积极调整和转变观念,将学生视为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思想、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行为。对于青春期的他们,教师更应该以引路人和大朋友的身份,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同时也关注到他们的情感困惑、情绪压力等问题,及时做好沟通、给与客观中肯的建议、提供切实的帮助,以情感纽带来建立师生内心之间的连接,在内心深处获得共鸣,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来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消除学生们青春期内心的迷茫和困惑。另外,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生物教师要言行一致,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切实给学生们树立正确健康的活榜样,让学生们能够更相信自己,对自己的建议和观点更加信服,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更有利于引导和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观念,更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4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价值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需要从学生个体方面展开,同时还要从学生群体方面展开。在生物教学中,以合作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以团队的形式来实现集体的目标,并帮助学生们在团队任务和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体悟到集体荣誉感和个体在其中的价值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比如在传染病这部分内容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模式,让学生们在小组中提供案例、表达观点、进行任务的合作、能够倾听和理解其他成员,从而在实现传染病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们通过传染病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到各种疾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同时又能够给学生们创建良好的交流沟通和团结协作的场景和机会,提高学生们的情感认知能力和协作精神,在完成小组任务和目标的过程中获得价值观,提高自信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了结合生活实际,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设置实践性活动,如艾滋病等传染病的社会调查活动、关爱社会弱势群体活动、关注生命健康活动等,更好地将生物教材上和课堂上的内容与生活社会实践紧密融合起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担当力,促进生物教育向着更广泛更灵活更实际的方向发展。

5结语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或正面临青春期,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到学生的学科成绩和外在的一些表现,更应该关注到学生的内心情感认知等心理问题。作为中学生物教师,应充分利用好生物这一学科的先天优势条件,将课程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与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现象结合起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有效渗透健康的情感观念和价值观念,帮助学生们能够以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成长观来要求自己,发挥出生物学科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将青春期教育栖息于课堂中,宋芝娟,《教育》,2018(28)

【2】初中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杨玉莲,《新课程(中)》,2018(01)

【3】学前教育专业生物教学中的健康教育渗透,喻正莹,刘云玲,《中国培训》,2018(05)

猜你喜欢
健康生物教学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生物趣多多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