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视角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9-10-21 08:33徐智花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有效性

徐智花

【摘要】:当前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常常被诟病为低效甚至无效,其背后的评价标准驳杂不一。笔者认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应秉持学生视角,从教学对象、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三个层面加以考察,强调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习内容应增加策略性知识,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匹配的前提下,应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和自主建构活动。

【关键词】:教学对象 学习内容 学习方式 有效性

从人本主义理论的角度来看,评价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应从学生视角出发,考查课堂的教学对象是否为学生,学习内容是否基于学生当前的实际发展需要,学习的方式是否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达成目标。换句话说,这就是教学要有针对性。这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在中考专题复习课教学中尤为重要。

然而当前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常被诟病低效,而在九年级中考备考专题复习课堂教学方面常常首当其冲。对此,笔者就自己执教的九年级备考专题复习课《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为例,从学生视角谈谈评价教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个要点: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一、有效课堂的第一条标准:课堂的真实受众是学生

对于教师而言,所有课堂的受众理所当然是学生 然而实际上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其课堂受众常常让人疑惑不明。许多中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课堂上,常常会设置学生阅读活动环节,如要求学生阅读某些文本,然后回答相应的问题。然而,800-1000字左右的文本材料,给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才三五分钟,然后马上提问学生展示答案!如此,学生或战战兢兢言不成句以待教师自己补充答案,或照着教学参考书上的标准答案念给教师。此种情境下的教学受众是真实的学习需求一直被无视的学生吗?绝不是!

而笔者在执教《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时,也犯了同样的教学受众非学生的错误。这一节课主要设置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解题、中考题型回顾、学生测试分析、增分策略等。其中的解题环节、学生测试分析环节都有将教学对象误为一线教师的嫌疑,正如评课环节里一位教师提出的意见,“感觉这节课如果是给全县的语文老师上的话,会很有指导意义!”言下之意是本节课执教者真实教学指向的教学对象是语文教师而非学生!对此,尴尬之余,不免深思。

仔细观察、反思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课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受众不明的问题。实际上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情把握不清,给学生安排的学习内容不在学生当前的最近发展区的,给学生设置的学习活动不能很好地发展其语文能力的,那就是对于教学对象把握不准,受众不清晰的表现。

鉴于此,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无论在备课环节,还是在实施教学环节,时刻保持对于教学受众是学生身份的清醒认识,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也是评价教学的首要标准。

二、有效课堂的第二条标准:学习内容富有生长力

从学生视角来看,评价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标准之一是看其课堂学习内容是否有生长力,即是否利于学生自主建构其智能体系,是否利于学生知情意的综合发展。

王荣生教授在他的《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中直言“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我们以为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所以他提出的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最低标准、较低标准、较高标准和理想标准,无一例外地聚焦于教学内容。王教授提出的以教学内容为评价课堂的依据,是基于当前风行以教学方法为主要的评课现象而言,给我们警醒,引导我们重新审视我们课堂的教学内容。

从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常常停留在陈述性知识范畴,对于程序性知识也有不同程度的观照。然而,对于策略性知识却鲜少涉及。就河源市和平县中学语文课堂的实际来看,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是全县中学语文教育在新课改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从学生的考试成绩呈现来说,这或许是中学语文学科优秀生占比往往落后于其他学科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笔者执教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而言,里面有关注到这个方面的问题。例如其中的“解题”、“中考题型回顾”和“学生测试分析”等环节是属于陈述性知识的范畴,“归纳答题要点和步骤”环节是程序性知识,而“自主命制题目及答案”环节涉及如何思维、如何解决问题,属于策略性知识。这个方面,对于大部分的一线教师而言,往往会忽略。

实际上,从学生长远的发展来看,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是最有生长力的知识,是属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養范畴的知识,应引起所有教师的足够重视。因此,在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时,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

三、有效课堂的第三条标准:学习方式是自主体验

前苏联巴班斯基主编的《中学教学方法的选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中说“是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方法,而不是其相反。”即是在教学内容确定的前提下,教学方法随之相匹配。

然而,从中学语文的教学,特别是山区的教学实际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逻辑关联性缺乏清醒的认识。无论教学内容是什么,语文课堂常见依照“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和背景、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课文、合作探究、拓展练习、布置作业”等环节推进的现象。

更为严重的现象是,在中学语文课堂上,从学生学习方式的角度来看,学生学习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时,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依然盛行。学生鲜少自主体验的时间,遑论主动建构的可能。

实际上,陈述性知识和部分程序性知识或许可以采取接受存储的学习方式,但策略性知识则必须经历学生自主的体验和主动构建才能达成。所以在教学策略性知识的时候,教师必须放手,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把时间交给学生,使之以自主体验练习的方式,以使自主构建成为可能,最终回归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大道。

总而言之,在评价一节课的有效性时,应秉持学生视角,在教学对象、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三个方面保持清醒的认识,强调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习内容应当有相当占比的策略性知识,而学习方式在匹配学习内容的前提下,应当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和自主建构活动。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09月

【2】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猜你喜欢
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运用“小组合作”,打造高效课堂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