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的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浅议

2019-10-21 08:33张险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新课改初中

【摘要】:初中生所属阶段为人生成长的叛逆阶段,由于在此阶段下,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尚未完全成型,所以外界因素很容易对其内心想法产生影响。此外,初中阶段也是培养学生三观的关键阶段,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所以初中班主任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予以高度的重视,通过结合新课改相关理念,合理采取相关措施,促进初中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 班主任 德育教育

当前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逐步推进,初中班主任对于学生的教学和引导也不再局限于为其传授学习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础技能,在注重提升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同时,还开始引导和培养初中生德育方面的情感价值观以及思想品德,以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发展。但是初中阶段也是人生的青春期阶段,此阶段下学生太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影响,并且存在思想情感波动幅度较大的情况。

一、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方面面临的问题

(一)青春期阶段学生心理情况不稳定

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普遍是12-15岁,此阶段也属于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的第五阶段,即青年期阶段,此阶段下,自我同一性混乱是人格冲突的主要形式,表现为对于各种事件都存在自己的独特见解、思想情绪的波动幅度较大、存在明显的叛逆情绪等状况,并且在面对自身与同学、家长以及老师之间所存在的矛盾的时候,不懂得选择最为合适的处理方式。初中阶段是人生学习生涯中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下,相对于家庭而言,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更久,所以班主任在学校不仅担任教师的角色,还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学生家长,因此班主任需要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二)所开展的德育教育并不能够很好地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尽管当前初中班主任逐渐认识到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开始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心加强德育教育,但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较快、社会环境快速变化,滞后的德育教育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具体体现为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德育教育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严重,过度侧重书本的知识,使得学生并不能感受到德育教育在生活中的用处,不懂得其如何在社会实践中的有效应用 第二,当前初中阶段下,思想品德教育是其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但是思想品德学科教材内容未能做到与时俱进,本身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生活,导致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时候,普遍存在死板说教的问题,从而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

(三)缺乏德育教学方法创新

思想品德作为初中德育教学的主要措施,但教师对于思想品德学科的解读过于肤浅,单一的采取传统说教教学模式,所采用的的评价方式也存在诸多缺陷,其过度侧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于开展德育教学所能够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方面能过起到的作用,则未能予以充分重视。在此背景下,导致德育教育并不能够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无法形成良性循环,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并不能起到必要的促进作用。

二、新课改下提升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水平的具体措施

(一)初中班主任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必须要始终坚持因材施教和面向所有学生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方面,班主任必须要对每一位学生所表现出的个性及差异性予以足够的尊重和必要的关注,对于发展不平衡的学生,要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而面向所有学生施教,则要求教师不得对学生存在偏见,要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获得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应用合适的教学措施,避免德育教育局限于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上。

(二)初中班主任要在日常活動中渗透德育教育

首先要合理把握时机开展德育教育。班主任需要紧跟时代发展,充分响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对于德育教育积极融合创新,客观、准确的判断传统德育教育内容、方式以及评价模式,侧重教学实用性,要能够在日常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合理把握实际开展德育教学。

其次,要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德育宣传工作。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初中生,普遍已经对互联网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班主任需要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方案,完美融合互联网和德育教育,在确保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对于德育教育工作的排斥心理,从而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三)初中班主任需要强化自身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要坚持终身学习的原则,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提高对于德育的认识层次之外,班主任自身也需要积极关心社会现实,并更新自己的德育教育理念,响应新课程改革终身学习的号召,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积极拓展自身的知识量,便尽可能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切实提升自身的层次。班主任是初中学生学习阶段的重要引导者,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所以班主任必须要尽可能在学生面前为自己树立可靠的形象,合理放弃传统说教模式,应用新颖、科学的教学模式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三、总结

初中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而德育教育也是提升学生思想素质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所以初中班主任在日常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必须要积极渗透德育教育,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来引导学生发展。班主任必须要坚持人人平等的思想,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除了日常的说教引导之外,还可以应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模式,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 王艳,任明雪.探析班主任如何抓好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9(06)

【2】 李慧燕.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6)

作者简介:张险,民族:汉族,性别:男,籍贯:四川省简阳市,工作单位:简阳市周家乡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学历:本科,职称:中小学数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班主任、德育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新课改初中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