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事后素四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应用研究

2019-10-21 09:55张珊珊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阅读素养小学语文

张珊珊

摘 要:结合国家对于基础教育零起点和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基础、外延、环境、素养四个层构建阅读能力的培养模式,并提出了反应、学习、效果、行为四个考核指标,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实施与评价体系。

关键词:绘事后素 阅读素养 小学语文

2016年2月,教育部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文件提出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九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可以看出,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长期发展的核心素养能力,而国内外大量例证说明阅读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对个人学习能力和终身发展作用重大。

一、绘事后素四步教学法的理念来源

“绘事后素”出自孔子的《论语》《八佾》即:画画先把白底抹好,然后再加上五彩的颜色。从基础教育的角度理解,绘事后素描述了两个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点,即零基础和素养养成,也就是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基准与目标的确定。具体到阅读能力的培养,其基础就是教育部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的“零起点教学”,目标就是教育部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1]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一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坚持绘事后素理念,把握零基础教学和阅读素养养成,就成为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点。[2]

二、绘事后素四步教学法的具体内容

“绘事后素”四步教学法可以分为四个环节,即“绘”、“事”、“后”、“素”。

所谓绘,就是描绘,也就是要在学生心目中培养阅读兴趣,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形成阅读愿景。“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项目PIRLS(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认为,“阅读是一个建构和互动的过程,教室、学校图书馆或者社区等的社会建构性环境能给予学生正式或非正式的机会拓宽有关文本的视野,并明晓阅读是与他人分享体验。”

由此可见,阅读素养的培养,不应该仅局限于阅读量的积累,对于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是第一位的。有了良好的阅读兴趣,学生才会有阅读动力和成长快乐。因此,如何通过学校阅读环境的建设、教师对阅读能力的引导、同学之间对于阅读感受的交流,形成学校整體的阅读氛围,这是第一步。

所谓事,就是做事,将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做事行为和思考形成良好的习惯。新课标中也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阅读入手,形成观察、表达、思考、写作、学习专注力等综合学习的体系,将社会能力与学习过程有机的结合。

所谓后,就是后台、平台。阅读素养的养成,必须将家庭和学校作为一个整体,课上课下结合,学校和家庭结合,多课程结合。既包括学校、教师、家长形成的纵向平台。也包括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科学、体育等多课程形成的横向平台。PIRLS 评价的研究过程也表明,影响阅读学习的因素除了课堂教学环境以及教师的专业素养,还包括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背景。

所谓素,就是素养。所有的教学行为和课程体系,最终的目的就是形成学生良好的德行和素养。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环节,课外实践、思考室等都是形成核心素养的良好辅助形式和工具。

三、绘事后素四步教学法的实施要点

在泉秀学校小学部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上,阅读能力和素养是最关键的指标。即以阅读素养的养成为核心,围绕基础、外延、环境、素养四个层面,以国学经典和社会实践为工具,形成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创新实践。

1.基础——绘。将全部学生定义为零起点、零基础,零起点不是将所有学生全部拉回起跑线,而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把阅读兴趣的培养作为起点,分类管理学生。

2.外延——事。将阅读与教学过程结合,与学习生活常识结合。每天的不同时段阅读,形成好的阅读习惯和人文素养。

3.环境——后。形成阅读养成的整体平台。包括学校、教师、家庭的纵向平台和多学科课程的横向平台。

4.习惯——素。学生阅读素养的养成其表现形式就是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通过讲授、练习、启发,让同学去表演、去描述、去思考、去实践,让阅读习惯和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的行为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绘事后素四步教学法的教学评价

对于阅读素养的教学过程,如何考核评价是其难点之一。我们尝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核心素养中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等三大维度进行四个层次的评估。

首先,最基础的评价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即反应层次。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是否感兴趣,教师选取的绘本、示例是否达到了引领学生阅读兴趣的要求。

其次,在学习层面,重点考核学生的记忆与阅读量的积累。除了国家规定教学内容考试之外,关注学生课外阅读的记忆程度和使用情况。

第三,在行为层面,重点考核学生日常行为习惯。

第四,在效果层面,重点考核在学生素养展示层面的结果。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 “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关键环节,这需要每位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让学生远期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养成,真正落实到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李余仙,王晶莹.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项目概述[J].世界教育信息,2011(11).

猜你喜欢
阅读素养小学语文
大学生阅读、媒介及信息素养融合可行性研究
大学生阅读素养现状分析及高校图书馆对策探究
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从“知沟”理论谈城乡学生阅读素养差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