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游戏的审美特点和教学作用

2019-10-21 09:55成颖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审美游戏教学

成颖

摘 要:喜欢玩耍是儿童的天性,因此游戏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需品;儿童在游戏中是认真、忘我和无功利的,尽情地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把爱玩的天性绽放得淋漓尽致。笔者希望在教学中能有效利用游戏,让儿童在教学游戏中快乐、健康地成长,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游戏 审美 教学

兒童有他们自身特点,那教师可以利用他们愿意去做而且自愿去参与的事来充实他们的学习生活,我想那就是游戏。游戏可以让他们被动地学转向主动去学,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一种“轻课堂、重游戏”的方式使教学有效进行。这样,儿童不再枯燥无味地抱怨学习生活,而是乐此不疲地快乐地接受这种学习生活。[1]

笔者曾看过弗洛伊德的《创作家与白日梦》,书中阐述了每个人都是游戏过来的,游戏是遵循快乐至上的原则,是一种无功利的活动。杜威也曾说“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儿童的天性是需要游戏来实现的,并且他们时刻充满着梦想,可以说游戏是他们实现梦想的场所,因此才会让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才不会那么压抑。从《儿童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笔者认识到儿童在游戏中可以不知不觉地获得相应的社会技能技巧;席勒的《席勒美学信简》、缪朗山译的《西方美学经典选译4》、刘骁纯的《从动物快感到人的美感》等书中,笔者认识到,儿童在游戏中的行为不仅是一种无功利的快乐行为,这种行为还会融入他们自身的特点并对生活进行模仿,从而获得一种快感,享受来自虚拟世界的快乐,暂时忘记现实的烦恼。[2]

笔者认为我们可以用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那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更能促进儿童天性发展和教学的有效进行,因此笔者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3]

一、游戏与儿童成长的关系

1.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活动,他们一边快乐地玩耍一边和身边的人或物进行交谈。比如说“我唱歌,你跳舞”“宝宝,乖不哭,妈妈喂你吃饭”“我们一起来玩老鹰捉小鸡,好吗?”等等,还有数字游戏、拼音游戏、接龙游戏都可以锻炼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如果没有通过实际生活的体验而空想出来的心理形象,语言多半会失去意义,生活也就不会那么顺利进行。

2.游戏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游戏为儿童提供社会交往能力。虽然他们还小,但是他们对大人的生活充满好奇,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成人,因此他们常常和同伴玩一些社会性游戏,在角色扮演中,他们自行合理地安排角色,比如扮演“列车员”、“妈妈”、“宝宝”,他们很和睦地配合着进行游戏:当一位带着小孩的母亲上公共汽车,车上很拥挤,列车员会提醒大家给带小孩的妇女让座,出于礼貌,妈妈会面带微笑地说“谢谢”,列车员会说“不用谢,这是应该的。”,小孩儿也会在母亲的教导下说“谢谢叔叔(阿姨)”等。足以可见,游戏是儿童社会交往的媒介,可以提高儿童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游戏的审美特点

1.游戏的虚拟、想象性审美特点

儿童在游戏中,不断地进行创造性活动,即使每天都做着同样的游戏,都会让他们乐此不疲。比如说一根小木棒变成一支剑,一个洋娃娃就是一个小宝宝,一张白纸就是一张钱等等,儿童会把它们当成真的活的物来和同伴一起合作专心地游戏,模仿现实生活,然后进行一些想象创造和虚拟情节,他们总是忙得不亦乐乎,即使再累也是很快乐的。儿童总是喜欢沉浸在虚拟、想象的世界,快乐地进行自由游戏。可以看出儿童游戏和审美的虚构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2.游戏的无功利和“忘我”的审美特点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喜欢游戏,它是遵循快乐至上的原则,满足儿童快乐的心里。儿童在游戏中形成的行为,是由于看到成年人的活动,进而在游戏中模仿他们的行为,使自己获得快乐。还有模仿一些身体技能的竞争性游戏,不管是输是赢,结果对于他们来说,都不那么重要,因为在过程中他们是开心的。他们知道是虚拟的扮演,所以不会有压力很乐意去试一试,“忘我”地进行活动,进一步从中获得更多的快乐。这样不仅使身体得到放松,而且还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史记》中有描述孔子在孩提时做学习礼记的游戏。清代文人高鼎也说:“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也描绘了儿童在野外尽情游戏的快乐。儿童在玩耍的时候是最专注的,他们试图正在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或者说他们正在使用他们快乐的新方法重新安排属于他们那个世界的事物,他们很认真地倾注自己大量的热情和精力,在游戏中尽情的享受着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者而带给他们的快乐,其中他们是多么的“忘我”,不知道外界的纷纷扰扰,只知道自己是十分幸福快乐的。

三、游戏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游戏促进儿童认知思维的活跃

游戏是儿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他们很爱它,也很愿意和它接近,儿童游戏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说儿童自己想出来的“开饭店、开花店、当司机”等游戏都在时不时地开发儿童的智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有一些堆积木、堆沙子、捏泥巴等建筑性的游戏,通过他们无限的遐想和模拟,可以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和一些设计才能;一些户外游戏,像玩老鹰捉小鸡、跳绳、跑步、投掷等都可以让他们掌握基本的身体平衡和协调;比较重要的教学游戏,在教学游戏中可以让儿童无意识地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注意力等良好的智力品质。在没有外界评定的压力下,他们会做得更好。他们的方法不是一种墨守陈规的方法,是能直接推动他们认知发展的一种新的特殊形式。

2.游戏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由于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过程,神经系统还不够成熟,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也不高,因而呈现注意力分散、坐立不安、多动等现象,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在教学游戏中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儿童乐此不疲地唱唱、跳跳、写写等获得知识,使他们的大脑获到全面发展,进而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

其实游戏就是儿童生活的排练场,等正式上场的时候才会很熟练,从而演义得更精彩。

参考文献

[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张唤民,陈伟奇译,裘小龙校.弗洛伊德论美文选[M].上海:知识出版社.1987.

[2]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邵迎生,张恒译.弗洛伊德论美[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0.

[3]席勒著.高燕,李金伟译.席勒美学信简[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0年.

猜你喜欢
审美游戏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独游戏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疯狂的游戏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爆笑游戏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