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场为背景的幼儿园探究取向班本活动实施策略初探

2019-10-21 07:01金林娇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9期
关键词:班本色素植物

金林娇

探究取向班本活动是涵盖于班本课程,立足于本班幼儿,利用园所及班级资源,主动建构的尤其注重探究性的课程活动,具有相对灵活性与生成性。适切而富有探究意味的班本活动,对幼儿发展影响深远。而现实的班本活动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因为兴趣,教师随意生成。农场中蕴含丰富自然资源。幼儿感兴趣的事情良莠不齐,不免出现教师因为幼儿有兴趣就随意地去生成,导致出现教师和幼儿不明就里,左右奔忙,疲惫不堪的场景。兴趣使然,但教师的判断也尤为重要。

教师在前,幼儿被动跟随。教师强势在前,幼儿按部就班,被动跟随的现象仍然存在。如何充分调动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探究性、情感性,让幼儿成为课程的小主人的问题值得商榷。

重视技能,忽视情感体验。良好的情感体验能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优良学习品质。反观现实,幼儿时常枯燥地重复某项技能,这让经验习得的过程索然无味,打击了幼儿学习积极性。

基于上述思考,笔者以大班班本活动《植物色素探秘之旅》为例阐释过程与策略。

一、兴趣出发,内容萌发体现自主性

1.慧眼识珠,捕捉生活瞬间

一张张粉色花猫脸,让吃红心火龙果的幼儿好奇不已;随处可见的繁花和落叶,让幼儿争论不休……教师发现幼儿对花草果蔬的独特色彩充满了好奇。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无时不含教育意义。”一番考量后,教师决定抓住“植物色彩”之契机陪孩子们去探寻其中奥秘。

2.侧耳俯身,聆听幼儿心声

自然的色彩到底蕴含了什么秘密?笔者将这个“问题球”抛给幼儿,看看他们对此有怎样的猜测。侧耳倾听下,不难发现幼儿独特的见解,他们眼中、心里溢满对自然色彩的向往与好奇。

二、过程激发,活动开展体现探究性

1.提出问题,让活动有迹可循

(1)问题表征法。教师鼓励幼儿用语言、图像、符号等方式表达对于植物色素的好奇与期待,一方面给予幼儿表达与表现的平台,另一方面便于后续问题的分享与交流。

(2)小组讨论法。前期教师引发幼儿讨论:关于植物色素,你想知道什么?幼儿根据已表征好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进而整合、投票、筛选,选出比较有探索价值的问题点。

为什么植物颜色各不相同?是什么让植物变黄、变绿?植物的颜色能拿出来吗?不同植物的红色是不是一样?孩子们从粗浅的生活经验入手,将植物色彩逐步延伸开去,引出问题。一场“植物色素”的头脑风暴把已知经验和未知信息全部纳入其中:色素是什么?色素在哪里?色素怎了来,作何用?

2.分析问题,让活动恰如其分

一方面,教师应通过收集与筛选信息,合理分析,明确富有价值的研究点。先成为植物色素“专家”,再全面了解,智慧聚焦,最终筛选出适合本年龄段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内容。另一方面,活动开展应“预设”在先,“生成”随行,形成相对灵活的探索线,教师既不过度干预,也不一味跟着幼儿的想法跑,而是与幼儿共同协商。

3.解决问题,让活动智慧丛生。

(1)启发探索式

启发探索贯穿整个过程,能最大限度调动幼儿学习主动性。例如教师通过层层推进的设问,鼓励幼儿在调查中初步了解“色素是什么”“色素藏身处”“色素可以干什么”,并通过时时地言语提示,启发幼儿猜想提取色素的方法:用吸管吸出来,用石头捣碎,用热水煮熟,晒干泡水……

(2)发现观察式

以“放大镜与显微镜”为例:首先是顺序观察,把握事物整体。孩子们对显微镜的外形,零件,功能,使用方法进行细致的观察,对它有了初步的认识。其次是比较观察,提升分析思维。当顺序觀察有了进展,适时地提升、引导,让幼儿在对照比较中,发现异同,提升观察能力。最后是记录观察,展现个性表征。幼儿将观察所得、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为后续交流做铺垫。

(3)操作实验式

循序渐进的操作在探究中尤为重要。教师应创设环境,组织适宜的活动,给予幼儿充分操作的平台。色素提取活动中,榨汁组幼儿利用过滤原理,把农场果蔬捣碎,用纱布包裹,挤出汁水。水煮组则以晒干的天然草木为原料,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细看、细闻,亲自尝试煮水取汁,制成了黄色、紫色、蓝色的染料。不断地操作促使幼儿经验内化与提升。

(4)游戏体验式

沉浸在游戏体验中的幼儿更喜欢思考、处理问题。如 “布染”游戏中,幼儿在用小皮筋捆扎手绢时遭遇困难,在老师鼓励下,他们尝试使用替换材料,让扭扭棒,铁丝、布绳发挥作用,撮皱、折叠、翻卷、挤揪,最终顺利捆扎,自主解决难题。

三、体验引发,活动组织体现情感性

情感是最能打动人的乐章。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陶冶幼儿情操,促进幼儿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班本活动应多层面开展活动,丰富幼儿情感体验。

1.开展多形式的特色活动

以“色素有何用途”为主题,我们开展多形式的特色活动。美工区的孩子们挑战传统扎染技艺,以植物色素为染料制作花纹独特的手帕,并且发挥想象,创意拼贴,在敲敲打打中拓印植物。食育坊里,孩子们亲手榨汁和面,品尝到了色彩缤纷的小汤圆。拓展延伸适宜的游戏与特色活动,不仅锻炼幼儿语言发展、社会交往能力,还通过非言语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2.重视成员的交流与协作

活动参与者应充分智慧协作,共同营造舒适人际环境。幼儿间的有效记录,大胆分享,充分表达,能让幼儿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自由徜徉,一步一个脚印摸索前行。例如前期,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探讨、元素表征、投票表决,后期,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表达自己的见解等。师幼间的有效互动,给予幼儿更广阔的活动空间。教师管住嘴、管住手、多发现、多观察、多引导,多让幼儿自己体验,自主发现色素中的种种奥秘。家园间的合作,让家长既是活动知情者、参与者,更是活动受益者。一方面,教师邀请家长助教参与活动,通过家园沟通生成活动,丰富教育形式。另一方面,家长听孩子们讲班本活动趣事,成为亲子间独特的学习体验。

普鲁塔克说:“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炉。”探究取向班本活动正如那引燃火炉的火种,为孩子带去无尽智慧的可能,让孩子在动手动脑动心中,编织绚烂童梦!

猜你喜欢
班本色素植物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食用色素安全吗
炫彩熔岩灯
利用园本研修提升教师班本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力
褪色的芬达
中职班主任班本课程领导力的实践研究
浅谈农村幼儿园班本特色活动的开展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