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教育理念下的礼仪课程实施与思考

2019-10-21 07:01朱臣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9期
关键词:陈鹤琴言行礼仪

朱臣

加强对幼儿的礼仪培育有利于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养成,所以,在幼儿园构建具有体验性和实践性的礼仪课程园本体系显得尤为必要。我园幼儿园礼仪课程的建构,是在整合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以幼儿生活教育为基点,通过环境浸染和自主探究等途径,推动课程的实施。

一、礼仪课程确立的背景

1.《指南》目标实施中的问题

《指南》指出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幼儿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和重要阶段。然而目前在园的很大一部分孩子,往往突现“自我中心”的行为特征,这样孩子缺乏一定的“教养”。因此,在幼儿园所开展的社会领域教学活动中,有必要突出“礼仪教育”的位置,通过合适的路径、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孩子良好的礼仪习惯。

2.社会礼仪要求达成度中的问题

幼儿处于一个懵懂的阶段,我们经常听到“有其父必有其子”“养不教,父之过”之类的话,可见,家长对幼儿礼仪言行教育的重视度非常重要.可是,现在很多家长更重视幼儿智力发展,而非重视幼儿道德的修养,其实,在3-6岁这个可塑性非常强的阶段,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更能使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

3.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而礼仪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陈鹤琴先生早已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课程目的论,其实质就是要从小培养幼儿具有成为一名社会人的必须地基本素质。因此,教导幼儿从小树立礼仪思想,在未来社会生活中,方能尊敬师长、礼仪待人等.从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的“做人”目的论而言,也应将礼教育放在首位。

二、礼仪课程的定位

我园所建立的礼仪课程包含着“礼”与“乐”两个方面。

其中的“礼”,指向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的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在我们的课程中,指向于课程内容,包括悦容、美行、善思几个方面。

其中的“乐”,指向快乐,是让孩子在愉快的生活和游戏中自然习得。在我们的课程中,指向于课程方法,更多指向“礼仪”学习的途径,即在真实情境中遇到问题,多元互动中讨论问题,相互交流中解决问题,真实情景中巩固运用。

通过礼仪课程的实施,促幼儿成为形象良好、知礼懂礼、举止有范、善于思考的儿童。

三、礼仪课程的目标及实施

礼仪课程的目标是培养“悦容”“美行”“善思”的健康快乐的阳光儿童。主要实施途径为“浸润式的模仿学习”和“自主式的探究学习”。

1.浸润式的模仿学习

“浸润”原有熏陶浸染之意。将“浸润”一词引入教育领域,根据其“渐渐渗入,浸染熏陶”之意,被解读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在教育实践上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就是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3-6岁幼儿年龄小,“模仿”是其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幼儿所处的“环境”就包括幼儿园物质的客观环境和发生交往的人文环境,幼儿通过“浸润”在这些环境中,模仿学习就能在不知不觉间潜移默化幼儿的礼仪言行。

(1)环境熏陶,感知礼仪

①图文并茂的大环境

环境能改变人的行为,和谐具有提示作用的环境能引導人养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在环境建构中,可以通过悬挂幼儿在生活、游戏、交往中良好言行的照片,如一日生活礼仪、游戏运动礼仪、社会交往礼仪等,用环境规范幼儿行为。

②有效互动的宣传栏

在宣传栏中可设置“礼仪教育小故事”“礼仪教育知识栏”“礼仪教育新动态”“礼仪教育明星榜”等版块,通过宣传栏,让幼儿、教师和家长等了解不同阶段和时期幼儿园所开展的礼仪教育内容,了解相应的教育知识、教育方法、教育成效,有效促进与联系家庭、社会的联系。

③师生共建的礼仪墙

在每个班级中可设立一块“礼仪墙”。根据礼仪课程目标,以及每月礼仪教育的重点,针对幼儿实际问题,确定每月一个礼仪培养重点。通过幼儿的自发讨论与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实践,教师则帮助幼儿共同梳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提升幼儿的礼仪言行。

(2)典型示范,模仿礼仪

陈鹤琴先生儿童观指出:“对成人的一言一行和对同伴的一举一动,他们都会主动模仿,模仿是人的一种本能,是儿童学习、成长的重要方式。”我们秉承“评比激励”的策略,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

2.自主学习,提升礼仪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在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也就是说,幼儿只有通过主动的活动,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才能不断形成和建构自己的智力基本概念和思维的构成。

(1)真实情景中引发问题

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要关注幼儿真实的生活,可以采取小目标,低起点的原则。抓住幼儿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个个小小的问题,比如生活环节中的常规礼仪、相互交往中的礼仪等,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教育。

(2)多元活动中解决问题

礼仪言行,大多发生在幼儿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采用谈话和集体教学等途径开展礼仪培育。幼儿很多矛盾行为是日常生活及时发生的,口子小,容易解决。而谈话活动且是一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组织方式。谈话主题可由教师发起,也可以由幼儿发起,教师在和幼儿的相互交流中,让幼儿逐渐明白事理,掌握正确的礼仪言行。对于比较复杂的礼仪认知,则可采用集体教学活动的方式组织展开,而教学内容可以来源幼儿的兴趣,教学过程可以借助绘本、情境演示和微视频等形式,在游戏化、多样化的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了解礼仪。

(3)社会实践中巩固运用

大社会是幼儿学习的真实有效的场所,幼儿的礼仪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地教育过程,更需要幼儿将幼儿园习得的礼仪言行在社会中加以实践巩固。通过结合主题活动和亲子活动,让幼儿参与社会体验活动,在真实的情境中巩固完善礼仪言行。

诗人杜甫曾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基于“活教育”理念下的生活教育课程,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式教育方式,悄无声息的滋润着孩子,很难想象没有“礼”的社会是怎样一个社会,所以我们应该通过礼仪课程的教育,培育孩子养成良好礼仪认知,成为未来社会的“小绅士”与“小淑女”。

猜你喜欢
陈鹤琴言行礼仪
陈鹤琴的教育家之路
陈鹤琴:大学教授当了幼稚园园长
言行就像种子等
语录
单元教育课程与陈鹤琴关系探析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陈鹤琴不赚昧心钱
漫画论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