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游戏“活”起来

2019-10-21 07:01朱惠汝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9期
关键词:农场客人内容

朱惠汝

农场自主游戏是《种植》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是指幼儿在农场里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以快乐为直接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流的积极游戏过程。与室内自主游戏不同的是农场作为一个模拟的大自然,空间更开放,其贮藏着丰富的游戏资源,隐含着更多的游戏契机,因此,丰富的农场自主游戏内容能带给幼儿更多的快乐和成长。那么农场游戏的组织存在哪些问题?笔者从农场游戏一次“客人老师来了”幼儿的“冷漠招待”为基点,在实践中寻求策略。

一、一湾死水全无浪——现状分析

游戏时分,孩子们有的在田间挖土,有的拔草摘菜,有的结伴过家家,但也有孩子无所事事,随意走动。老师则眼观八方,耳听四方,提醒孩子们小心摔倒。客人老师对于农场里忙碌的孩子是一份意外的“遇见”。个别孩子主动跟客人老师打招呼,性格外向的明明拉着客人老师的手,向她介绍自家的大蒜,而大部分孩子则怯生生地看着客人老师,面对亲切询问明显不知所措。“招待遇冷”带给我们深深的触动与思考:

1.游戏资源链接稀少——缺乏挖掘

进入农场后,教师放任幼儿自主游戏,幼儿的游戏资源除农场基本的自然物外,少之又少。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关注幼儿安全为主,缺乏敏锐地捕捉和深入的挖掘意识,不能为幼儿丰富的游戏建立合理的经验链接,导致幼儿游戏内容重复,游戏能力停滞不前。

2.丰富内容方法呆板——缺少灵活

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过程中,除了关注幼儿的安全,就是一些指挥式的指导介入,以每位幼儿有事可作为出发点,并未从如何丰富幼儿的游戏内涵出发,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出发,引发幼儿积极游戏,真正收获快乐和成长。

二、唯有源头活水来——对策跟进

1.深入挖掘——经验链接

(1)以自然资源引发的操作类游戏。

教师对于游戏价值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第一阶段是注重游戏自由,强调游戏是幼儿在自发、自主中获得愉悦感、安全感和成功感的过程。因此,我们提供简单工具,引发孩子与自然物间的简单游戏。

①玩泥巴游戏。泥土是农场常见物,也是幼儿喜欢的游戏对象。一把铲子、一个盘子、一把水壶就能让幼儿与自然亲密接触。孩子们有的挖土掘地道,有的泥塑造型,享受泥土带来的神奇和快乐。教师及时捕捉幼儿身影、展示幼儿作品。

②劳作体验游戏。农场植物的结果与丰收,是孩子们体验劳作的好机会,孩子们既能在里面摘豆、剥豆、凿豆泥,也可以在丰收季体验扛油菜的快乐。

③动物互动游戏。农场中除了植物,还有始料未及的动物朋友们,孩子们经常会为动物朋友的到来惊呼,寻找、观察、喂养都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尤其是桑树的种植为蚕宝宝提供新鲜桑叶,孩子们细致喂养,观察蚕宝宝的变化。

(2)由真实场景引发的互动性游戏。

游戏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关注游戏促进社会化的功能,强调对规则的协商和体验。教师要关注游戏中的角色关系以及个体差异,支持同伴交往,引导幼儿逐步产生合作意识、规则意识。以“客人老师来了”为例:

情景再现:在第一批客人老师走后,教师组织孩子回顾游戏现场:你是怎么招待客人老师的?并请代表幼儿上前分享感受。

经验迁移:教师从“作为农场的主人应该怎么招待客人?”迁移到“爸爸妈妈是怎么招待来家里的客人?”引发幼儿积极讨论,大胆表达,如有礼貌地迎接;介绍农场里的植物;给客人老师泡茶;請客人老师一起野餐等。

前期准备(材料准备和知识准备):通过讨论,我们明确了接待任务:泡花茶、共同野餐、导游角色等。孩子们自主选择同伴和游戏内容,制定游戏计划,明确游戏角色和所需材料,寻找准备好相应的材料。如小导游们准备导游装备,亲子参观农场,熟识农场植物、规划旅游路线,丰富农场知识储备。

游戏拓展:第二波客人老师来了,农场里热闹非凡。门口大方迎接并主动介绍的小导游们得到了大家好评,精心准备花茶、午餐同样收获不少赞赏和互动。

幼儿在真实场景下构想游戏内容,充分准备材料,积极互动游戏,收获了成功感和自信心。在任务驱动下,幼儿萌生了学习动力,习得了种植经验,养成了待人接物的优良品质。

(3)从问题情境引发的探究性游戏内容。

游戏的第三阶段是形成比较明确的多元化游戏价值。包括主动生成游戏主题,创设游戏环境,运用游戏材料;主动运用生活经验,能主动交往和交流,表达自我游戏感受和生活经验。以“农场急救小卫队”为例:

发现问题、探寻原因:农场里的猕猴桃树倒掉了,孩子们对猕猴桃的“受伤”表示十分的关心,教师及时捕捉,引发孩子讨论,猜想原因。

分析问题、尝试方法:孩子们想到办法帮助猕猴桃挺起腰杆,绑胶带,拄木桩,缠扭扭棒,移植新枝丫等。一番实践后,扭扭棒让枝丫重新竖起。

解决问题、后续维护:猕猴桃被暂时救护完成,孩子们提出做一块爱心牌,提醒其他孩子友善对待,为猕猴桃的后续成长提供

保障。

真实环境下的探究性游戏给孩子一个动手动脑的好时机,一方面提高了孩子的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增进了孩子关爱动植物的情感。

2.灵活调度——丰富游戏

(1)一物多玩,扩充游戏内容。在幼儿对某一自然材料感兴趣的情况下,结合讨论延伸新玩法。如“掉落的花瓣”成为游戏宠儿。有的花瓣被孩子们捡起泡成花茶进行野餐游戏;有的则被凿碎取汁美甲美容;有的被孩子制成标本用以探究;有的被美工区的制成滴胶作品……小小的花瓣蕴藏丰富游戏内涵,引发幼儿的互动交往和深入探究。

(2)问题聚焦——延伸游戏内容。在游戏评价环节,引导幼儿大胆提出问题,教师聚焦问题,引发孩子思考、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游戏内容。如,小导游如何让游客继续喜欢我们的农场?幼儿各抒己见,引发新游戏:请游客看表演、请游客去采摘、请游客去插花等。

(3)空间转移——深化游戏内容。将室内区域游戏与农场游戏进行联动,当室内某些游戏内容因为场地大小或者其他原因受到限制时,引导幼儿将材料搬到农场,在农场这个宽大的环境中尽情游戏,满足需求。如我们把PVC管搬到农场,孩子多形式连接,趣味浇水。不断尝试下,孩子们终于把水送到了植物根部。

在真实情景下的农场游戏中,幼儿收获了快乐与智慧。游戏中的他们时刻散发着自信、满足。在观察、表达、探究、思考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交往能力,丰富动植物相关的知识经验。

猜你喜欢
农场客人内容
小客人
来客人了(1)
快乐农场
农场
开心农场(1)
不常见的客人
丰收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