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气管道高后果区识别与管控措施研究

2019-10-21 08:57吴海峰彭玉芳
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识别

吴海峰 彭玉芳

摘 要:通过对输气管道高后果区定义及识别依据的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得出了输气管道高后果区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管控措施。

关键词:输气管道;高后果区;识别

1 输气管道高后果区识别

1.1 高后果区定义

高后果区是指管道泄漏后可能对公众和环境造成较大不良影响的区域。随着管道周边人口和环境的变化,高后果区的位置和范围也会随之改变。

1.2 输气高后果区识别依据

根据《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GB32167-2015),输气管道沿线高后果区主要包括以下区域:①管道经过的三、四级地区;②管道潜在影响区域内有医院、集市、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人群疏散困难的特定场所;③管道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有化工厂、加油站、油库等易燃易爆场所。共分为Ⅰ、Ⅱ、Ⅲ三个等级,其中Ⅰ级表示最小的严重程度,Ⅲ级表示最大的严重程度。

1.3 实例应用

按照《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高后果区识别准则要求,此次识别对象为山西管网运营的212公里离石-太原煤层气(天然气)输气管道,管道全线有高后果区16处,其中Ⅰ级3处、Ⅱ级10处、Ⅲ级3处。按照高后果区外部影响因素来看,其中江河穿越、危岩等地质灾害1处,经过乡镇、学校、敬老院等人员密集场所3处,加油加气站、燃气门站、集气站、洗煤厂等特定场所6处。输气管道高后果区识别准则如表1所示。

2 输气管道高后果区形成原因分析

2.1 管道和城乡建设规划矛盾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乡规划与管道周边土地规划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管道周边成规模开发建设,致使管道所处地区等级发生变化,人口密集型高后果区数量呈上升趋势,安全风险不断积累。

2.2 自然灾害

受暴雨、雷电、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及塌陷等地质灾害影响,部分管线出现了危岩坠落砸损管道、滑坡促使管道移位、山洪及泥石流导致漂管等事件,自然灾害已经成为管道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2.3 施工缺陷

施工缺陷是在管道施工过程中形成的,缺陷的存在导致管道强度降低,直接影响管道安全运行。无论是高后果区还是非高后果區均存在该类风险,若因此类风险引发事故,后果非常严重。

2.4 管道腐蚀

腐蚀风险分为内腐蚀和外腐蚀。管内腐蚀与介质、管内保护层和清管排除杂物有关。管外腐蚀与阴极保护状况、防腐层质量、土壤腐蚀、管道附近磁场及电场情况等因素有关。

3 输气管道高后果区管控措施与对策

3.1 建立高后果区档案

根据《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要求,对高后果区的管道基础信息、周边环境、人口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等信息及巡护人员、管理人员信息进行登记建档,定期排查与更新。

3.2 加强管道巡检管理

在高后果区的风险管段设置GPS关键点,针对不同风险、季节变化,制定一地一策、一段一策、一季一策巡护方案,采取多种巡护措施,实现不间断巡线管理。

3.3 开展针对性的管道保护宣传

针对高后果区内的干部群众进行精准宣传,耐心细致讲解危及管道安全的有害行为、举报方式和奖励方法。定期走访高后果区内的地方规划和管道主管部门,了解管道周边新立项工程信息。

3.4 加密管道标识

对高后果区管段加密设置管道标识桩和警示牌,至少达到每30m范围一个标示桩,保证高后果区管道标识实现通视。

3.5 加强高后果区第三方施工管理

在第三方施工前,要编制切实可行的管道保护方案,并经过专家评审,签订安全防护协议后,现场施工时做好警戒、围挡等措施,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监护,确保管道安全。

3.6 开展高后果区风险评价

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对高后果区管道进行风险评价,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消减措施并逐一落实;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风险点要优先进行治理。

3.7 加强管道高后果区应急管理

根据高后果区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高后果区应急预案,明确应急联络、警戒疏散、应急处置等措施,做到高后果区一点一案;并建立应联络沟通机制,定期开展联合应急演练。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后果区管理是管道完整性管理的重要环节。开展高后果区管理,不仅有助于明确高后果区的成因、影响范围及管道发生泄漏后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还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管道完整性评价,消除识别出的不利影响因素,将管道运行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

猜你喜欢
识别
科技文档中数学表达式的结构分析与识别
玉米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识别及防范
微表情识破谎言的发展与应用
法学意义上的弱者识别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识别与治理
论犯罪危险人格的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