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盘活县(区)级党校教师活力的几点思考

2019-10-21 02:30黄晓媚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政治素养党校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事业蒸蒸日上,党校也迎来了春天,党校事业再上新台阶。县(区)级党校是沟通市级党校和基层党校的一座桥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就决定了县(区)级党校具有“两个延伸”的性质。为适应新时期对县(区)党校教师的高要求,縣(区)党校需要切实盘活教师活力,以此推动县(区)党校事业创新发展。本文就如何盘活县(区)级党校教师活力作几点思考。

【关键词】:县(区)党校 教师活力 政治素养

前言

县(区)级党校是沟通市级党校和基层党校的一座桥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就决定了县(区)级党校具有“两个延伸”的性质:培训对象由县(区)党员干部向农村党员延伸,教学内容由政治理论向基层实际延伸。这“两个延伸”也决定了县(区)党校教师具有双重身份: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 既要紧随党政治理论动态,及时传授党新的政治理论,又要深入到农村基层,讲基层实际。为适应新时期对党校教师的高要求,县(区)党校需要切实盘活教师活力,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师资队伍,以此推动县(区)党校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加强政治理论培训,提高政治素养

党校教师是党校鲜活的一道血液,这道血液大多出自于国民教育系统,接受过专门的理论培训,同时也具备相应地科研能力,能够暂时胜任党校课程的需要和能够保证主体班次的质量。但是这是不够的,因为新时代催生新理论,我们党的理论政策为了适应时代和人民的需要而不断与时俱进。而党校教师作为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及时“报春鸟”,在思想上更应该及时掌握党的理论动态,和党的理论政策与时俱进,及时把新理论新政策传授给党员干部。而县(区)党校离中央理论中心较远,所以,县(区)党校教师接受上级党校或者专家学者的理论培训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是每年定期把教师送到上级党校(市、省级)跟班学习,在跟班听课中提高自身的综合实质。同时,还可以请大专院校教授到党校来,集中为教师们进行专题式、系统式的理论和专业辅导,就某个专题提高教师知识素养,扩大和深化教师的知识层面。

二是县(区)级党校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没有办法独自申请课题,独自承担课题。因此需要向上级党校申请课题,合作完成课题,实现共享科研资源,实现科研创新,共同提高全市党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三是县(区)党校教师定期到市级党校参加教学和科研交流。在市级党校统筹下,县(区)党校教师集中到市级党校共同交流教学和科研经验,或者尝试共同备课、或者尝试一年一次的全市各级党校集中的试讲比赛,以优促优,强化党校教师的责任心和职业素养,提高全市党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共同搞活本市的教学和科研活力。

二、加强同级党校联系,取长补短

全市各级党校应该是一个共同体,共同为本市的政治理论教育宣传和市委、县(区)委各项部署作出理论支撑和资政支持。但是,一方面,党校的性质决定了党校是一个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弱的部门,另一方面,党委对各政府部门的分工安排又决定了党校与其他部门之间接触较少。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共同导致了党校在开展日常工作时的独立性和封闭性,也导致了党校教师闭门造车,不知道各部门的工作情况,更不清楚各部门的职能工作。这种现象既不利于党各校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党校教师的健康发展。因此各县(区)党校应打开门来干事,创造更多机会组织教师“走出去”,到同级党校考察学习,交流工作经验,取长补短,同时可以加强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一是加强主题培训班办班情况和经验的交流。各县(区)党校在办班期间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同,因此各县(区)党校应抱着“以改革创新精神促进自身建设”的理念,打破半封闭的传统格局,互相吸取经验。例如:各县(区)党校可将本校在培训班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整理出来,通过座谈会、讨论会的形式互相交流经验,不断创新培训机制,共同探索出符合各县(区)党校的特色培训模式,增强培训效果。

二是加强教师的备课、授课、科研经验的交流。各位教师应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通过互相交流,研究教学经验,跳出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固定模式,大胆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三、深入基层充电,丰富实践经验

当前,县(区)级党校教师普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通病,例如: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少,对县(区)经济发展状况不了解,对基层群众的想法和需求不知情,即无法把高度的政治理论同县(区)情、乡情、村情、民情有机结合起来。这种现象导致教师授课内容针对性不强,缺乏深度,实效性、可操行性低的问题,无法切实引导学员用所学理论去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同时,“不接地气”的授课内容也会出现枯燥无味、脱离实际的尴尬局面。因此,为了适应新时代党校工作对县(区)级党校教师的要求,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知识丰富、授课能力强、基层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县(区)级党校下派教师到基层挂职充电,丰富实践经验就显得尤为必要。

在基层挂职锻炼过程中,教师们可进入到村委领导班子里,直接参与基层各项工作的决策,找到理论在基层工作的着陆点。在实际工作中,教师们将会掌握到第一手资料,通过比较分析研究,把实践上升到新的理论层面。如此,不仅丰富了党校教师的实践经验,切实提高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开阔他们的知识面,真正做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深化了他们对党相关理论政策的理解,强化了他们的科研能力。这对于教师们日后的授课有着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有利于提高培训质量与效果。

四、建立奖励机制,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过去,县(区)党校偏于边缘,没有专职教师,也没有专门的奖励机制,因此县(区)党校的发展显得动力不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事业蒸蒸日上,党校也迎来了春天,党校事业再上新台阶。党校教师是促进党校事业大厦发展的一根顶梁柱,因此需要重新充分认识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紧迫性和重要性。例如通过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盘活教师活力,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师资队伍建设。这个奖励机制,应当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如今,县(区)党校都陆续增添专职教师,相应的,也应建立合理的教师职称评定制度。结合县(区)党校平台和自身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制约,本人对于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本市根据实际,制定本市县(区)党校教师的职称评定系统,全市各县(区)党校教师集中一起评定。二是各县(区)党校内部实行评聘一体,凡是评上职称的教师都可以直接聘用,加大聘用的覆盖面。

第二个方面是科研成果奖励制度。科研是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教学和科研都应该是相得益彰的关系。所以党校应该努力促进教师科研成果产出。比如:每年县(区)党校都应拿出适当经费奖励优秀科研成果 每年上级党校也要进行教学评选活动,通过奖励先进,可以激励后进,从而促进整个教师队伍业务素养的提高。合理的奖励机制,可以为党校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提供保障,让教师更热爱党校事业。

结束语

为推进县(区)党校事业长期稳定发展,办好县(区)党校培训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主阵地作用,同时促进县(区)党校教师的稳定健康发展,做一名合格的“红色牧师”,县(区)级党校应坚持“党校姓党,党校教师姓党”的原则,采取各项有效措施,盘活党校教师活力,让党校教师努力创造自己的价值,为党校事业增光彩,为党校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王伟洲.乡镇党校党员教育思路[J].教育园地·农村教育,2011.06

【2】石大汀.县乡党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浅议[J].桂海论坛,2014.11

【3】郭智岭.充分发挥乡镇党校阵地作用、加强农村党员教育[J].三农视野,2016.06

【4】王加固.论新时期加强乡镇党校建设的必要性和策略[J].西部学刊,2018.09

作者简介:黄晓媚,1991.03,女,汉,广东肇庆,中共清远市清城区委党校教师,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政治素养党校
坚持党校姓党 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
国企党校必须坚持姓党
党校人的忠诚
加强高校党建 提升教师政治素养
简论高中政治素养的核心内涵及其培养路径
高校辅导员必须提升政治素养
坚持“党校姓党”做好新形势下县级党校工作
谈编辑的政治素养
让“党校姓党”的旗帜高高飘扬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党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