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深度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19-10-21 10:34韩玉蓉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深度阶段内容

韩玉蓉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教育工作也逐渐走上了改革的道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教学改革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作用。所以,本文也就初中阶段地理教学工作的开展进行分析,提出深度教学在其中的应用效果,在了解这一教学方法存在的困境基础上,分析造成困境的原因,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有效地保证初中地理深度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其未来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 地理 深度教学

引言

在初中阶段地理课程所开展的深度教学,主要就是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具体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根据相应的教学情景,开展符合学生需求的课堂教学内容,力求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提高,保证课堂教学工作的影响下,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在深度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和学都受到了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导致了地理课程深度教学面临着一定的困难,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案的完善,以此达到初中地理课堂深度教学的最佳效果。[1]

一、初中地理深度教学的困境

1.学生地理学习内驱力不足

在初中校园的传统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授课方法都是把教师的教作为中心内容,学生的学则长久以来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也就是说,在课堂中主要就是把教师当成课堂教学的核心,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机械记忆课堂中所涉及到的内容,以此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即便教师能够保证课堂教学容量的最大化,但是却无法实现与学生学习的有效衔接,这也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地理课程学习过程中内驱力不足,也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并不强烈,很难形成开展深度教学的最佳条件和环境。[2]

2.教材内容的固定和局限性

初中阶段地理知识面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但是因为初中阶段地理教材内容相对比较固定,所以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紧紧依赖着教材的内容,认为教材中具有考试的重点,所以,并不重视教学的拓展和延伸。甚至很多教师认为,地理知识在初中阶段仅处于基础学习阶段,延伸和拓展教学是高中的任务,这也造成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很少能在课堂上接触到课外的地理知识内容。所以,其所学习的内容比较浅显,不利于学生培养出更高阶段的思维,影响了其有效的发展。[3]

3.教学任务和授课时间矛盾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知识的积累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其所具有的生活经验和具体的学习能力相对也比较低,所以,把结论性知识直接传授这样的方法,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初中阶段地理课程的教学,无法顺利的开展深入教学。因为初中阶段地理课程的授课时间比较短,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互动、实践、自主思考的时间逐渐减少,而想要开展深度教学时间更是捉襟见肘,这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深度,也无法保证学生能够对课堂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巩固和拓展,不利于其知识的学习,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其任务比较繁重,授课时间也比较短,这也造成了一定的矛盾,对于深度教学的影响更是比较严重。

二、初中地理深度教学困境的解决对策

1.结合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为了能够保证初中阶段地理课程的深入教学,还需要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衔接上着手,初中阶段教师在地理课程开展过程中,首先需要尊重和意识到学生在课堂所具有的主体性位置,保证学生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被有效的激发,在根本上增加学生地理知识学习的内驱力。例如:在学习《多变的天气》这一课程中,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师就可以按照教学的具体内容和题目,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学生创造出最新的学习情境,如,这几天遇到的天气情况,就可以当成课堂教学案例,还有影片中比较常见的恶劣天气,也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资源,这样就能够在生活的角度演出地理教学的知识,让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中所具有的激励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深度教学的价值。

2.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注重知识的延伸

初中地理知识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但是其教材的内容却是有限的,所以在开展深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意识到教材中所涉及到知识点拓展和延伸工作的重要性,地理教师也需要意识到教材中内容的重点,对其进行层次性的划分,有针对性的在开展深入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的延伸。例如:在学习《中国的行政区》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相应地设计一些小游戏,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如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提前准备好各个省和行政区的拼图,然后进行比赛,看哪一组学生能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拼图。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行政区域形状,以及位置的认知,同时在拼接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针对各个省和行政区的形状进行分析,实际动手操作、深入的学习地理知识内容,以此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与实际情况联系,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初中阶段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内容有着非常强烈的实用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想要实现深入的课堂教学,还需要保证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提高自己问题分析的能力,在学习《中国河流》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公路、铁路、水路等交通运输方法,让学生对两个城市之间最便捷的交通方法进行分析。如,从大连到青岛选择哪一种交通工具可以最快到达,这样的问题相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让学生对于问题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也能够让学生充分的考虑到每一个区域之间具有的联系和具体的地理现状,这些都是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地理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内容进行分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达到深度教学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的深度教学,需要教育工作者树立深度教学的正确观念,在平时加强对于地理课程知识体系的深度理解和梳理,加强知识呈现过程的深度展開,实现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有效对接,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并能引导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培养其高阶思维,实现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徐宏武.深度教学和深度学习理念下的课堂实践——以初中科学“蒸发”教学为例[J].物理教师,2018,39(08):35-42.

[2]黄云娟.深度教学——指向学生地理“核心素养”[J].名师在线,2018(15):43-44.

[3]万昌田.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域性”的深度教学[J].名师在线,2017(12):30-31.

猜你喜欢
深度阶段内容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