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职家校合作的因素与对策分析

2019-10-21 11:21高涛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家校因素家长

高涛

摘 要:在成长道路中,学校和家庭为我们提供了发展和成长的环境,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无可替代的他们也在角逐主角与配角的角色扮演,由此便会产生矛盾和冲突,然而教育并不是单向性的,学校和家庭相结合才是最完备的教育。成功的合作需要解决二者在目的与步调的矛盾,合理的沟通可以使矛盾趋于无限小,认真合作的我们需要采用最合理的途径、最有效的形式促进二者统一。目前的家校合作仅仅局限于单一的内容,教育分歧也较大,现有的研究中,能够应用于实际中的可行性较少。通过聚焦家校合作,提出改进家校沟通和合作的建议,探究家校合作的具体操作,让家长由“旁观者”变成“当局者”,创建有特色的家校合作模式。

关键词:家校合作 家庭教育

一、合作的背景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第一“乐”和第二“乐”虽然形式不同,但是意义是一样的。不同的是,第一“乐”的因素自己无法控制,第二“乐”则是可以通过后天修养达到的。那么如何修养呢?自然是要通过“教育”。这就有了第三“乐”: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教的是知识,育的是道德。[1]

二、合作的必要

1.国外的家校合作

纵观国外,家校合作已经趋于成熟化的模式,也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美国在二战后就已经清醒的认识到家长参与支持的重要性,也陆续颁布一系列相关政策,例如,日本的PTA(parent-teacher-association)也于19世纪末引进实践,创造了适合成长的环境,也促进了教育的和谐发展。英国也于1977年通过“泰勒报告”建议家长的参与,也于2006年通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法》确定了家校合作。欧洲国家也有十分卓越的研究,并且也付诸于实践。家校合作的模式也比较成熟,其经验也值得 我们学习,结合中国国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2]

2.我国的家校合作

自古以来我们都一直强调教育,但是很少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仅有的形式也只有家长会、亲子课和家访等,家长会基本是“独角戏”,教师一个人讲,内容单一,没有针对性,单向性的输出,千篇一律的介绍。家长不能完全参与进来,感觉枯燥,达不到沟通的效果,容易产生抵触的情绪。亲子课则变成了“作秀课”。这种低层次的参与效果不显著,鲜有成效,我们应该寻求高层次的参与合作,让家长真正参与到课堂建设和学校发展中来。[3]

3.合作的障碍

(1)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成长乐地,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都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影响家校合作的家庭因素是比较复杂的,结合我国国情,大致分为“不愿”和“不能”两类,下面进行分类说明。

(2)“不愿”

一部分家长缺乏教育的意识,认为把学生送到学校,“教”的责任应该由学校老师负责,对学校寄予全部的希望,自己只要负责学生的衣食住行就好了。一小部分家长由于教育程度等因素的限制,害怕“出丑”的心理限制了家校合作。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的时间和次数也逐渐降低,关注度也递减。

(3)“不能”

影响家庭不能参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为时间、精力和财力的原因,隔代抚养、单亲家庭和贫困家庭等因素更是不容小觑,家长的社会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工作等因素也使一些家长不能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对于这些为了生计等因素,并不是漠不关心的家长,应该予以理解。

(4)学校因素

家校合作往往是由学校和教师发起的,他们在合作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这就导致了合作的连续性主要由他们决定。有些教师自认为自己是科班出身,对于教育内容、方法、进度等方面他们最有话语权,家长只要作为“旁观者”就行,家长的提案、建议只会给他们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三、合作的策略

通过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理论,对家校合作展开研究,目前家校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存在一些问题,对于促进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研究家校合作是非常必要的。

1.信息共享

(1)角色参与

家长会作为最普遍的沟通形式,已经普遍应用于实践中,家校合作的最简单的方式。通过参加家长会或者活动来了解学生的情况,共同探讨学生的教育问题,将”旁观者”的角色转变为积极参与的角色。旁观者的角色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组织工作;过度参与会扰乱学校正常秩序,过度主宰会使学生无所适从;只有积极参与的角色才会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和谐健康发展。

(2)双向沟通

随着科技的进步,通讯方式也多样快捷,学校通过通讯手段方式随时和家长沟通,实现信息共享。有一次我接到一个家长的电话,他说他儿子最近两个周末回到家中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吃饭的时间才出来,多次询问,孩子却不予理睬,他非常担心孩子。为了让家长更多、更方便的了解学生在校情况,我把学生的在校情况总结出来,以便家长周末和孩子及时的沟通。家长由什么问题可以留言,我会在晚上八点左右进行回答。一月之后,家长向我反馈,孩子和他们的沟通越来越多了,孩子还会主动帮忙做家务了。

2.双向参与

(1)教学参与

转化角色,由家长进入学校扮演教师的角色,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中来。家长无论技能、生活经验、阅历都优于学生,由家长每月到校给学生上一次特色课,将自己的特长展现给学生,让孩子们在新鲜好奇的环境下拓展知识,明确家校共育的责任,不能敷衍的认为只需要“了解学生在校表现”,适时的开展一些家长课堂,讲解教育的技巧、如何有效沟通、如何管理等知识,互相学习彼此的长处。

(2)管理参与

家长之中不乏成功人士,尤其是城市中的家长,他们都是某个公司的精英,学校要大胆的赋予家长一些管理权,可以成立家长工会,让他们参与学校一系列的教育计划之中,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建筑、教學资源的开发等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家长工会也可以向社会募捐作为活动经费。

(3)完善管理

家校合作完善管理是制胜因素,只要做到均衡发展、合理授权,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学校要授予家长知情权、监督权、决策权等,彻底打消家长敷衍参与的想法,学校方面的态度是积极和认真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其实调动家长积极参与并非易事,也适当需要一些强制性的约束条件,学校或者班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方案。

参考文献

[1]马忠虎编著.家校合作[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62-69.

[2]刘翠兰.影响家校合作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6(20):16

[3]岳瑛.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3):52—53.

猜你喜欢
家校因素家长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长错了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