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7年郑州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2019-10-21 22:49谢慧君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景观格局郑州市土地利用

【摘要】: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土地利用及景观变化反映了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关系。本文以郑州市2008、2013和2017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RS和GIS技术,ArcGIS10.2、ENVI5.3软件平台,对3期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并使用Fragstas3.3软件对分类结果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2008-2017年郑州市建设用地迅速扩张,耕地逐年减少,林地呈逐渐增加趋势,水体和其他土地变化不明显,耕地占据主导地位,建设用地也显示出其具有的一定地位 2)建设用地和林地最大斑块指数逐年增加,破碎度较高,并呈现向四周蔓延趋势 3)各景观形状逐渐呈现复杂化趋势,建设用地和耕地聚集程度较低。

【关键词】: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Landsat 郑州市

土地利用反映了人类生产生活中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是研究城市化发展和变化的重要指标。近十年,随着社会进步,地资源需求也随之增加【1】,令郑州市土地利用/覆被和景观格局迅速发生变化。本文利用RS和GIS技术,对郑州市3期遥感影像数据采用最大似然法监督分类,并结合目视解译得到较高精度的分类结果,最后结合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探讨了近十年来郑州市土地利用/覆被和景观格局变化情况,对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协调生态与经济并进具有重要意义【2】。

一、研究区概况

郑州市位于华北平原的南部,河南省中部偏北【2】,地理位置位于112°42'-114°14'E,34°16'-34°58'N。郑州市的东南部有平原,西部是嵩山,所占土地总面积7446.2km2。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雨量小,夏季雨量大,秋季日照长,冬季严寒。其年平均气温在14~14.3℃之间。

二、数据来源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本文采用的数据有郑州市矢量边界和遥感影像数据,矢量边界数据来源于全国基础地理数据库 遥感数据主要由地理空间数据云(http://www.gscloud.cn/)landsat系列陆地卫星提供1景2008年TM数据及1景2013年和1景2017年OLI数据。

(二)数据处理方法。本文在ENVI5.3软件的支持下对3期遥感影像进行波段组合【3】,TM数据采用5(R)、4(G)、3(B)波段组合、OLI数据采用7(R)、5(G)、2(B)波段组合,并进行几何校正、大气校正以及影像裁剪等数据预处理【4】,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再将土地类型分为5类,并进行精度评价 接着,将分类后结果在ArcGIS中进行转换和统计分析。最后,将整理好的矢量分类数据在Fragstas3.3中进行景观格局分析。

三、结果分析

(一)、解译方法与精度评价。最大似然法与其他分类方法相比具有易于识别训练样本,分类精度高,速度快等优点,因此,本文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监督分类。根据3期数据的分类结果做出混淆矩阵【4】,2008、2013和2017年的总体分类精度都在92%以上,kappa系数均大于0.89,因此,本文中进行的监督分类精度较高。

(二)、景观格局分析。在Fragstas3.3中进行景观格局分析【5】,选择以下指标进行评价。1)PLAND指数,能描述景观丰富度。近十年,建设用地在迅速增加,林地在逐年明显增加,耕地逐年减少,水体和其它土地变化趋势不明显 2)最大斑块指数(LPI),有助于确定景观的模地或优势类型等【6】。建设用地和林地均呈逐渐增加趋势,耕地、水体和其它土地均呈减少趋势。通过PLAND和LPI表明在发展进程中耕地占据主导地位,人类在耕地上活动频繁,其次随着经济发展,建设用地也显示出其具有的一定地位 3)斑块数目(NP),用于描述景观的破碎程度。其它土地类型变化不明显,其余各景观的NP指数均在逐年增加,其中建设用地和林地在2013-2017年分别增加了824斑块和734斑块。这表明建设用地和林地破碎度較高,由于城市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起到较大的影响 4)景观形状指标(LSI),能够综合量化各景观地类与整体的聚集或离散程度,值越大,离散度越大。2008-2017年建设用地和耕地呈现逐渐增加趋势,林地、水体和其他土地在2008-2013年呈现下降趋势,在2013-2017年呈现增加趋势。表明建设用地和耕地聚集程度较低,这与在近十年来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促进生态发展等因素有一定关系【7】。

【参考文献】:

【1】 袁先强, 王鹏, 闰吉顺, 卫亚星. 大连市近20a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研究[J]. 地理空间信息, 2017.

【2】 李辉, 王磊. 河南省土地利用/覆盖景观格局变化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 2012.

【3】 王航, 秦奋, 朱筠, 张传才. 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演变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7.

【4】 赵玏洋.近年来升金湖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分析[J]. 测绘通报, 2017.

【5】 叶红, 张廷斌, 易桂花, 罗琳玲, 黄祥麟, 申一林. 近15年郑州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8.

【6】 顾刘阳, 张永福, 朱小强, 赵坤城, 郭家新. 基于遥感与CA-Markov模型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模拟及其驱动力研究[J].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7.

【7】 张月, 张飞, 王娟, 任岩, Abduwasit Ghulam, Hsiang-te KUNG, 陈芸. 近40年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干扰度时空动态及景观格局变化[J]. 生态学报, 2017.

作者简介:谢慧君(1995—),女,汉族,四川资阳人,硕士,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研究方向:信息技术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景观格局郑州市土地利用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在土地利用、能源与碳排放研究的应用
贠红松作品选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景规格局的优化
郑州市发展战略创新与重构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留用地安置制度分析及完善
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大都市边缘区土地利用规划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近十年我国城市景观生态学研究新进展
鸭绿江口滨海湿地保护区景观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