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主题班会活动设计:“认识自己 为我著史”

2019-10-21 22:49王登文杨麟麟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

王登文 杨麟麟

【摘要】: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之本,是中华民族永恒的教育价值追求。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践行立德树人理念?本案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融入历史学、心理学学科知识,结合半期考试契机,通过学校、家庭、学生共育机制,引导学生审视自我,涵养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品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活动育人 认识自我 发展需要 立德树人

一、活动背景

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内容的增加以及个体班级地位的变化,部分学生适应能力稍差,容易感到不安、自卑、迷茫、烦躁。长期负强化,不免会产生懈怠的心理,甚至迷失自我。半学期以来,通过教师日常观察和成长记录,部分学生暴露出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低效、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等问题,急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力求尽早进入学习状态。高中首次半期考试过后,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内心受挫,较多呈现出茫然无措的状态,在学习上也缺乏内动力。同时,高一学生十五六岁的年龄,自我认知不断增强,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但又缺乏理性思考和科学指导,个人生涯规划模糊多变,对社会事物认知单一且往往比较极端。

基于以上背景,我们将历史学、心理学与德育教育结合,设计了“认识自己 为我著史”主题活动方案。引导学生深刻审视自我,准确认识自我,明晰学习生活的方向和路径,切实推进生涯发展教育。

二、活动目标

通过主题班会系列活动,一是引导学生正确分析个人学习生活状态,从日常学习生活具体出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二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生活观,进一步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内动力,克服浮躁、茫然无措的不良状态 三是引导学生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强化个人责任感,初步学会科学规划个人生涯发展,科学认知社会事物。

三、设计思路

班会活动是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主要形式,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一是解决班级常规管理中暴露的问题,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是强化学生思想教育,提升学生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 三是“致良知”,以核心素养、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

如何才能确保班会活动取得实效?核心即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具体而言,一是准确分析掌握学情,并以此为指导,确定活动主题和灵魂 二是活动过程坚持“主动、生动、互动”,设计环节让学生主动參与,创新形式增加活动生动性,强化师生、家校互动 三是做好活动延伸和结果运用。

本活动方案以半期考试为契机,针对学生暴露出的学习、行为等方面问题,结合学生认知和人格发展规律,深刻剖析学生人格发展和认知发展的3层发展需要:成长性需要、维持性需要和缺失性需要,充分分析掌握学情,进而明确此次活动主题和力求实现的目标。

3层发展需要 本班学生发展需要的具体表现

本活动方案在前期活动准备、主题班会及后期小活动中,设计了学习状态问卷测评、家长代表采访、情景穿越、小组讨论总结等环节,努力丰富活动形式,增加师生互动、家校互动环节,提升学生的活动参与度。

主题班会结束后,设计了学生对家长的回应活动、小组讨论总结等延伸小活动,尽可能延长和放大活动积极效果。

四、活动准备

(一)前期“小活动”

1.学习状态测评——我的状态,我知道。

教师通过日常观察记录,设计学习状态测试问卷,由班干部组织学生通过问卷测试打分。让学生根据测试小问卷,自主分析感知自己的学习状态,直面最真实的自己。

2.班干部分组采访家长代表——孩子,我想对你说。

组织班干部采访学生家长代表,录制视频短片,让同学了解父母的辛苦付出,感知父母眼中的自己,感受父母的殷切希望。

3.重温自己的承诺——那些目标,我还记得吗?

由班干部组织同学默写个人入学时的目标,让同学再次重温自己的雄心,牢记初心,在内心埋下学习动力的种子。同时,与主题班会课上展示的学生成长记录袋中最初写就的雄心壮志进行对比,在部分同学心中产生强烈的反差碰撞。

(二)材料准备

1.教师准备学生成长记录袋。

2.组织班干部制作家长采访短视频、学生日常学习短视频、主题班会PPT及其他网络短视频材料。

五、主题班会活动过程

(一)穿越情境设定:谁为我著史?

导入课程:请同学设想30年后,自己已功成名就,一名历史学家(由老师扮演)试图为同学写一部传记。历史学家分别采访了同学的父母、曾经老师和朋友,并找到了同学高一的成长记录册,并以此为同学书写了这段历史。

教师:请问同学们,这段历史是谁书写的呢?

同学A:历史学家写的。

同学B:曾经的老师写的。

同学C:我们自己写的。

教师:是的。从文字上来说,是历史学家根据采访和成长记录册加工写的,而成长记录册是曾经的老师写的,但老师也是根据同学当时的学习生活如实记录的,所以大家说的都对。那么,归根结底,历史是谁写的呢?

同学:归根结底,历史是我们自己写的。

设计意图:借用情景穿越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通过历史书写的问题,引导同学内心认同,自己的历史是自己书写的,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树立正确的学习生活观,进一步端正学习动机,在内心埋下学习种子。

(二)展播家长采访视频短片。

教师:同学们,这是我们之前采访的几位同学家长代表,看完视频短片你有什么感受吗?

同学A:我觉得父母都很不容易,为我们的学习生活付出了很多艰辛。

同学B:视频里有我的爸爸,他从来没这么鼓励过我。我真的很感动。

同学C:我觉得自己有点对不起父母,他们辛苦付出,而我还经常惹他们生气。

教师:同学们都很真诚。我们平时学习确实很辛苦,但我们有时却忘了父母比我们更辛苦。每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可能不一样,但我相信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我们每个孩子都比他们过得好。所以,当我们感到困难,想退缩放弃的时候,想想我们父母的付出,想想默默支持你的他们。

设计意图:通过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展播家长采访视频,表达家长对同学的鼓励,让同学感受家长的辛苦付出和殷切希望,激发同学内心的感恩之心,用亲情的浇灌,让内心种下的种子生根发芽。

(三)展示班同学学习状态自我测评结果及日常学习状态视频展播。

教师:之前大家都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了测评,刚才也看到了一些同学学习状态,大家扪心自问,你满意现在的自己吗?

同学A:我自己学习状态不好,我不满意。

同学B:我也觉得自己没有全力以赴,觉得很忏愧。

同学C:我有时候上课睡觉,还抄同学作业,我觉得对不起自己和父母。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状态的测评分析和展播,暴露同学内心和现实中的矛盾,引发同学个人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改变。

(四)那些目标,我还记得吗?

选取6名同学入学之初成长记录袋中写下的目标,与课前重温的目标相比较,其中相同的和不同的各一半。

教师:同学们,很高兴我们一些同学还记得自己最初的目标,但也很遗憾,我们有的同学已经忘记了。那么,你还记得曾经自己许下的承诺吗?

设计意图:通过最初目标的前后对比,引导学生重温学习的初心和雄心,与当前的学习状态等形成最强烈的反差刺激,唤醒内心最强烈的学习愿望。

(五)播放台湾梦骑士视频《人为什么活着?》

教师:同学们,视频中的骑士为什么活着啊?

同学:为梦想活着。

教师:同学们,当我们已经忘记自己曾经的承诺,忘记自己曾经的梦想的时候,这群80多岁且患有重病的老人,还在坚守自己最初的梦想。香港导演周星驰曾经有过一句台词:人如果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分别?你们愿意一辈子做一条咸鱼吗?

同学:不,我们不愿意。

教师:好。让我们记住刚才的承诺,我们不要做咸鱼,我们要做追梦人。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人为什么活着?》,让同学直观的感受别人对梦想的执着,激发内心的感动和共鸣。从正面对同学进行鼓励和引导,滋润内心的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学习激情和动力调节至最高点。

(六)我要怎么做?

教师:同学们,俗话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那么,我们如何行动呢?

同学:······

教师:我们都知道,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所以,当我们不知所措的时候,就从最简单的点滴开始。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比如以下这些情境:

情景一:早读时间已经到了,你该做什么?

同学:拿出早读课本,开始早读。

情景二:英语课预备铃已经响了,你该做什么?

同学:回到座位,拿出英语课本、笔记本,安静等老师来上课。

情景三:数学课下课了,但老师刚讲的一道题你还没懂,你该做什么?

同学:自己回忆老师怎么讲的,实在不懂再请教旁边同学,如果同学也不懂,那就去请教老师。

情景四:晚自习已经开始了,你该做什么?

同学:回到座位安静做自己的事。先把白天老师讲的知识点简单复习一下,再认真把各科作业完成,最后抽时间预习明天的功课。

教师:很好。同学们都初步学会了如何正确把握时间,如何自主学习,我们的逐梦之路成功了一半了,剩下的一半,就让我们一起携手前行,不抛弃、不放弃。

设计意图:在学生内心学习愿动力最强烈的时候,他们迫切希望改变,教师则需要引导他们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但这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对学生而言难度和挑战较大。为避免“假大空”和“喊口号”,我们从小处着手,以一天的学习生活为线索,创设具体情境,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便于引导学生如何正确把握时间,如何自主学习,如何规范行为习惯等。此时,教育的效果应该是最佳的。

(七)教师小结

每个人活着都有自己追逐的梦,每个人都是自己历史的主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不管曾经的你怎样,我们最关注的是现在的你,最关注现在的你如何成就未来的自己。莫愁前路无知己,在逐梦的路上父母、老师、同学我们一路同行。

六、主题活动结果延伸运用

(一)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组织班干部对部分学生进行采访,对家长的采访视频予以回应。一是表明学生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态度 二是搭建学生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彼此相互理解和支持,让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 三是为下次家长会准备材料。

(二)小组携手前行——一个都不能少。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对比分析活动前后本组同学的变化,正确分析活动教育成果。一方面,通过小组监督激发小组正能量,以集体的力量促使个体的转变 另一方面,对每个同学进行内心强化,增强小组和班级凝集力,从根本上打造良性的班级整体。

七、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对学情的分析把握比较准确,活动目标和思路清晰,活动形式丰富,学生参与度较高。活动通过“敞现”“辨析”“選择”“生成”四个环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分析问题,做出选择,最终生成正确的学习生活观,积极养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基本实现了活动预定目标。但此次活动理论性较强,生涯发展教育方面仍处于浅尝辄止,对部分学生刺激不够深刻,教育效果还需进一步挖掘强化。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价值追求,体现在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方面面。从教育内容上,我们要积极拓展国家三级课程体系,丰富校本课程。在教育形式上,我们进一步转变师生课堂地位,从单向的教师讲授,到师生双向互动,共同建构学习过程。同时,积极挖掘家庭、社会、学生资源,积极构建多元共育机制。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无数教育者在立德树人的路上前仆后继,不甘平凡的我们从不孤独。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载新华网2108年9月10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9/10/c_1123406247.htm)

【2】李伟胜.班主任工作的教育思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齐学红,袁子意.新编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李家成,王晓丽,李晓文.“新基础教育”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田恒平,汪丞.班主任理论与实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
坚持“立德树人”的有效策略分析
“互联网+”时代民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探析
高校体育与立德树人研究
钢琴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立德树人
夯实基本功,做立德树人的中职班主任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求新求实求突破 考师考生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