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译制对外发展路径

2019-10-21 15:00田烁琪
青年生活 2019年18期

田烁琪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国产影视剧就已经开始了对外传播。尤其是2013年,习近平主席出访坦桑尼亚时谈到了正在坦桑尼亚热播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立即在国内外引起了热烈反响,也让中国的影视译制剧“走出去”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中国译制业作为一种文化创意产业,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进来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本文以如今译制片遭到的困境作为切入点,探讨了使中国影视文化更好地“走出去”的路径,共同打造具有中国品牌的“中国译制”。

关键词:中国译制;译制片;走出去

一、译制的文化性

如果把译制作为一个核心概念,把经过译制的产品作为文化消费品,那么译制就具有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属性。因为译制不仅是一个艺术问题和技术问题,它还是一个生产管理问题。从不同的功能看,译制是一种文化事业,也是一种经济产业,所以它兼具事业和产业的双重属性。这样,所谓引进译制片、民族语译制片和对外译制片则成了译制产业在打造同一品牌所开发出的三个品种。我们打造的品牌就是“中国译制”。

译制是一种文化,译制片的传播不仅产生娱乐消遣的效果,而且发挥精神文化的功能,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生产,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存在与发展必然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中外影视交流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影视作品将更多的走向世界,译制的模式也从单一的输入型逐步走向既有输入又有输出的双向互动型。今后,中国的影视作品要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产品,译制工作者要把这些作品的中文话语翻译成外国朋友可以理解和欣赏的外文话语,使之成为国际化的审美对象。

二、译制片困境

从宏观上讲,我国的译制不属于市场竞争的范畴,而是由国家统一管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指定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进出口公司为唯一电影进口影片的译制行政管理和技术审查,并与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共同承担进口影片的发行。译制片片源分配采取的仍然是计划方式,即电影译制单位没有选片的自主权,只能按照译制影片的长度从发行公司获取译制资金。

这就造成了一部译制片的质量好坏,和整个制片人的利益无关,译制人从译制单位获得的报酬基本是由片子的长度来决定的,而不是质量的高低,形成了译制业缺乏前进发展的动力,一直停滞不前甚至形成下滑的趋势。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在线成为人们收看影视作品的重要方式,网络字幕也就成为了一种具有时代意义的“译制手段”。字幕组的起源是因为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网民意识到,很多优秀的电视剧、动画、电影都是来自欧美、日韩的作品,而CCTV等有权引进节目的影视机构,一般引进国外优秀作品的速度非常慢,涉及相关的审批手续也非常繁杂,加上中国民众平均的外语水平只是一般,字幕组由此诞生。然而字幕组多数属于民间自发组织,所以,虽然不乏敬业精神,但是往往缺少必要的制度,字幕组中的译者水平参差不齐,翻译的准则不统一,翻译的风格存在差异,就会出现很多错译、乱译、漏译的问题,导致给不同语种的观众造成困扰,容易造成文化间的误解,影响影视文化的传播。

总结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译制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生产,它的存在与发展必然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当今国际化的形式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影视作品的对外传播是传播本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未来的译制研究中,中文影视剧进行外文字幕翻译的问题,将越来越成为译制界和翻译界乃至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新的话题。

三、译制片更好的“走出去”

1、减少文化折扣,保持民族差异性

霍斯金斯和米卢斯在1988年发表的论文《美国主导电视节目國际市场的原因》(Reasons for the U.S. Domina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elevision Programmes )中首次提出“文化折扣”的概念,指因文化背景差异,国际市场中的文化产品不被其他地区受众认同或理解而导致其价值的减低。也就是说,一种文化的影视剧,因为同一文化背景下的受众具有相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经历,这样的影视作品就可以产生共鸣;然而在对其文化不熟悉的受众面前,因为风俗民情、文化传统、历史背景迥异,受众就会对同一影视作品的理解力和文化底蕴等方面打折扣,从而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文化折扣”。

因此,影视译制在对外传播过程中,要找到能够突破地域空间局限的共同价值,减少因语言、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的差异所带来的“文化折扣”,同时利用好中国元素以保持民族差异性,进而激发当地观众的好奇心。

3、加强人才培养,突破人才困境

影视译制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并不是懂外语的人都可以做影视译制工作,影视译制翻译必须经过专业的语言训练和实践检验。比如,字幕的翻译除了要注意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之外,还受到很多限制,最主要的是受到字数和时间的限制。一般说来,屏幕上每次只能显示一行字幕,如果是双语字幕的话可以两行并列,而每行最多允许容纳十五个字,如何用十五个字表达完整的意思,使观众明了,是字幕翻译者面临的一大挑战。另外,只懂外语的人翻译的作品不能适应国外观众的口味。因为影视译制作为一门艺术,不仅需要语言能力,更需要对不同的影视内容有专业的理解。因此,影视翻译对译者有较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懂外语的人很多,但符合影视译制翻译要求的人才却严重不足。

中国应该通过加大影视译制人才的培养力度推动译制的质量和水平,满足庞大的中国影视作品的翻译。新时代的影视译制需要的是“专才”,不仅外语的能力强,还需要对相关背景知识有很好的储备,对国外观众的诉求有很好的把握,因此国内应设立专门的学校培训电影翻译人才。不同的影视题材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影视剧类型需求,而只有进行专业的培训,科学化的分工分组才能完成更加出色的译制片,使中国的文化更好的走出去。

参考文献

[1]麻争旗.当代中国译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2]麻争旗.当代中国译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3]马建丽,徐轶瑛.中国影视译制业市场化进程及困境[J]. 理论界 , 2011 (3) :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