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9-10-22 14:04杨丽芹
教师·上 2019年9期
关键词:古诗小学语文教学

杨丽芹

摘 要: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学习古诗,可以帮助小学生认识与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领悟深奥的语文魅力。在古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品味、理解其语言,领悟内容,体验情感,认同或挑剔其表达技巧,文章以《江畔独步寻花》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对古诗教学的看法。

关键词:古诗;教学;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6-11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5-0044-02

一、反复诵读,品味意境

古诗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其适合诵读的特点,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正说明了吟诵的作用。吟诵可以使学生感知诗词的音调美和诗词中特定的意境。吟诵得多了,还可能引发学生的想象、联想、体验和感受。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①初读古诗,读通读准:纠正读错的字词,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②想象画面,读出意境: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品词析句中感受诗的语言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③多种朗读形式: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模仿读、分男女读、全体读等,根据自己的体验读出诗句背后的情味。④有目的地指导读:在指导“留连戏碟时时舞”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加上眼神、动作,翩翩起舞地读。⑤创设情境,引导个性朗读:在“自在娇莺恰恰啼”这一句的指导朗读上,体验娇莺各种不同情绪的叫声,或婉转、或调皮、或急促、或兴奋,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

在这堂课中,学生读诗不下二十遍,不仅读的量大、面广、层次分明,而且充分地发挥了读的功能。从感知诗意到体会诗情,从感悟诗象到抒发胸臆,从 “字正文顺”到“有节有奏”,从“读出味道”到“抒发情感”,学生读得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读得有味,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

二、扩大容量,积累提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小学阶段应要求学生诵读古诗文,以利于学生的积累、体验和培养语感。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古诗量并不是很多,所以在教学这一首诗时,不应教这一首诗,而要以诗带诗,以点带面,将课堂延伸到同一类型或与之有关联的古诗教学上,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大量的古诗,了解更多的优秀的诗作。这样,学生的眼界开阔了,诵读古诗的兴趣也增加了。

再者,语文的学习需要“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课前,根据教学设计,我有针对性地布置学生预习诗人的经历,搜集与本诗有关的诗句,如描写春天的,带“千”字的,带“万”字的,带“满”字的,杜甫写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这种教学方法感觉很新鲜,因为有积累,所以能踊跃发言,积极探讨,学习兴趣很浓厚。“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远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整堂课,教师、学生发言提到的古诗多达三十余句。这么大容量的课堂,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三、整合教材,对比学习

通过整合,利用比较、映衬等方法,与学生熟悉的诗词横向和纵向联系,无疑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增强对“情”的感受力。本课的教学选择了同样是杜甫写的、同样是描写春天的《春望》来进行对比教学。围绕“你有没有发现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诗人寄托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这首诗中?你从哪里可以感受得到?”“为什么同样是写春天,有鸟也有花,而诗人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呢?”等问题展开阅读。让学生体会哪怕是相同的景物描写,也能展现自己不同的心情,学习作者这种写景方法,让景为人而生,景为情而存。

四、重视拓展,模仿作诗

古诗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感受诗境、诗情,还要进行有效拓展,引入相关素材,增加积累,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在仿写中觅得言语表达的真谛。

活动一:改写“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用“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          。”夸夸身边美丽的春景。

活动二:仿写“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用上形容词、叠词、动词。)

教师精心为学生铺设学习的阶梯,让其在体悟其意、有感情吟咏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写一两句古诗。学生跃跃欲试,饶有兴致地参与其中,无形中提高了阅读古诗文与鉴赏古诗文的水平,真正感受到古诗文的神奇魅力。“绝胜烟柳满江南”“绝胜烟柳满苏杭”“绝胜烟柳满中华”“绝胜烟柳满神州”“调皮野鸭嘎嘎叫”“归巢燕子翩翩飞”“点水蜻蜓缓缓飞”……这一系列的佳句不禁让我们感叹后生可畏啊!学生的潜力永远是我们无法估量的。

五、创设诗的情境

古诗词教学就要有诗的语言、诗的氛围、诗的感情,营造诗意的课堂,更何况该课展现的就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竭力营造诗的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课件,用优美的画面渲染诗的情感,用悦耳的音乐激发诗的想象,尤其是精心锤炼教学语言,用诗意的语言启奏诗的乐章。

教师的语言是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途径。在本课中,从导语、过渡语、描述语等,教师都精心设计,力求通过教师语言营造诗意的氛围。

课前谈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们这有远道而来的朋友,作为小主人,能不能为他们推荐一下我们身边的名胜古迹,特色美食?”

导语:“春天,万物复苏,是个充满活力的季节。你瞧,微风轻拂,万树摇绿,许多文人墨客都对春天充满了深情,说到春天,你们眼前会浮现出哪些词语?”

小结语:“这个‘满字实在好,一个‘满字就写出了这道不尽的颜色、道不尽的芬芳,真是绝妙。”

过渡语:“就是这个‘满字给我们讲述了道不尽的春色,道不尽的美,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一起去寻吧!”

评价语:“好一个‘绝胜烟柳满乾坤,乾为天,坤为地,天地之间都是春,真是气势恢宏!”……

教师精心谱就的这些教学语言犹如一座桥梁、一根魔杖,把学生徐徐地引进了学习古诗的殿堂,从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了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烘托出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古诗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句、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寻找最佳教学思路,多角度、多层次地鉴赏。只有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才能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

参考文献:

[1]徐 黎.四大环节,达成古诗教学目标[J].教师,2017(27):32.

[2]卢丽红.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5(23):22.

猜你喜欢
古诗小学语文教学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