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制造企业”共创模式冲击智能电视产业

2019-10-22 03:13王涛
中外管理 2019年9期
关键词:价格战共创低价

王涛

智能电视

的新变化表明

消费在分层

而不是简单的

升级或降级

小众化在崛起

定制化时代

也在到来

传统制造企业

对此必须予以重视

2019年的智能电视市场再次酝酿新的格局剧变。

先是华为荣耀发布首款“智慧屏”产品,仅“华为电视”概念的分量,就足以搅动市场。之后不久,拼多多也宣布加入智能电视战场。

8月17日,拼多多首批“JVC定制电视”正式亮相,第二天即上线开卖。拼多多此次不仅祭出“按需定制”大旗,而且依然以“白菜价”开拓市场。例如:65英寸4K智能大屏电视首发价仅1999元!

而8月底,一加创始人刘作虎发表文章《一加电视重新定义流畅》,“一加电视”也将在9月正式亮相。

但事情的另一面是:虽然重量级搅局者在大举入市,但是智能电视行业这两年日子并不好过。前有乐视超级电视崩盘,后有暴风电视失利。从2018年开始,电视行业就整体陷入低谷,2019年依然延续着这个趋势。据奥维云网发布的数据,2019年上半年,中国电视市场零售额规模为640亿元,同比下降11.8%。

另一个对智能电视不利的因素也在放大:据TCL的数据,如今电视机的日均开机率已经由3年前的70%下降到了2019年的30%!

在这种背景下,为何华为、拼多多、一加还要杀入电视市场?它们到底看中了什么?这轮智能电视创新潮中出现的“定制电视”“电商+传统制造企业”共创模式,能对行业产生多大的影响?对传统制造业又有哪些启示?就这一系列问题,《中外管理》采访了营销与管理实战专家孟梵。

智能电视的生机,隐含着市场的新特征

孟梵認为:当前,一个新的消费时代正在到来,那就是80后、90后甚至00后,已经成为市场消费的主体。求新、求异、个性化需求是这几代消费主体的特点,在他们眼中,电视不再是“传统的彩色电视机”,而是可以作为一幅艺术品、装饰品存在于客厅之中。加上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电视依然会是这些主流家庭消费的必需品。因此,之所以现在还有那么多企业入局电视行业,首先是这些市场需求的存在。

其中拼多多与兆驰集团共创的“JVC定制电视”合作,则体现出电视行业的渠道之变:一方面,当前传统电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增长乏力,而电商平台是电视行业保持增速的重要渠道之一;另一方面,电商竞争烈度也在加剧,为了引流、吸粉,“低价+烧钱”是常用手段,但导致电商亏损严重,所以当传统制造企业寻求与电商深度合作,共创新品时,双方是一拍即合。

注定还只是一场升级了的“价格战”

不过,尽管如此,拼多多智能电视创造智能电视行业新低价的做法,依然值得关注。

孟梵分析:不仅在智能电视领域,从2018年年底拼多多“新品牌计划”启动以来,拼多多有过不少“电商+传统制造企业”共创模式的成功案例。像锅具品牌三禾、纸巾品牌丝飘等,都有这种模式合作。

从电商与制造业融合的产业战略方向上看,拼多多这样做没有问题。主要就看当前这种烧钱竞争模式何时才能结束。

首先,从拼多多目前的规模来看,以现有的低价、烧钱方式持续发展,必然会遇到发展瓶颈,如何解决盈利的问题,是拼多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其次,主打“性价比”,不断刷新行业低价的做法,或许可以获得一定市场份额,但从长期看,会有损品牌形象,“低质低价”的印象,短时间内很难转变。

再次,电视行业的过度竞争导致利润低下,早已让家电企业苦不堪言。要知道,小米电视虽然在中国销量第一,但利润仍然不足1%。拼多多这种低价策略,对后续盈利能力是个极大考验。

而对于新一代消费人群来讲,价格早已不再是电视的核心竞争能力,品牌、功能、款式等方面才是关键。因此,拼多多能否在下沉市场取得突破并站稳脚跟,并不取决于低价,而是看拼多多的整体运营能力。

IT评论家贾敬华也认为:智能电视行业尽管近期有荣耀、红米、拼多多和一加等巨头的入局,但行业创新匮乏的现状并没有太大改变。如果没有颠覆性的创新,智能电视行业的竞争注定还只是一场升级了的“价格战”。

传统制造企业应看这四点变化

从2018年年底拼多多正式启动“新品牌计划”以来,已有近500家企业参与试点工程,至今共推出1300余款电商定制化产品,累计订单量超过7000万件。与兆驰推出JVC的电视新品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个重要的产业发展动向,孟梵认为“电商+制造企业”的合作,对整个传统制造业有四个重要启示。

第一,传统制造企业一定要拥抱互联网。因为互联网早已不再只是一个销售平台,更是一种品牌推广和市场应用的工具。比如:拼多多和兆驰在智能“定制电视”上的合作,拼多多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流量,积累了大量的消费者数据。兆驰则有出色的生产制造能力,双方结合,是典型的合作共赢模式。

第二,要对新消费人群的需求,进行进一步定位和研究。可以看到,消费在分层,而不是简单的升级或降级,小众化在崛起,定制化时代也在到来,传统制造企业对此必须予以重视。

第三,要从传统的利用劳动者的人口红利,向利用科技工作者的人口素质红利转移。要用科学与技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同时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动企业向数字化方向转型。

第四,“价格战”只能做为一时的策略使用,但永远上升不到战略的高度。因为价格战最终必然“损人不利己”。因此,打价格战必须慎重再慎重。

猜你喜欢
价格战共创低价
低价≠实惠 吃喝玩乐购,切记避开这些“坑”
共享丰收喜悦 共创美好生活
Cartoons
共创美好生活
不打价格战也能赢得漂亮! 2020年虾苗企业要打的是价值战
沉着应对价格战 创新引领行业良性发展
创新与坚持 共创黔茶辉煌明天
为什么高价总能打败低价?
复合肥低价促销是否会成常态
合理低价法在公路工程招投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