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五四运动弘扬五四精神

2019-10-23 14:17刘传玲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19年8期
关键词:五四运动主权革命

刘传玲

【热点追踪】

2019年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担当时代责任,要勇于砥砺奋斗,要练就过硬本领,要锤炼品德修为。

【热点解读】

五四运动是一场发生于北京的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广泛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201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五四运动时期,革命青年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五四精神的丰富内涵。它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抵御外侮、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激励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考点梳理】

一、导火线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二、经过

1.爆发:

①时间、地点、主力: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

②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的性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2.扩大: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3.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4.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5.意义:在这次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拓展提升】

1.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2.今天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和弘扬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爱国与进步,是五四精神的基础和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与动力。归结起来,五四精神就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追寻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命运的伟大精神。

五四精神不仅是五四青年智慧和力量的结晶,更是中国青年理想和目标的体现。今天,我们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时,也需要与时俱进,为其注入时代的特点和新的内涵。作为新一代的年轻知识分子,应当以家国为己任,提升自己关心、参与民主的能力与兴趣,提高自身修养,不仅要将参与政治监督作为自己的权利,也要将其作为自己参与国家建设的责任来看待。

【典例解析】

1.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北伐战争B.五四运动

C.西安事变D.重庆谈判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故选B。

2.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因为()

A.巴黎和会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B.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

C.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凡尔赛条约》有关知识的理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19年1月—6月,巴黎和会召开,会议缔结了《凡尔赛条约》。条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这使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故选B。

3.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B.“废除二十一条”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五四运动的有关内容。解答本题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既有反帝内容也有反封建内容,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A项不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故选C。

4.北京天安门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象征。1919年在北京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在天安门前示威演讲,他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國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故正确答案为D。

【专题集训】

1.下面漫画反映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

2.1919年,北京一群青年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我们把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称为()

A.五四精神B.长征精神

C.红岩精神D.井冈山精神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中,天安门是一个特殊的“见证者”。在它见证的1919年5月4日的游行示威中,青年学生喊出的口号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4.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材料中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

A.维新思想B.三民主义

C.马克思主义D.毛泽东思想

5.青年学生是爱国的先锋。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要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据此指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这一新革命方法的得出是总结借鉴了哪些革命的经验教训?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到“民间去”?这一举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6.阅读以下某年5月大事记,回答问题。

4日,北京大学等学校3000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举行游行示威,遭到军警镇压。

5日,学生请校方出面救人。警察总监答曰:无权释放。

8日,总统要求审判学生,整顿学风。

9日,蔡元培辞去北京大学校长之职。

10日,32名学生受审。

13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校长同时上交辞呈。

14日,政府命令武力镇压学生活动。

19日,北京所有大专学校的学生拒绝上课。

20日,全市所有的中学也开始罢课。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大事件发生在民国多少年?今年是该事件爆发多少周年?其性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指出当时学生的两种主要斗争方式。

(3)根据材料,指出当时政府、校长对学生活动分别做出了哪些反应?该事件结果如何?

参考答案

1.C 2.A 3.B 4.C

5.(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巴黎和会上日本取得管理山东的权利)。目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核心:爱国主义。

(2)方法:依靠下层人民,走俄国人的道路。革命:辛亥革命、十月革命。

(3)原因: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影响:促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继承和发扬:爱国、探索创新(与时俱进)、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等。

6.(1)民国八年。100周年。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集会示威、罷课抗争。

(3)政府:逮捕、镇压学生;校长:支持学生抗争。结果: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猜你喜欢
五四运动主权革命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主权
中国的出行革命
九三学社中央“五四运动与九三学社缘起”研讨会在苏州举行
粉红革命
中国首个钓鱼岛主权馆在刘公岛开馆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95年前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数十国扎堆宣示海洋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