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助力精准扶贫的路径分析

2019-10-24 08:55盛继丹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23期
关键词:保险业精准扶贫农业

盛继丹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推进“精准扶贫”。保险业以风险保障为立业之本,是一个具有扶危济困特征的行业,直接面向广大贫困人口和社会弱势群体,与扶貧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保险作为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有助于增强贫困人口的风险抵抗能力及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以保险业精准扶贫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分析风险保障需求,探索保险业助力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保险业;精准扶贫;农业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3-0031-02

引言

保险作为人类生产生活中不断总结出的先进产物,保险业助力精准扶贫有着独特的优势,在保障人类生产生活及防止人们致贫返贫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保险业全面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源于2016年5月保监会与国务院扶贫办印发的《关于做好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自此,政府越来越重视保险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保险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力量。保险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与“稳定器”。保险业助力精准扶贫,既是保险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保险业应有的使命与担当。保险机制在精准扶贫中具有重要的杠杆放大、风险保障、增信融资等作用,在扶贫工作中引入保险机制,有利于统筹利用社会资源、放大财政扶贫资金效用、改善贫困地区金融生态,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对完善精准扶贫政策体系、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意义重大[1]。

一、精准扶贫的现状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概念以来,围绕精准扶贫,我国大力推进为贫困户建档建卡工作,详细记录贫困人口的信息;加大驻村工作队伍选派力度,为贫困人口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管理,专款专用,使得扶贫款对接贫困人口,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的准确度。在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努力下,精准扶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贫困人口数量上看,2012—2018年,我国贫困人口减少近8 300万人;从贫困县数量上看,2016—2018年,我国共有53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

二、保险业参与精准扶贫存在的阻力

(一)贫困地区对保险认识不足

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贫困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因此,贫困人群对于保险的认识不足,许多农民的观念还很传统,习惯于自己承担风险,对购买保险的保费支出有抵触心理,没有把保险当做分散风险的工具,保险的作用在贫困地区并没有发挥出来。

(二)贫困地区保险机构网点覆盖率低

贫困地区人们的保险意识淡薄、参保意愿不强,保险机构出于成本考虑,在贫困地区设立的保险机构数量较少,网点覆盖率较低,保险服务机制不健全;同时,由于农村的保险产品经营主要靠网点开展,线上产品推广率低。因此,在贫困地区保险机构的经营状况较差,保险业参与精准扶贫的积极性不高。

(三)针对贫困地区的保险险种有限

由于农村保险市场发展缓慢,长期以来,保险公司的工作重点一直没有放在农村市场,与农业保险相关的产品品种相对较少,现有的产品多以传统农业保险为主,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不足,针对贫困地区特点开发的保险产品严重匮乏,保险业并未很好地为农村服务[3]。

三、保险业助力精准扶贫的主要路径分析

(一)农业保险扶贫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5.9亿,绝大多数贫困人口生活在农村,因此农业问题的解决是改善民生的关键。农业生产面临的灾害风险系数较高,对于农户来说,一旦遭受自然灾害,经济损失将非常严重,尤其是贫困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较薄弱、农业现代化程度较低,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灾害是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农业保险扶贫是非常必要的。

农业保险扶贫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传统农业保险,主要包括种植业保险和养殖业保险,两者均是为产量、成本提供保障。其中,种植业保险包括粮食作物保险、经济作物保险、林木保险等,养殖业保险主要包括牲畜保险、家禽保险、水产养殖保险等。种植业保险可以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对贫困农户种植生产的威胁,养殖业保险可以有效化解疫情、疾病带来的养殖风险,从而保障贫困人口养殖的收益。二是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主要承保因市场价格跌落可能面临的收益损失。在市场经济中,农产品的价格受到国际农产品供给量等很多因素影响,而我国保险业并没有开展大规模的针对农产品市场价格的风险。开展蔬菜、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是对传统农业保险的一种有效补充,可以分散贫困农户面临的市场风险,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对贫困农户脱贫有促进作用[4]。

(二)大病保险扶贫

因大病而产生的高额医疗费用,往往是致贫返贫的主要因素。虽然我国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参保人数逐年增多,但由于保障水平较低,并不能解决高额的医疗费用。大病保险是对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鼓励大病保险扶贫,可以由财政给予贫困户一部分保费补贴,其余部分保费由贫困户自己承担,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商业重大疾病保险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最大程度地为城乡居民提供大病医疗保障服务,解决患者面临的经济困境,是减贫脱贫的有效措施,因此,开展大病保险扶贫是非常必要的。

(三)民生保险扶贫

为更好地解决各种民生问题,保险业参与精准扶贫主要可以从住房、医疗、教育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领域着手。一是农村住房保险,以农民居住用房为保险对象,农户自愿参保,保费由参保农户和财政补贴两部分构成,当发生合同约定的灾害或事故时,保险公司对损失予以补偿,从而提高农户的抵御灾害、事故的能力,加强贫困农村减灾救灾的能力建设。二是扶贫小额人身保险,面向特定贫困人群,针对其面临的风险特征、支付能力、文化水平等因素,是保险公司提供的保费相对较低、保障水平适中、保单通俗易懂、手续简单的一种特殊保险产品,提高贫困人群的抗风险能力,当发生意外时可以将保险金用于生活自救和再生产。三是教育扶贫,保险机构可以直接为贫困地区学校或贫困学生提供教育金,鼓励商业保险公司为贫困学生家庭提供助学贷款保证保险,为贫困家庭子女提供更多受教育的机会,解决贫困家庭学子上学难的问题。

(四)增信融资扶贫

增信融资扶贫,主要是指保险业通过信用增加和直接投资的方式参与扶贫。由于贫困地区及贫困家庭的经济基础薄弱,可以质押或抵押的财产较少,所以想要进行融资比较困难。保险业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为贫困地区及贫困家庭提供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和农业保险保单质押等特色保险产品来增加贫困家庭的还款信用,使得贫困家庭资金盘活,提高生产能力,从而改善贫困人群融资难问题。保险业开展增信融资扶贫项目还需要银行和政府的支持,农户贷款风险由保险公司和银行共同承担,一旦风险发生,政府给予相应比例的损失补偿。只有政府、保险、银行三方共同合作,增信融资扶贫的顺利进行才能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  江洁.金融创新与精准扶贫:基于保险业典型案例的分析[J].中国财政,2018,(16):46-48.

[2]  赵明君,周新.精准扶贫现状及建议——基于保险扶贫角度[J].辽宁经济,2019,(5):19-21.

[3]  卢柯帆.保险助力精准扶贫的现状与路径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7,(12):115-117.

[4]  项俊波.助推脱贫攻坚保险业在行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9-41.

猜你喜欢
保险业精准扶贫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2018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8万亿元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