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的力量》:草原文化的艺术叙事彻

2019-10-25 01:51勒格尔

勒格尔

摘 要:《苍天的力量》是由蒙古国艺术家制作、发行的一部长篇电影,塑造了成吉思汗这一光彩照人的伟大英雄形象,再现了十三世纪草原民族的历史生活和精神追求。最重要的是电影通过镜像语言诠释了草原文化的精神特征,具体的就是英雄伟力:草原文化的人格榜样;“腾格里”崇拜:草原文化的精神信仰;开放与豁达:草原文化的处世哲学等三面内涵。正是上述原因,使得《苍天的力量》成为我们考察草原文化的“有意味”的艺术文本。

关键词:《苍天的力量》;草原文化;英雄伟力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8-0049-04

蒙古国导演B.Baljinnyam及其艺术团队拍摄的三集长篇电影《苍天的力量》,无疑是富有浓郁草原文化底蕴的历史大剧。它生动地再现了13世纪草原蒙古部落之间交手交心、碰撞融合、走向民族统一的历史,选取十三翼之战、剿灭塔塔尔部落、创建蒙古帝国等典型事件为主要情节,讲述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苦难的童年,奋进的青年,以至统一蒙古诸部、成为草原大汗以及西征逝世的波澜壮阔的伟大人生历程。电影以蒙古国的视角塑造了成吉思汗的英雄形象,成为一部草原民族的英雄史诗。

关于草原文化的产生及其影响,吴团英先生指出:所谓草原文化,就是世代生息在草原这一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的历代不同族群的人们共同创造的文化。它具有显著的草原生态禀赋,又蕴含着草原人们的智慧结晶,包括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基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宗教信仰、道德情操等。可以说,草原文化是一种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形态,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文化形态之一。①千百年来,蒙古民族以其自身的发展,从民族融合、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意蕴等方面为草原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成为草原文化精神的创造者与传承者。而《苍天的力量》则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草原文化的生成史,成为我们考察草原文化精神内涵的“有意味”的艺术文本。

一、英雄伟力:草原文化的人格榜样

草原民族崇拜英雄,礼赞英雄,英雄主义是草原文化一以贯之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浓缩,是草原民族文化精神的典型特征之一。②如果说儒家文化熏陶下的英雄是有着高度道德自觉、践行仁义、强调真心诚意、尊重社会规范的人格典范,像救民于水火的大禹、舍生取义的荆轲、以统一天下为己任的岳飞、忠于故国、杀身成仁的文天祥,以及变法救国敢于牺牲的谭嗣同等等,那么草原文化滋养下的英雄则是那些坚韧顽强、尚勇尚力、奋发向上的杰出人物,他们更倾向于通过自我的伟力,改变周围的世界,成吉思汗就是这样的草原英雄。

《苍天的力量》塑造成吉思汗最重要的英雄特征就是坚韧顽强。影片描述了铁木真第一次独自领导的十三翼之战的过程。尽管铁木真失败了,但他并不气馁,而是大胆重用在战争中射伤他的死敌——哲别,壮大了自己的队伍,提高了部队的作战能力,为打赢下一次战争做着积极的准备。这种“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的顽强精神正是成吉思汗走向成功、成为英雄的关键因素之一。12世纪的蒙古草原上,六个部落并存,各个部落在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奉行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也速该死后,乞颜部落四分五裂,面对泰赤乌的追杀,少年铁木真在炎热的夏天躲进羊毛堆里逃命。不论是在少年时期还是成为部落首领后,铁木真的身上一直体现着这种坚韧顽强的精神,这也是他后来为何取名“成吉思汗”的原因。对于“成吉思汗”的名字,达·策仁索德诺木说:“波斯拉施特对该名词的解释总体来说是正确的。‘qing这一词在蒙古语中是‘坚固的意思,‘qinggis是它的复数形态。”(汉语将其拼作“成吉思”)。也有人解释说“qinggis”是古代蒙古语。如宝音贺什格在《〈成吉思〉名称考》中说“成吉思”一词在厄鲁特方言中是常用词,在民歌中有“qig u-rusgaltai chagan usun”这样的唱词。在《祭火颂》中有“qinggis qilaun”这样的词句,也有“成吉思”是“平定巩固”之意的解释。③在《苍天的力量》第三集中,晚年的铁木真在回顾自己的人生时说:“我的一生十三岁开始带兵打仗,共打了七十五仗,其中面对了十二次挫折。”由此可知,成吉思汗身上那种在挫折与失败面前从不气馁,“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的坚韧顽强精神。可以说,从成吉思汗的生活经历、处事态度以及名字的选择中,无一不体现着他坚韧顽强、百折不挠的草原英雄气质。

《苍天的力量》还礼赞了英雄所具有的尚力尚勇的品格精神。在文化习俗方面,草原文化崇尚气势威武、热情激荡,而中原传统文化则倡导保守、平和的中庸之道。在行为方面,如同古代欧洲文化一样,草原民族喜好冒险,“怕野狼就别养家羊”的民谚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④蒙古族这种崇尚气势威武和冒险主义的精神,表现在成吉思汗身上就是尚力尚勇、英勇善战、征服草原、统一大漠。十三翼之战中,尽管哲别射伤了他的脖子,但哲别敢作敢当,主动承认,因而得到了成吉思汗的原谅和器重。哲别之所以好汉做事好汉当,不畏生死,是因为他有一颗勇敢的心,成吉思汗赞尚他这种力量和勇气。不仅如此,成吉思汗更是不怕失败,敢于冒险的代表,《苍天的力量》浓墨重彩地讲述了十三翼之战、消灭塔塔尔、出战金国等五场战争,每场战争都见出成吉思汗大无畏的精神和攻无不取、战无不胜的勇气,电影很好地诠释了草原文化这种英雄人格的精神内涵。

再有,《苍天的力量》还刻画了成吉思汗奋发向上的性格。影片中,成吉思汗在攻打金国之前就说这已经是第四次攻打金国了。如果成吉思汗的身上没有奋发向上的性格,怎么会多次攻打金国,而且越战越勇呢?同时,成吉思汗又是善于学习的,在占领金国城池后,成吉思汗立即派人学习火球的用法,以迎接下一次征战。这种向失败的对手学习的气度和为下一次征战积极准备的思想也说明成吉思汗不甘于现状、积极进取的心态。“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使得游牧民族养成了好奇、冒险、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性格,他们在不断地寻找机会,也在不断地创造机会。在这种寻找、创造机会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出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靠着这种精神,蒙古人不仅为自己开拓了生存之路,也为部落、民族、家庭开拓出了发展壮大之路。⑤这种开拓进取的性格在成吉思汗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统一乞颜部落后,壮大部族,称霸草原。同时,他并不满足于对草原的统治,不断西征,开疆拓土,擴大版图。所以说,成吉思汗是一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草原英雄。

作为草原文化的英雄典型,成吉思汗用他一生的征伐和铁血完成了草原英雄的丰功伟业。作为迥异于汉文化中那些忍辱负重、追求仁义,内心有过多道德负荷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具有鲜明的草原文化精神气韵。可以说,正是草原文化的滋养,才造就了成吉思汗坚韧顽强、开拓进取的性格,成就了他统一部落、称霸草原、东方崛起的壮举;也正是草原文化,天然地规定了与中原汉民族关于英雄的不同认知。

二、“腾格里”崇拜:草原文化的精神信仰

众所周知,草原文化是以游牧为生产方式的文化形态,而游牧生产是最具生态意识的生产方式。以这种方式为生计的人们,不但将人当作自然的一部分,而且将自然当作敬奉的对象,以一种敬畏和爱慕的心情崇尚自然、护卫自然。⑥因此,“腾格里”——“天”被草原民族视为至高无上的神,能够主宰自然和人类社会,是草原文化的精神支柱。

“腾格里”是对日、月等天体和天象崇拜的信仰体系,是世间一切事物的合法根源。阿兰豁阿的传说中著名的“感光生子”的故事,就将阿兰豁阿在丈夫死后生下的三个儿子解释为天赐。这一点与传统汉文化中阴阳和谐的地方可以生万物的观念有着相似之处。这就是《苍天的力量》表现的是成吉思汗一生的英雄史,却命名为“苍天的力量”的原因,旨在说明成吉思汗的成功不仅是他具有雄才大略,更因为是上天赐予了他力量。“苍天的力量”用蒙语写为“tengerin kuchundur”,“扎奇斯钦先生在《〈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一书中将‘tengerin kuchundur一句翻译为‘蒙天地增加力量。”⑦电影中,扎木合与王罕对铁木真发起了战争,铁木真在与部下商量对策的时候,自信地说“这一仗,上天要让我们赢”。铁木真这么说不仅鼓舞了士气,同时进一步确认了天是一切事物的合法来源。

“腾格里”崇拜虽然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但它与中原汉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迥然有别。一方面,二者都讲君权天授,尤其是草原民族要通过萨满在天与人之间进行沟通,通过萨满的宣布才能成为一个地区或部落的大汗。而在传统汉文化中,是皇帝直接与天进行沟通,因为只有能够了解天意,才能成为真龙天子。如《苍天的力量》中,铁木真为了能够通过萨满豁尔赤的帮助当上蒙古乞颜部的大汗,与豁尔赤商议,以万户的官职和让豁尔赤选取全国三十位美女为妻的前提,才得到豁尔赤的帮助。而传统汉文化中,最初是由王来发布天的旨意的,即与天沟通的活动必须由王来完成。如《论语》中《尧曰》在描述尧舜禹禅让时曾说:“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厥中”。就是在说因为禹能够亲自掌握天文,才得以继承王位。另一方面,草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注重对力量的崇拜,而中原文化中更讲究中庸和人伦道德。草原人民举行萨满活动、祭天祭火祈求苍天,其最终目的是获得力量,然后用人的力量去振兴部落。例如扎木合在发动十三翼之战前要杀马祭天,就是要祈求上天给予自己力量,征战胜利。又如成吉思汗在抢回孛儿帖后,举行祭天活动以感谢上天赐予他以力量,成功抢回了妻子。可见草原文化“天人合一”的观念中对于上天之力的崇拜。但是在传统中原文化中,儒家继承了早期的天命观,如文王至德施人、以德配天。又如《说文》中“王通天、地、人”,就是强调有天命还要有德于民才能称王。可见,草原民族所讲的“天人合一”主要是指君权天授、崇拜天的力量,用上天的力量来壮大自己,以及对天的敬仰。

草原文化中的“腾格里”信仰还体现在崇尚自然的生态文化中。吴团英指出:“崇尚自然,就是草原民族敬畏自然、珍爱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概括,体现了草原民族与自然环境的息息相通、和谐共荣的亲密关系。”⑧游牧生活对于自然环境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使草原民族对大自然形成了敬畏之心。《苍天的力量》中,成吉思汗带领部落与扎木合分开放牧时有一处细节描写,就是牧民们在收拾好自己的庐帐离开草原时,不留一点儿垃圾和废弃物。可见,草原人在日常生活中就十分注重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又如铁木真在成为部落首领后,要派专人管理羊群。其目的一是要保证羊群的生存,二是要对牧羊有一定的规范,保证草原生态。崇尚自然,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作为一种信念和意志,已经体现在草原民族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

“腾格里”崇拜作为草原文化的精神支柱,不仅仅是为了保证政治稳定,更重要的是把草原民族对于草原、天和自然的敬畏内化于每一个草原人民的内心之中。

三、开放与豁达:草原文化的处世哲学

游牧的生产方式还造就了草原民族开放包容的精神,曾奎就认为草原文化从来就是一种开放的文化。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居所,“居无恒处”、游走四方的生活使他们具有开阔的眼界,博大的胸襟以及豪迈豁达的性格。《苍天的力量》就用很多场景刻画了成吉思汗上述民族性格。扎木合来向诃额伦拜年,通过说明扎木合的部落是以牧马为主、铁木真的部落是以牧羊为主,间接地告诉诃额伦,他们二人道不同不相为谋,以让诃额伦答应自己部落迁移。铁木真听后,虽不认同扎木合的做法,但是对此表示理解,不久便带领自己的部落离开。当铁木真知道扎木合的想法后,他没有去找扎木合理论,也没有听信孛儿帖“扎木合善变”的言辞,而是在冷静的思考之后,带着自己的部众离开。可见成吉思汗心胸的豁达。又如在十三翼之战中,成吉思汗被哲别射伤了脖子,几乎死去。但他听完哲别的叙说,知道他是一个神箭手,就不再处罚他,反而委任以官职,让哲别来辅助自己。古往今来,很少有君王能够做到重用曾重伤自己的敌人,而成吉思汗做到了。这不仅是因为他懂得任用贤人,更是因为他从小受到草原文化的滋养,性格豪迈豁达,具有包容的气度。又如在成吉思汗的晚年,他向中原汉人丘处机请教长生不老之术,同时还重用金国臣子、契丹人耶律楚材,让他伴随在自己的左右,使得耶律楚材成为他账下最重要的谋臣。成吉思汗既接受道教的主张,更是吸纳儒家治国之道,他不拘一格,凡是有用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以开放多元的思想来治理国家,从而为蒙古帝国的发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热爱自由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是对于农耕民族来说自由只是一种向往和追求;而对于草原民族而言,自由是他们实实在在生活的内容,这也得益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自由的观念已经浸润在草原人的血液中。在《苍天的力量》中有这样一个细节:铁木真称汗之后,有天晚上,他穿了百姓的衣服来母亲蒙古包里陪母亲,被诃额伦批评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以及铁木真离开母亲时的不舍与无奈,表现了铁木真在称汗后无法再像以前那样自由自在生活的失落。在游牧生活的滋养下,过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不受一些繁琐礼仪的限制实际是草原民族性格的基本特征。

成吉思汗这种豪迈豁达、开放包容的处世哲学,探究其成因,在《苍天的力量》似乎更强调是来自草原母亲是深刻影响。在影片中,特别描写了成吉思汗与母亲诃额伦血浓于水的关系,母亲简直就是他的精神导师。铁木真兄弟幼年丧父,面对族人部众的抛弃,诃额伦夫人曾擎旗追回百姓,这个举动给铁木真以强烈的震撼。从他带兵,战后一定要平分战利品以团结人心的做法,便可以看出他深悟留住人心的重要性。在扎木合弟弟放走乞颜部落祭祀所用的马时,母亲问铁木真是不是没向扎木合拜年,或者有什么事情做得不合适,使扎木合有了意见?她的话让铁木真认真思考自己与扎木合的关系,也提醒着他为人处世要不断自省。在十三翼之战时,为了帮助儿子,诃额伦甚至亲自领兵打仗,这不仅充实了队伍,也鼓励了成吉思汗,她用以身作则的方式教导儿子要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失败。在铁木真被哲别射伤,生命垂危之时,她忍着不哭,为儿子敷药治疗,并告诉实际也是安抚部众,说铁木真用了药就一定会好起来。又如在铁木真称汗后,她教导儿子,现在你是大汗了,要有大汗该有的样子,要为自己的部族百姓负责。诃额伦富于生活的勇气和豁达的情怀,面对挫折绝不气馁的性格感染和影响着铁木真,也正是因为她的教导和以身作则才成就了成吉思汗。诃额伦是草原文化中伟大母亲的典型代表。此类母亲的形象,在张承志的著名小说《黑骏马》中也有精彩的诠释,其中的老额吉、索米娅,不顾社会舆论的指责,甚至不顾心上人的离去,而生下私生女其其格,老额吉的理由就是“这是一条命!”在她的影响下,作为母亲的索米娅后来与一个不爱的人结了婚,她到学校去做临时工、挤奶、拉水、运煤……面对苦难的生活,她从不抱怨,而是勇敢地接受命运的挑战,用自己全部力量来爱护和养育着女儿其其格。可以说,在诃额伦和索米娅的身上承载着草原母亲博大的爱。正如张承志所感慨的“靠着血的生殖和糠菜洋芋的乳水”,“不断制造着一个最强悍自尊的民族。”⑨

总之,《苍天的力量》作为表现草原文化精神的艺术文本,通过对成吉思汗波澜壮阔一生的生动演绎,以及蒙古民族发展壮大历史的宏大叙事,为我们诠释了草原文化的精神内涵,即英雄伟力是草原文化的人格榜样;“腾格里”崇拜是草原文化的精神信仰;开放与豁达是草原文化的处世哲学等内涵特征。当然,作为蒙古国艺术家的精心制作,《苍天的力量》除了主题的深刻以外,在艺术上也有其独特之处,比如倒叙式的叙事结构、鲜活生动人物群像塑造、逼真写实的战斗场面,以及或热烈或悲伤的音乐语言等等,都使得影片具有打动人心的艺术魅力。所有这些,都使得该影片成为值得学界关注的草原影视的重要作品。

注 釋:

①②⑥⑧吴团英.草原文化演讲录[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16.36,239,113,196.

③④⑦那仁敖其尔,赛音德力根著.成吉思汗与蒙古文化[M].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69, 17,29.

⑤于丹,杨影.草原文化[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112.

⑨张承志.绿风土[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234.

参考文献:

〔1〕张承志.绿风土[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234.

〔2〕策·达木丁苏隆,谢再善译.蒙古秘史[M].北京:中华书局,1957.

〔3〕袁腾飞.袁腾飞讲成吉思汗[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

〔4〕尹鸿.当代电影艺术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李书.从《蒙古秘史》看蒙古族的传统道德观念[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5,(10).

〔6〕白音德力海.论成吉思汗的人格坚韧性[J].语文学刊,2012,(12):76-77.

〔7〕钱淑芳.影像中的历史人物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以影视中的成吉思汗形象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109-112.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