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镜头改变人生:独特视角里有个童话世界

2019-10-28 03:03李蕊娟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微距摄影

李蕊娟

他是个普通工人,因自幼崇拜《动物世界》和《人与自然》原版主持人大卫·爱登堡,走上自然摄影之路,成为全球四大专业类自然摄影赛事中,全部夺冠的唯一一名中国摄影师。同时,他也是历史上15个顶尖国际专业类自然摄影赛事获奖者中的中国第一人,其作品经常出现在欧美各国的影展,以及明信片、挂历、书籍和商品上。他用微距镜头让人们看到了一个非常奇妙的童话世界,透过自然之美,向世界展示中国关注环境保护的成果。2019年7月下旬,他又应邀到北极拍摄野生动植物!

无视讥讽,药厂工人要当“自然摄影师”

袁明辉1972年出生在武汉一个职工家庭。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武汉一家药厂当工人。1998年碰到下岗风潮,抱着“多门技术多条路”的想法,没有一点摄影基础的袁明辉开始学摄影。结果第一次交人像作业就被老师批评:你的照片只是为了生存,是最低的档次,而只有为了生活的艺术才算得上作品。

这个批评对于他来说触动很大,袁明辉开始反思自己学摄影的初衷,琢磨着生存、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当时很多同学去各地拍摄风光大片,但袁明辉经济紧张,只好选择了微距摄影。一台相机,一个镜头,费用4000多元。从此,他开始把镜头对准自然界平凡的生物,出于经济和精力的考虑,他只能就近拍摄,在家门口就可以进行“创作”。武汉植物园、公园等地就是根据地。当时的选择更多是出于无奈,却不曾想,这一拍就深深迷上了。

袁明辉慢慢发现,那些微小的、不起眼的、不受关注的生灵,跟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的感情。用心去看,才能感受它们的浓浓爱意。自然界中的万物枯荣,都在人们面前展现出生命之美。

2001年的一天,袁明辉在杂志上看到了摄影家奚志农在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WPY)上的获奖作品《幸存者》,得知他是在这项顶级国际自然摄影赛事中获奖的首位中国人,钦佩之余,更佩服他独自投身白马雪山中摄影的勇气。随后,袁明辉又逐渐看到更多精彩和不可思议的自然摄影作品,也知道大卫·爱登堡是这项大赛的颁奖人。

这次偶然发现,给袁明辉打开了窥探国际自然摄影世界的窗口。登录比赛网站,那些精彩到不可思议的作品,令他惊叹不已。但同时他也遗憾地发现,很少有中国摄影师在这些比赛中崭露头角。当时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拍出有个性的好作品,参加WPY年赛大角逐,长下中国人的士气!”这个朴素的想法,成为他主攻微距摄影的动力。

从此,袁明辉常独自带着相机,到山丘和田野湿地中寻找昆虫的踪迹,不管风霜雨雪,都会留意身边植物的细微变化,对自然界生物的生长规律、习性特点等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他感觉那些小生命就像朝夕相处、可以沟通的朋友。

随着对一些小动物的生态行为的掌握,最后很多昆虫交配繁殖的季节和地点,他都清楚。躲在树丛里的蝗虫,从水中探出脑袋的青蛙,衰败的枯叶,蜕皮的毛毛虫……这些自然界中不起眼的小生命就是他作品的主角。

当时,他每月不多的工资中有一半都花在买反转片上。在野外拍摄,蚊虫叮咬,毒虫侵害虽然是常有的事,但摄影让袁明辉经历欢欣鼓舞的快乐远远大于这些痛苦。后来他也慢慢学会了在户外保护自己。

袁明辉的照片画面简洁,但能读出故事,读出趣味,还有那蓬勃的生命力。他认为,好的摄影作品不一定出自鲜为人知的地方,他拍摄的对象都是常见物种。在走上自然摄影之路的过程中,袁明辉听到过周围一些人嘲笑,“怎么以前我没发现你有艺术天赋。”“像你这样的摄影师一抓一大把!”但面对冷嘲热讽,他毫不在意。

令人叫绝,用微距镜头展现奇妙童话世界

在一次和摄影朋友们外出拍摄的时候,袁明辉看到干枯的树皮上面有一根藤蔓,从上往下看的时候,藤蔓的颜色由绿转红,他感慨这根美丽的藤蔓好像走过了一个时代。朋友觉得拍摄一根常见的藤蔓,没什么意思。回到家,袁明辉将其命名为《走过季节》,此刻那位资深摄影师才惊讶发现,这个图片确实很美,因为画面展示了一个生命转变的过程!后来这幅照片在国内一家著名自然杂志上发表,颇受读者好评。

袁明辉常常会在作品里融入情感和想象,他的第一张微距摄影是一棵石头缝里长出来的蒲公英,感觉它跟自己的境遇很像,“腳下的土地虽小,但只要有立足之地,生命也要绽放。”

深秋时,一丛月季的枝上有很多残叶,其中一只刚蜕完皮的叶蜂幼虫,在叶子洞中的景象吸引了袁明辉的注意。此刻天已经很冷了,而这只叶蜂幼虫还在蜕皮,完成生命的蜕变。他感觉这只刚蜕完皮的毛毛虫也有理想,也许就是快快长大,再次完成生命的蜕变,它就可以钻入土中过冬了!

在他眼里,不管多小的生命都值得尊重。拍摄昆虫和动物时,袁明辉会注意不去惊扰“朋友”,因为只有在感到安全的时候,它们才会放松,姿态才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自然的灵动和趣味。

一个夏天的傍晚,袁明辉走过一丛美人蕉,看到一片美人蕉的叶子上,一排被虫子咬得大小不同但形状相似的洞。几乎同时,他看到一只蹦蝗在叶子的洞中闪躲了一下,躲在了这片叶子洞的左边。由于长期在野外拍摄各种昆虫,对其习性比较了解,袁明辉知道这只蹦蝗在感知危险过去后,还会回来。于是就蹲在美人蕉旁静静等待。十几分钟后,当这只蹦蝗再次出现在叶子洞中时,他连续按下快门拍下了这张画面。此刻袁明辉感觉这只蹦蝗,像在和自己玩捉迷藏,更像在和他进行一次心灵的沟通。

袁明辉说:“城市的快速发展,留给城市里的平凡动物们生存的空间已经不多。我想通过美丽的自然摄影作品,期待人们能关注我们身边的环境和小动物,因为美丽的小生命们也在慢慢消失。”

他曾拍摄过一朵牵牛花心里的蚂蚁,当用微距镜头对准管状花心里面的蚂蚁时,牵牛花前面紫红色的花瓣会被虚化,形成一个梦幻般的效果,此刻这只小精灵正躲在花心里在吃花粉,在这个小安乐窝里,它久久不愿意出来。袁明辉笑着说,“在微距镜头的一个效果里面,感觉这只蚂蚁就像是从一个时光的通道里面正在爬出来。”

在野外拍摄昆虫,条件异常艰苦,需要长时间的观察。为拍蜻蜓交尾,袁明辉多次奔赴莽莽大别山中蹲守。最后那次在河水里一动不动泡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成功地抓拍到令他心动的瞬间——两只蜻蜓刚好构成一个爱心形状。蜻蜓交尾通常只有短短十几秒,而他拍摄这张照片用了整整3年!

而在拍摄植物时,袁明辉会把花卉看成含羞的姑娘,把树枝看成战斗的勇士,运用现场光影和巧妙构图,表现植物的个性。在微距镜头下,他运用一种独特的视角,带领人们重新认识着身边的这个世界。

袁明辉说,“自然界精彩的瞬间,不只存在于险远之地,那些没人知道几时成长、何时枯萎的草丛或树林中,却有一个充满惊喜的小宇宙。自然界中的万物枯荣,都在我们面前展现出生命之美。”

全球自然摄影赛,“大满贯”中国第一人

2014年7月,袁明辉的作品《成长的龙舌兰》,获得第八届IGPOTY英国国际花园摄影年赛微距艺术组的冠军。这也是亚洲摄影师第一次在这个比赛上获得冠军。

细看那件获奖作品,只见光从植物园温室里一扇窗子里照出来,让这幅画面有了三维的立体的奇妙效果。正在生长着的龙舌兰叶子的根部,离地面大约一寸,有一对叶子叠加。叶子的线条就像女性身体的曲线。而植物生长的线条和人生长的线条,在此刻有了一个惊人的巧合。这种观察和思维方式,让评委觉得颇有新意!

鲜为人知的是,就这么一张看似简单的照片,拍摄时却非常艰辛。其间,袁明辉有时候已经在水里呆了2个多小时,再站起来的时候,腿都已经抽筋了。因为水下太冷了,大腿抽筋很厉害,身上也被蚊子叮出很多包。曾有人对他说,“你拍这个也太苦了,火辣辣的太阳暴晒不说,还要忍受毒虫的威胁,为什么要去冒这个险?”

虽然做自然摄影师很苦,但袁明辉却尝试了别人尝试不了的对自然的感受,还从大自然里面学到了不少东西,他觉得这就是一种幸福。外出摄影时,袁明辉不会刻意要求自己一定要拍出什么样的作品。在享受大自然花草的甜美香气时,他会放松身体,尽量忘记城市的喧嚣和生活压力。当戴上耳机听着曾经感动自己的音乐,舒缓优美的旋律,似乎也赋予他的自然摄影作品一种旋律美。

袁明辉最欣赏自然摄影师弗兰斯·兰廷说的一句话:“摄影师要有学者的头脑,猎人般的眼睛,诗人般的心。”袁明辉觉得,只有对自己所拍摄的物种的行为相当了解,才能具备发现美的能力。在自然摄影时,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角度,他会经常跪或趴在地上,慢慢的,对光线变化的感知力变强了,把握构图的能力和画面语言表达力也得到提高。当一天的拍摄结束后,头脑中会冒出一些从自然中得到的灵感和创意,这时发现当真是自然教会了自己如何摄影。

袁明辉就这样,以摄影的视角为自然界的生命写诗。每年夏季,在湖北大别山溪水边每隔三四米就会有一只透顶单脉色蟌。雄性色蟌全身散发出强烈的金属光泽,在逆光下看却是黑色。炎热的夏季,袁明辉穿着连体的防水衣裤跪在冰冷的溪流中,把相机贴近水面,从下往上以天空为背景拍摄这只色蟌。草叶简洁的線条和色蟌形成了线和点的呼应,这就像是一幅简约的画。后来,这幅作品被他干脆取名为《中国画》。

一只青蛙,在露出水面的睡莲嫩叶中间露出了头。袁明辉趴在地上拍摄时,用一个平视的角度正面拍摄青蛙的眼睛。通过水面的倒影,马上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钻出水面的睡莲叶像是衬衫的衣领,巧的是小青蛙的头正从衬衫的领口里钻出来,领口还打着一个领结,而这个领结是光线经过水面三次折射和反射后的一个倒影。他把这件作品命名为《戴上领结的青蛙王子》。德高望重的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师弗兰斯·兰廷看后,当面夸奖袁明辉:“比我拍得好!”

2017年,袁明辉出版了自己的《小宇宙—微距摄影的童话世界》一书。这年他还获得第11届国际自然摄影竞赛奖(Asferico)植物与真菌组冠军,成为获得Asferico的第一位来自亚洲的摄影师,要知道,该奖有“自然摄影奥斯卡”之称,分量绝对够重!

令人惊叹的是,2018年,袁明辉又斩获第12届国际自然摄影竞赛奖人与自然组冠军和植物真菌组高度荣誉奖。他有幸成为Asferico历史上,连续获得冠军的第一位摄影师!

有一次,袁明辉获得了BBC野生生物摄影年赛的大奖。在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他看到自己的图片和很多大师的获奖作品在一起展出,见到了大卫·爱登堡、罗莎·基德曼、吉姆·布兰登伯格、克里斯蒂安·齐格勒……很多自然摄影的传奇,并有机会亲自听他们讲述对自然的认知。他觉得所有的努力奋斗都是值得的,感觉自己好像经历了一个时代!

一台相机,一个微距镜头,俯下身,敞开心,捕捉大自然里小生灵的动人瞬间。近年来,袁明辉先后拿下美国国家野生生物摄影大赛冠军、英国国际花园摄影年赛冠军、美国最佳自然摄影奖和英国野生生物摄影年赛冠军,成为国内首个完成全球自然摄影界四大赛事“大满贯”的摄影师。同时,他也是历史上15个顶尖国际专业类自然摄影赛事获奖者中的中国第一人。这位中国最牛的自然摄影师,把大自然拍成了艺术大片,在横扫所有国际自然摄影大奖的同时,他的作品经常出现在欧美各国的影展,以及明信片、挂历、书籍和商品上。

这份近乎传奇的成绩单背后,是袁明辉十几年的坚持和对自然的那颗敬畏之心。他透过自然之美,向世界展示中国关注环境保护的成果。

2019年7月下旬,他又应邀到北极拍摄野生动植物!对袁明辉来说,无疑又开始了新的人生征途!

编辑杨晓琴

猜你喜欢
微距摄影
微距下的昆虫
微距下de雪花
挑选微距镜头时都该看什么
大师教你微距摄影
似真似幻尼康微距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WZW—bewell摄影月赛
WZW—bewell 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月赛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