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不平等特征比较

2019-10-28 11:49朱建军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代际城乡年龄

内容摘要:近年来,虽然我国在经济增长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从分配的角度来看,这种经济增长却不是均衡的。2003年至今,我国基尼系数一直处于国际社会公认的社会贫富差距“警戒线”以上水平,且居高不下。本文认为,收入和财富分配的恶化会危及社会的稳定,从而大大增加经济运行的成本,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无法实现包容性增长。因此,为实现包容性增长、共享发展成果,有必要对不平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城乡居民   消费不平等

关于我国城乡消费不平等的相关研究

一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城乡差异。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继续集中力量推进工业化,试图尽快建立现代化工业体系进而实现赶超目标,财政支持一直偏向工业,秉持以农养工。在国民经济中,与第二、第三产业相比,属于第一产业的农业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加上近年来农产品价格走低和政策支持的相对不足,农民与城市居民的收入相差较大,以致消费差距也逐渐被拉大。二是市场环境的城乡差异(方晓燕,2007;李青,2014),如农村的金融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相对于城市发育度不高。关于金融资本市场,李青(2014)认为,农村在金融改革、融资环境建设和金融服务方面存在着显著滞后,这些城乡之间的金融不平等不仅制约着农村资金的有效配置、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还不利于城乡差距的缩小。三是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城乡差异(石宏伟,2008;杨团等,2010;伍振军,2014),诸如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不均等造成了城乡在人力资本上的差异,通过就业不平等等机制进而造成城乡收入消费差距。比如政府在城乡小学基本建设投入一项,根据伍振军(2014)的研究可知, 2009 年我国城镇小学 4.6万所,校均建设支出 6.32 万元,而农村小学 23.4 万所,校均建设支出 1.85万元,仅为城镇水平的 29.2%。此外,除了教育、卫生医疗等,公共产品中网络基础设施的城乡差异在 21 世纪的今天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银行在 2016 年世界發展报告《数字红利》中指出,数字技术可以降低信息成本,从而大幅降低公司、个人与公共部门的经济社会交易成本,促进创新与效率的提高。我国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乃至信息技术普及方面的城乡差异无疑就成为影响 21 世纪城乡差距拉大的新因素之一。

追溯种种造成城乡差异因素的根源,新自由主义大多将矛头指向了我国城乡二元体制,认为我国应当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禁锢,力推城镇化。如华生(2013)认为,户籍歧视是借此而发生的各种歧视性待遇的根,只有加快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民工才能真正市民化,城镇化才能为更多人带来福利。文贯中(2014)认为,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冲破对人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各种制度性约束。作为城乡二元体制主要载体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成为我国推进城镇化的主要障碍,也是造成城乡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但贺雪峰(2014)、陈锡文等(2016)基于本土调研,却提出了不尽相同的看法。如贺雪峰(2014)认为,当前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几乎取消了所有限制农民进城的制度,同时也允许农民返乡,是保护农民返乡权利、限制资本下乡自由的制度,不同于过去剥削性的城乡二元体制。正因为农民在进城失败后依然可以返乡,所以我国城市并没有形成大规模贫民窟,从而使农村成为了“我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从这个意义上讲,城乡二元体制对当下我国9亿农民存在一定的保护作用,具有稳定社会的积极影响。

综上,本文认为,为了更好把握我国城乡消费不平等特征,为调控社会整体的消费不平等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文认为:第一,分城乡研究我国消费不平等特征并进行比较分析;第二,将城乡内部消费不平等特征的比较放在我国城乡间消费不平等这个大背景下考虑。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不平等实证分析

(一)Ohtake and Saito消费不平等分解模型

学者Deaton and Paxson(1994)结合永久收入假说理论和随机游走模型(Hall,1978),并假定个人的消费路径为一个鞅过程,从而将个体消费表示为:

其中,, lncit为t期个体i的消费对数,j表示年龄。 stj为在t期年龄为j的群体在总体中所占的人口比重,σ2tj 为在t期年龄为j的群体的消费对数方差, Ctj为在t期年龄为j的群体的消费对数均值。

(二)数据说明

1.数据来源。本文的实证数据来源于我国综合社会调查(以下简称CGSS)数据,CGSS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全国各地的学术机构共同执行,也是我国第一个综合性、全国性的大型社会调查项目。

2.数据处理与描述性统计。由于CGSS调查问卷每年的调查内容不尽相同,为了研究的便利性,本文选择同时含有消费、出生年、家庭人口三个指标的分城乡数据,同时,为了尽可能的反映当前的实际状况,本文选择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四年CGSS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如下处理:第一步,计算个体年度消费。由于家庭消费具有不可分割性和规模效应,本文使用OECD常用的单位根等值因子来调整家庭规模经济的影响。第二步,价格调整。由于不同年份的城乡价格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使用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城乡CPI分别将城乡人均消费调整到2014年的水平。第三步,对经过城乡价格调整的消费数据取对数,得到个体最终的消费对数。第四步,对每个年龄做描述性统计,并剔除了27岁(不含)以下、69岁(不含)以上的样本,因为以上的样本极少,无法保证其方差的代表性,将其剔除可确保各年龄段的群体方差能较为真实地反映该群体的不平等程度。

经过以上处理,共得到26641个有效样本,其中城市样本17080个,农村样本9561个。表1是城乡消费对数的描述统计。

(三)实证分析及结果

1.估计方程。为了便于实证检验,依据公式(6)构建虚拟变量,估计以下方程:

其中,cohortm表示出生组虚拟变量。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每10年确定一个出生组,共6个出生组。agen表示年龄虚拟变量,从27岁到69岁,每1岁确定1个年龄组,共43个。假如个体i的年龄为34岁,则age34=1,其余年龄虚拟变量均为0。个体j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则cohort1940=1,其余出生组虚拟变量均为0。系数 αm反映对应的代际效应,βn 反映对应的年龄效应。

2.城乡代际效应。进行回归分析时,本文选定20世纪30年代为参照组,可计算得出各出生组估计系数,具体结果见表2所示。

回归结果显示,所有的出生组系数均显著且通过检验。对于城市,其出生组系数随年份呈现出递增趋势,以80后与40后为例,20世纪80年代的出生组系数比20世纪40年代的出生组系数高了0.8317,是20世纪40年代出生组系数的两倍多,这表明新生一代比上一代的不平等程度增加了。对于农村,其出生组系数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个别出生组间呈现轻微波动。对比城乡的出生组系数,发现城市的出生组系数远远高于农村的出生组系数,且趋势性更强,这说明城市的代际效应要大于农村的代际效应。

根据学者大竹文雄(2005)的解释,消费不平等的代际效应反映了不平等由上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的过程,多由财富的代际转移手段——如遗产或者来自健在父母的馈赠所导致,且城市相对于农村呈现出更强的代际效应。究其原因,本文认为这与城市在劳动力市场、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房地产市场和金融资本市场上的扭曲密不可分。

总而言之,虽然城市市场比农村市场具有更高发育度,但城市的资源配置不均衡程度更显著。甚至在城市内部的某些市场,以户籍为界限的新二元结构正在形成(叶兴庆,2014)。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内部不平等的代际传递现象应得到更多的关注与防范。

3.城乡年龄效应。由于年龄虚拟变量较多,本文将其估计系数用图1来说明。图1表示城乡消费的年龄效应,横坐标为年龄,纵坐标为各年龄虚拟变量的估计系数,所有系数均以27岁为参照组,绝大多数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并通过检验。

根据图1可以直观看出,不论城乡,年龄系数都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农村的年龄系数要大于城市,并且这种差距也逐年扩大。这说明农村的年龄系数趋势性更强,其年龄效应更强。

根据前人研究,随着年龄增长,非系统性风险逐年累积,用对数方差衡量的消费不平等也会随之加深,年龄对消费不平等的这种影响就是年龄效应。在城乡年龄系数的回归中,城乡均检测出具有明显上升趋势的显著的年龄系数,这说明在我国城乡消费不平等当中,同样存在年龄效应的影响。通过比较城乡年龄系数,本文发现农村的年龄效应要强于城市的年龄效应,这表现在农村样本的年龄系数要明显高于城市且二者差距在逐年扩大。

本文认为,这种城乡差异来自于风险和保障两方面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强调的保障体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保障体系,不仅包含诸如保险公司提供的人寿保险、财产保险等商业保险,还包含政府提供的养老金、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以及亲人提供的以家族内部收入转移为主要形式的家庭保障,是广义上的保障体系。

4.城乡人口效应。按照人口效应的计算公式 分别计算2014年至2017年城乡消费不平等的人口效应,具体公式为:

分别代入城乡变量数值,得:

城市人口效应=0.4735-0.4696=0.0039,约占实际消费不平等变动量的1.29%。

农村人口效应=0.5359-0.5179=0.0180,约占实际消费不平等变动量的7.81%。

根据计算结果,农村的人口效应要大于城市的人口效应。

人口效应是用现期人口年龄结构替代基期人口年龄结构计算出来的消费不平等差异,衡量的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对整体消费不平等的影响。根据已有理論,老龄化将从两个方面影响消费不平等。因此,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加深必然会导致整个社会消费不平等的加大。

在全球范围呈现出老龄化趋势的背景之下,研究老龄化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Ohtake and Saito(1998)提供的方法,计算出2014年至2017年城市人口效应为0.0039,占城市实际消费不平等变动的1.29%;农村人口效应为0.0180,占农村实际消费不平等变动的7.81%。对于这个结果,不能简单地通过数值比较来得出农村人口效应更强、老龄化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更大的结论,而应该从老龄化影响消费不平等的机制着手分析。

对策建议

城市内部消费不平等的改善建议。重点调控消费不平等的代际传递,规范社会保障资源的公共配置,调控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质量不平等,警惕老龄化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在城市内部消费不平等当中,并非所有的不平等都是不合理的。有些结果上的不平等反映了市场对个体不同努力程度的回报,并在教育回报率上升、市场竞争性加强的背景下得以加强。如果对这些不平等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进行调控,可能会挫伤劳动力的积极性,反而不利于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因此,政府在城市内部不平等调控方面,应当重点调控不平等代际传递的关键环节,即客观不平等带来的机会上的不平等。完善市场公平机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每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公平地位;城市发展规划时注重统筹协调,控制个体在房地产市场上的不平等扩大;严格监管金融资本市场,坚决打击不正当得利,保障个体在资本市场上的公平公正;出台保证公共产品和服务质量、均衡发展的政策,加大社会的保障投入,保障个体在公共产品服务市场上的公平和平等,使得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共享发展成果。对老龄化进程未雨绸缪,适当鼓励生育,促进养老、医疗等资源的质量平等化。

农村内部消费不平等的改善建议。重点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防范老龄化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在城镇化进程中吸取城市发展经验教训,将消费不平等的代际效应控制在合理区间内。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调控农村消费不平等的关键环节,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城乡间消费不平等的调控,而且还对农村内部消费不平等的年龄效应和人口效应有重要影响。在老龄化进程中,完善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将会越来越凸显出来。因此,应当构建有利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力保障机制;明确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职责,建立科学合理的基金筹集机制,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社会保障模式,进一步健全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在农村,较高的儿童死亡率与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年轻劳动力的流出,都加剧了老龄化程度。对此,可以通过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障设施来降低儿童死亡率;建设农村新社区,完善农村环境以减少农村青年的流出,通过这些手段来防控老龄化对消费不平等的恶化影响。

城乡间消费不平等的改善建议。应当制定并继续推进缩小城乡在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环境、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方面差距的政策,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对农村财政的支持,以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健全农村市场体制,完善农村各类市场环境;加强农民基础教育、职业培训,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人力资本;提高农村电网覆盖率,普及互联网应用基本技能,促进农村信息化发展,共享数字红利。

城镇化和城乡二元体制的改善建议。在当下,推进城镇化并不意味着要消灭城乡二元体制。应当在有效调控城市内部不平等传递扩散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城镇化,即在农民具备一定与城市居民相竞争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对城乡二元体制的改革应当逐步推进,可以先从附着于户籍制度的福利制度开始,将实现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重点。

参考文献:

1.胡蕴真.从要素边际产出弹性差异看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索洛增长模型框架下的量化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22)

2.伍振军,林倩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政策演进与学术论争[J].改革,2014(2)

3.李青.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与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4(25)

4.韩长根,张力.互联网普及对于城乡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系统GMM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7(8)

5.贺雪峰.城中村改造:亟待包容性破题的人地矛盾[J].上海城市管理,2014(2)

6.揭昌亮,石峰.国内外消费不平等问题研究趋势与展望[J].江西社会科学,2015(12)

作者简介:

朱建军(1976.3-),男,汉,江苏如东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量经济、宏观经济、教育经济。

猜你喜欢
代际城乡年龄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城乡涌动创业潮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权力过渡与绩效影响
算年龄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