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美丽乡村

2019-10-28 05:52谢鑫宇
四川党的建设 2019年20期
关键词:史馆飞马红军

谢鑫宇

“这里的电台、军用水壶、医疗包等都是20世纪20年代红军留下的,对我们意义重大。”走进巴中市巴州区曾口镇飞马村村史馆,这些老物件勾起了村支书李于科的回忆,“这些属于飞马村的红色记忆,应该被永远留存,这也是村史馆修建的意义所在”。

村史馆内,一幅幅图片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一件件老物品浓缩着农耕文明的智慧;一段段文字讲述着过去与未来。作为全国第二大苏区,红色文化是巴中的代表文化之一。对于飞马村而言,红色文化更是引领其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

?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走进飞马村,不少上了年纪的村民仍记得曾发生在村子里的红色故事。在村史馆大门旁,一面红墙显得尤为突出,它记录着这个村子的“前世今生”。“红四方面军曾有一个团的兵力在此驻扎了两年,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以及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说起这段历史,村民周永春清楚地记得爷爷经常讲述的红军故事。

1933年至1935年间,红四方面军在飞马村境内的马鞍寨设立了一个指挥部,指挥红军防守巴河、碾子嘴、鹰嘴等三道防线,有一个团的兵力。“当年战斗打响后,不少受伤的红军从前线被抬了回来,伤情严重的被立即送往了今通江县沙溪镇的王坪进行治疗,我爷爷曾和另一位村民步行三天三夜,将一名红军抬到了王坪。”周永春回忆道。

建造村史馆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了再现历史、记住乡愁,激励村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当初听闻要收集这些老物件时,村民们都踊跃捐赠,想让后代都记住这段历史,让孕育在飞马村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李于科欣慰地表示。

和平年代,烽火硝烟已散,这片土地早已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艰苦斗争的历史不会被忘记,村民们也继承和发扬着艰苦奋斗的红军精神,奋力推进脱贫攻坚。

?  红军精神成为脱贫攻坚法宝

2016年对于飞马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折,这一年,飞马村顺利脱贫。“党和政府政策好,我们村民肯干肯吃苦,才能得以脱贫。” 李于科表示,飞马村充分发挥“不怕牺牲”“不怕吃苦”“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带领广大村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今年65岁的李国和是飞马村村民,前几年他和老伴接连生了几场大病后,原本就不富裕的他们在全村掉了队。“为了治病,穷得连土坯房上的横梁都卖成了钱。”说起往年的日子,李国和眼里含着泪水。

“勤劳致富光荣,好吃懒做可耻!”贫困并不能阻挡李国和一家前进的步伐。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李国和得到了不少帮扶单位和干部的帮助,但他自己也使出了浑身力气。“要继承和发扬红军精神,勤劳勇敢、不怕吃苦。”就这样,李国和起早贪黑,养殖、种植等产业多管齐下,经过数年的勤劳付出,李国和一家不仅圆了多年的新居梦,还顺利脱贫。2016年,李国和被评为巴中市“脱贫攻坚之星”。

李国和的脱贫之路也是飞马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缩影。近年来,以脱贫攻坚为总揽,飞马村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交通水利、通信电力等全面改善和加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新村聚居点建设和易地搬迁安置全面完成;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17年,飞马村被评为省级“四好村”,实现了“弯道超车”。

如今,飞马村主要发展道地中药材、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等产业,此外,占地30亩的生猪养殖中心也进入最后的施工阶段,正式投入使用后预计将为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带来两万余元的收入,同时解决一部分村民的务工问题。

“下一步,村里准备继续开发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多措并举,让村民不仅脱贫,更要走上致富路,让日子越来越有奔头。”面对飞马村的未来,李于科信心满满。

?  孝道文化传万家

除了红色文化外,孝道文化也是村史馆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尊老爱幼的孝道人物代表事迹,还是举行的孝道文化活动,都一一被记录在村史馆内。

每年重阳节,飞马村总是格外热闹,这一天,村上会为全村的老人举办坝坝宴。通过坝坝宴,老人们欢聚一堂,拉家常、看演出,交流了感情,融洽了关系,年轻人增强了敬老孝老意识,整个村营造出了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形成了优良传统。

1993年,村里成立了老年协会,这既是老人之家,又是村“两委”联系村民的桥梁和纽带,更是加强家庭建设,教育引导村民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26年来,飞马村为老年人举办坝坝宴这一活动从未间断,且先后表彰“敬老孝老”“老有所为”“好儿女”等先进个人76名。

在老年协会的影响下,孝道文化已经根植于飞马村每一位村民心中,也被村史馆一一记录着。周永香数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公婆,任劳任怨;夏长珍精心服侍大小便失禁的母亲6年,直至病故,其父亲双目失明、半身不遂、长期卧病在床,她全力照料守护在侧,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两位老人都活到了85岁高龄……这些张贴着的“飞马力量”都转换为激励村民不断前行的动力。

近年来,老年协會会员积极宣传党的脱贫政策,协助村“两委”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老年人余热,为全村脱贫摘帽和基层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飞马村是一块富有传奇色彩的红色土地,这里的青山绿水滋养着一代代飞马人,农耕文明在一个个农家小院里传承,村民们辛勤地劳作,诗意地生活,一幅美丽新村的画卷正徐徐铺开。“村史馆以红色文化和孝道文化为重点内容打造,就是希望激励村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李于科表示,如今的飞马村已冲破贫困的桎梏,向着全面小康扬鞭前行。(责编/范吴瑕)

猜你喜欢
史馆飞马红军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要不得 千篇一律的村史馆
关于成立少先队队史馆的调查与思考
飞马当空
凝聚七十载风云 镌刻永不磨灭的追求——浙江日报报史馆侧记
望星空之飞马座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飞马座的故事
再唱十送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