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对比研究

2019-10-30 09:28刘成林吴胜和陈冬霞洪唯宇徐思渊张蔚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37期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学制学分

刘成林 吴胜和 陈冬霞 洪唯宇 徐思渊 张蔚

摘要: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但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该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通过对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四所国内高校在培养方向、师资力量、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异同,并对比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的十所大学在学制、学分、课程等方面的差异,认为我国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在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等方面总体较好,但存在培养偏重于应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重视不够、学生创造性与创新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以学生为本、动态跟踪资源勘查行业发展趋势、进一步优化培养计划等改进对策。

关键词:资源勘查工程;工程教育认证;学制;学分;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7-0049-03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地质调查与勘探的室内外工作方法,具有对矿床地质、矿床分布规律等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能在资源勘查、开发(开采)与管理等领域从事固体、液体、气体矿产资源勘查、評价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设固体矿产勘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两个专业方向。目前国内开设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吉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50余所高校。

国外高等院校相关领域一般设置地质学和地球物理两个专业。本次研究利用我校资源勘查专业的教师在国外大学访学的契机,调研了美国的科罗拉多矿业学院、西弗吉尼亚大学、塔尔萨大学,英国的帝国理工大学、阿伯丁大学、伦敦大学,德国的亚琛工业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法国的布莱兹·帕斯卡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前身是1953年创办的北京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专业。1969年北京石油学院搬迁到山东东营,改名华东石油学院,该专业亦迁至东营办学,北京停止招生。1988年石油大学(北京)成立,1990年在北京恢复石油地质专业招生,当时称为综合勘探专业,1995年更名为地质工程专业,2013年根据2012年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再次更名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该专业以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为主要特色,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4年通过全国工程教育认证,2017年通过全国工程教育认证复审。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存在一些需要加强的环节,如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式改革、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国内外高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分析培养计划、培养过程以及培养质量异同点,进一步厘定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一、国内高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对比分析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地质类院校常设的工科专业,本次研究收集了国内主要高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四所高校该专业进行对比分析。

1.课程体系。国内高校逐步形成了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表1),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配合相关选修课,使学生在本科四年的学习时间内可以掌握资源勘查工程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拥有解决资源勘查工程问题的分析能力与一定的科研能力。目前国内高校该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包括:结晶学与矿物学、沉积学与古地理、构造地质学、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地球物理勘探原理、测井地质学、矿床学、石油地质学、油矿地质学、油气田勘探等。

2.师资队伍。在师资队伍方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拥有院士8人、长江学者2人、楚天学者5人、教授35人、副教授30人,其中70%具有博士学位,30%具有出国留学经历,博士生导师20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拥有院士8人、教授65人、副教授3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1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拥有院士4人、教授55人、副教授6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6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拥有院士4人、教授39人、副教授43人,博士生导师40人,具有高级职称人数占全体教职工的73%,具有博士学位103人,占全部职工的92%(表2)。

3.人才培养模式。国内高校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依托其学科优势、实验平台、与生产单位合作关系等综合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着眼于专业基础,突出其专业实践,最大限度激发出学生的自主创造与科研能力。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在四年的本科学习过程中完成相关课程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实践技能。调查显示:相关领域的实践经历是企业最为看重的;其次为学生的学习成绩;第三为思维活跃度及社会活动的参与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既要重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也要培养其在专业领域的实践能力。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列为“卓越计划”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卓越班培养计划中实践课程比例为21%,高于普通班19%;再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油田生产实践学习也在不断地改革,主要包括改善实践教学环境、优化教学内容、改善实习模式。由此可见,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国内高校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综合国内四所石油地质学科院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培养方向包括固体矿产勘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两个专业方向,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主要是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根据固体矿产勘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两个专业方向制订培养计划(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同一培养计划中考虑勘探地质、开发地质等方向,设置不同的选修课。(3)为了达到全国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四所高校近年来对培养计划进行修订,包括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重视学生可迁移能力的培养、加强实验教学、提高现场专家的参与度等。

二、國内与国外知名大学相关专业领域对比分析

对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十所知名大学相关领域进行调研,并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勘查专业的课程体系、学制、学分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中国与美国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体系较为相似。科罗拉多矿业学院、西弗吉尼亚大学、塔尔萨大学等在前两学年安排学生进行通识类课程的学习,包括数学、物理、人文、体育等方面的必修课,并学习基础专业课程;在后两学年进行主干专业课程的学习,并加入野外实习、实验室学习等实践类的课程。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的专业选修课主要集中在第四学年,而西弗吉尼亚大学和塔尔萨大学将专业选修课较为平均地分布在四个学年当中。

对于英国来说,各大学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首先就学制来说,帝国理工大学的培养年限是3年,而阿伯丁大学则为4年;同时,学分计算与换算也存在着不同。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大学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每一学年都会有野外实习,期限较长,学分较多。以伦敦大学为例,该校相关专业主要以实践课程为主,占全部学习时长的60%。第一学年主要学习地质学类基础课程,要求对地质学具有一个广泛的认知,掌握地质学基本原理;第二学年主要进行核心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分支方向进行学习,同时可以选修化学、物理、地理和数学等专业来加深对石油地质的学习;第三学年开始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专业课程学习,学生需要参加大量的实验课与野外实习,并且在导师的指导下单独撰写毕业报告。

德国各大学的标准基本一致:学制3年,需获得180个学分方可取得相关学士学位。以亚琛工业大学为例,本科的第一年需要学习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和化学,接下来是地球系统、岩石、矿物和晶体等地球科学方面基础课程的学习,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都要安排野外和填图训练以及踏勘。在第三年的最后阶段,学生要从三个方向中选择一个作为其专业。整个过程中一共安排四周的专业实习,让学生对野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法国的大学以布莱兹·帕斯卡大学为例,第一学期进行通识类课程学习,此后每个学期需要学习6门课程,每门课程5个学分,课程深度与难度逐渐增加。同时,后期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想要进修硕士学位则需要达到一定的野外实习时间。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国外大学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国内高校借鉴:(1)重视数学、物理等基础课程的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2)开设大量的选修课,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基础、能力和兴趣、特长和性别来选择不同的课程,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3)围绕生产实践,设置地质实习与课程大作业,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课题研究过程,包括资料收集、问题分析、提出观点和解决方案等环节,尽可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4)招生规模比国内高校小,保证学生享有更多的教学资源,从而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1.通过国内外对比,认为我国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在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等方面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以下问题:(1)培养的学生偏重于应用,解决资源勘查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而对地球演化的动力学过程、水体沉积过程与演化、有机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掌握不足,采用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来解决油气地质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2)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重视不够,导致培养出的学生知识体系与应用能力近似,可迁移能力不强。(3)学生创造性与创新性不够,如何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加强学生创造性与创新性的培养是个永恒的话题。(4)由于能源行业发展起伏,近年来出现生源减少、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的趋势。

2.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改进对策:(1)进一步优化培养计划,不光注重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与学分,更要注重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这些理论知识。(2)以学生为本,发展其个性,构建学生各自不同的知识结构。(3)在加强招生宣传的同时,适度压缩招生规模,进一步注重培养学生的质量而非数量。(4)动态跟踪资源勘查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培养方向,促进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蒋有录,查明,任拥军,等.“资源勘查工程”品牌专业建设的实践和体会[J].中国地质教育,2008,17(1):74-76.

[2]张晓军,魏俊浩,王敏芳,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J].中国地质教育,2013,22(3).

[3]王宣赫,谢庆宾,岳大力,等.基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探索与思考——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J].科教导刊,2016,(2z).

[4]高志前,樊太亮,王红亮.资源勘查工程(能源)专业油田生产实习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15,24(3).

[5]陈永贵,牛利辉,叶斌,等.中英地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对比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3,(1):101-104.

[6]叶斌,陈永贵.中日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4):60-64.

Comparative Study on Resource Prospecting Engineering Major

LIU Cheng-lin,WU Sheng-he,CHEN Dong-xia,HONG Wei-yu,XU Si-yuan,ZHANG Wei

(College of Geosciences,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102249,China)

Abstract:The major of resource prospecting engineering has cultivated a large number of tal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but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ave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is major.This paper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four domestic universities includi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and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in the aspects of training direction,teachers resources,curriculum system and practice base,and compares the difference in the academic structure,credits and courses of nine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British,Germany,France and other countries.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major of resource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in China is better in the aspects of students,training objectives,graduation requirements,continuous improvement,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staff and support conditions.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such as cultivating emphasis on application,student-centered education thought to be not enough,students' creativity and lack of creativity.Therefor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improvement measures,such as student-oriented,dynamic tracking development trend of resource exploration industry and further optimizing training plan.

Key words:resource prospecting engineering;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educational system;credits;curriculum

猜你喜欢
工程教育认证学制学分
学分美食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机械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癸卯学制”与晚清女子教育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学生能力达成度评价体系设计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中国近代的学制流变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大学推出“弹性学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