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黄褐斑丸质量标准的初步研究

2019-11-04 00:17朱彩燕谢宜杰廖华卫黄晓明
科技资讯 2019年20期
关键词:质量标准

朱彩燕 谢宜杰 廖华卫 黄晓明

摘  要:目的 建立祛黄褐斑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显微鉴别祛黄褐斑丸中当归、黄芩、巴戟天三味药材;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祛黄褐斑丸中淫羊藿、黄芩两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方中当归、黄芩、巴戟天三味药材显微特征明显,图像清晰;方中淫羊藿、黄芩两味药的薄层色谱具有鉴别特征,色谱斑点清晰,专属性强,Rf值适中,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显微鉴别与薄层色谱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祛黄褐斑丸  质量标准  薄层鉴别  显微鉴定

中图分类号:R-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7(b)-0198-04

Abstract: ObjectiveTo establish the quality standard for Cleaning Away chloasma Pill. Methods The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was used to identify Angelica  sinensis,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and Morinda officinalis. The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 technique was used to identify epimedium and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Results The microscopic features were obvious. The chromatographic spots were clear and specific,and the Rf values were moderate. The negative controls were without interference. Conclution The method of TLC and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and was convenient,effective and accurate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Cleaning Away chloasma Pill.

Key Words: Cleaning Away chloasma pill; Quality Standard;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丸劑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泛制法、塑制法、滴制法。泛制法用于水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的制备;丸剂具有以下优点:药物的有效利用率较高;释药缓慢而持久,适宜于慢性病的调养治疗,并能延缓毒剧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减少不良反应;生产设备及技术工艺简单等。但丸剂也存在着严重的缺点:由于赋形剂的特殊性,生产过程中容易造成崩解度不合格,染菌严重,卫生学不符合要求,口味不佳,用药周期长,服药量大,不适合急症用药等。

水丸大生产只能用泛制法,但工艺繁琐,周期长,占地面积大,崩解及卫生标准难控制等,而用机器塑制法制备则可克服上述缺点[1]。若处方中的药物粘性较差,加热水也不足以激发其粘性时,可适量加一些淀粉浆或糊精浆作为粘合剂,淀粉和糊精的用量以能改善药料粘性但不影响药丸溶散为宜,一般用10%的量,即可达到目的,药料的硬度一般应以成坨而不松散为宜[2]。

蜜丸指将药物细粉以炼制过的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制备蜜丸可以通过调整用2蜜量或用水量、炼蜜的程度及和坨时的蜜温和水温调整药材的粘性和硬度。制蜜丸时用蜜量一般是药粉的0.8~0.9倍[3]。何群等[4]用正交试验法探讨了降脂丸制备工艺中蜜与药粉比例、炼蜜程度、和坨温度三因素对丸型成型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老蜜(d=1.42)在80℃左右和坨,药粉与蜜为1∶1.56时,制出的小蜜丸最好。肖何用正交实验法对六味地黄丸制剂的和坨工艺进行了改进研究,优选出最佳工艺条件,即每次加软材16kg,软材温度30℃,辅料50mL,和坨时间15min,上述因素对和坨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软材量>和坨时间>辅料量>软材温度,结果表明,新工艺成品率提高6.5%,减轻了劳动强度,并首次选用混合机制软材、炼胶机和坨的方法制备可泡服型小蜜丸[5]。

传统蜜丸制备所用的黏合剂为炼制过的蜂蜜,有报道改用蜂蜜:糖:水(1∶1∶0.3)及适量酒石酸混合一起炼制,改进后的黏合剂粘性强,与药粉混合后可塑性好,且节约蜂蜜用量,降低成本[6]。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开展复方研究,大力进行剂改。中医方剂多为复方,而且每个方剂都有其特定的配伍法度。完善丸剂质量标准,提高药物质量。丸剂的质量关系到它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人们的健康。目前不少中成药缺乏可靠的质量标准,疗效不够稳定。今后应在现有基础上采用一些新的分析方法对中药丸剂进行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提出药效成分的标示量范围和毒剧药成分的限量,确保丸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该方中以巴戟天、菟丝子、淫羊藿为君,滋肾补肝;再以熟地黄、玉竹、枸杞子、白芍养阴润肺、益胃生津;归身和养血脉,黄芪、苡米、苍术健脾益气,辅助主药共使肝肾肺脾胃、精气血阴阳俱能得养,做到补而不燥,滋而不腻,共为臣药。更佐川芎、丹皮、茺蔚子活血化瘀,柴胡疏肝解郁,调理气血,黄芩清热燥湿解毒,白藓皮祛风止痒,防风散风,引药到达病所,利皮毛而润肤除斑。

此次研究对去黄褐斑丸的性状、鉴别、检查进行了研究和制订,其中着重通过薄层色谱法和显微鉴别法对去黄褐斑丸的君臣佐使等重要药味进行定性鉴别,确定方中各种中药主要的有效成分,研究改变后对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和差异性,从而初步确定以祛黄褐斑丸中主要有效成分来判断本品的质量是否合格,使制剂质量具有可控性与稳定性,保证临床疗效的稳定与安全。

1  仪器与试剂

1.1 实验仪器

HH-S数显恒温水浴锅,江苏金坛市金城国胜实验仪器厂;ZF-20D暗箱式紫外分析仪,上海宝山顾村电光仪器厂;CS-800A型高速多功能粉碎机;辰和盛丰工贸有限公司;KQ3200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BCD-257SL電冰箱,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GB/T6003.1-1997标准检验筛,浙江省上虞市沪江仪器纱筛厂;数显鼓风干燥器,上海福玛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1.2 实验材料

祛黄褐斑丸(自制,批号:140101、140402、140403);淫羊藿对照药材(120831-201308)、黄芩对照药材(121073-201011)、当归对照药材(121023-201308)、白芍对照药材(121165-201204)均购自广东天泰药业有限公司;硅胶G(140909)由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提供;水合氯醛、甲醇、三氯化铁、甲酸、三氯甲烷、乙醇、乙醚、乙酸乙酯、石油醚、石油醚、浓氨试液、浓硫酸、甘油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祛黄褐斑丸显微鉴定方法

2.1.1 黄芪的显微鉴定

取祛黄褐斑丸(批号:140401)粉碎过100目筛,取少量粉末,加水合氯醛透化2次,稀甘油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纤维成束或散离,壁厚,表面有纵裂纹,两端断裂成帚形或较平截(黄芪)(见图1)。

2.1.2 巴戟天的显微鉴定

取祛黄褐斑丸(批号:140401)粉碎过100目筛,取少量粉末,加水合氯醛透化2次,稀甘油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类长方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有的一端尖,层纹、纹孔和孔沟明显,有的石细胞形大,壁稍厚(巴戟天)(见图2)。

2.1.3 当归的显微鉴定

取祛黄褐斑丸(批号:140401)粉碎过100目筛,取少量粉末,加水合氯醛透化2次,稀甘油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薄壁细胞纺锤形,壁稍厚,有极微细的斜向交错纹理(当归)(见图3、图4)。

2.2 祛黄褐斑丸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2.2.1 淫羊藿的薄层鉴别

(1)样品制备。

取本品粉末5g,加乙醇20mL,超声处理15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取淫羊藿对照药材粉末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同供试品溶液制成阴性对照溶液。

(2)色谱条件。

①层析材料以0.5%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

②点样量供试品溶液、阴性对照溶液各2μL及对照药材溶液各2μL。

③展开剂以石油醚-乙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

④展开方式向上展开。

⑤显色置于水平桌面,365nm紫外光灯观察至斑点颜色清晰。

(3)实验结果。

按拟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淫羊藿阴性对照色谱中,在与供试品色谱和淫羊藿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不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表明淫羊藿阴性样品无干扰(见图5)。

2.2.2 黄芩的薄层鉴别

(1)样品制备。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5g,加乙醇100mL,超声处理3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取黄芩对照药材粉末1g,加乙醇20mL,超声处理30min,滤过,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同对照药材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

(2)色谱条件。

①层析材料:含4%乙酸钠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

②点样量:供试品溶液2μL、对照药材溶液与阴性对照溶液各5μL。

③展开剂:以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为展开剂。

④展开方式:向上展开。

⑤显色:分别置日光下检视。

(3)实验结果。

按拟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黄芩对照药材色谱在与供试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样品无干扰,表明方法可行(见图6)。

3  结论

该实验证明祛黄褐斑丸中黄芪、巴戟天、当归具有显微鉴别特征,可用于该品的显微鉴定。对该品中淫羊藿、黄芩二味药的薄层鉴别,其斑点清晰,展开效果好。可作为祛黄褐斑丸质量控制方法之一,为祛黄褐斑丸的质量控制和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4  讨论

该实验采用TLC法对祛黄褐斑丸中淫羊藿、黄芩、川芎等药材进行了鉴别。在鉴别过程会出现薄层色谱实验常出现的问题,如:(1)边缘效应;(2)斑点不清晰或斑点颜色颜色较浅;(3)拖尾现象;(4)与其他干扰斑点分离不开,斑点Rf值过大或过小等。所以解决的方法有:(1)点样量适宜,原点直径应不大于3mm,若点条状带,则其“高度”应控制在1mm左右,或在原有展开剂比例的基础上加适量酸或碱。(2)喷显色剂使斑点清晰或浓缩供试品溶液,使其浓度增加。如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芍药苷,可选5%香草醛硫酸溶液作为其显色剂。(3)适当调整展开剂的极性,以将目标斑点与干扰斑点分离得更完全和使斑点的 Rf值控制在0.2~0.8范围内。(4)展开剂应现配现用,应当在配好后,强烈振摇,静置,以使展开剂的各组分充分混匀。预饱和时间应为20min以上,部分药物需要长时间预饱和,如淫羊藿,其预饱和时间应为30min左右。展开缸的密闭性应良好。此次实验也对川芎药材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但由于有阴性干扰,故不列入此次研究内容。

该实验显微鉴别特征明显,可用于方中药材的鉴定。TLC中各种成分的阴性对照均无干扰,方法专属性强,简单操作,准确度高,建议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标准控制的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 白秀云,孔昭生,张秀艳.塑制法制备中药小丸的研究[J].中医药学报,1996,24(3):42.

[2] 王地,张瑞新,郑跃全.全自动制丸机制备丸剂工艺探讨[J].基层中药杂志,1997,11(3):20.

[3] 梅淑华.水泛丸重差控制方法初探[J].基层中药杂志,1994,8(4):25.

[4] 何群,汤南滨,罗杰英,等.正交试验法优选降脂丸的最佳工艺条件[J].中成药,1996,18(8):4.

[5] 肖何.六味地黄丸和坨工艺改进研究[J].中成药,1999,21(10):543.

[6] 刘明乐,陆世钟.蜜丸黏合剂的改进探讨[J].中药材,1995,18(2):64.

猜你喜欢
质量标准
六月雪的研究进展
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奖的质量标准与制度完善
香芪生乳合剂质量标准研究
腰痛康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关于涉外护理质量标准的几点思考
海南黎药冰糖草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国家投7.37亿元支持中药标准化
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浅谈我校教学质量标准系统建设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