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

2019-11-04 00:17杨武杰
科技资讯 2019年20期
关键词:武术教学传承传统文化

杨武杰

摘  要:为进一步了解高校武术课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提供帮助,该文从武术精神本质、弘扬武术精神对高校学生人格品质的影响、公共体育课弘扬武术精神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现状从教师文化素养提升和落实武术精神研究两方面,为合理、有效地弘扬武术教学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传承提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校  武术教学  传统文化  传承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7(b)-0255-02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发展的未来,其精神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然而,现今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家庭过多的关爱,造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意识与集体意识的性格。已有研究显示,武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可以塑造人坚强、勇敢、和谐等意志品质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起重要作用。该文通过了解高校武术课教学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同时,更为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提供理论帮助。

1  武术精神的本质

武术精神的本质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第一,“整体为上”体现着爱国主义情怀,众多习武者用自己高超的武技保卫国家,用身躯捍卫民族尊严;第二,“崇德重义”反映出武术项目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更需要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学习中不断提升个人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第三,“止戈为武”体现着武术的文化内涵,为武是双方拳脚相搏的对抗,体现着竞争,止戈即是点到为止,也是对未来彼此行为的期待;第四,“自强不息”表现出一种面对困境依然坚持不懈的精神,一种不屈服、不言败的品质。当今社会,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都在不同程度地缺失,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替代不了武术所拥有的深厚的文化与道德素养,这让武术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任务。

2  高校武术课对学生传统文化的传承

2.1 武术课教学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传承

正确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类进化的惯性体现。对于学生来说,大学是思想观念完善的关键期,也是道德品质提高的重要阶段。教师通过武术课传播武术精神,学生耳濡目染体会武德思想,建立与时代发展相符的正确观念。通过灌输观念到形成习惯,让大学生在不经意间感受着生活中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变化,使自身修养得到提升。

2.2 武术课教学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我们熟知的习武者都是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保卫祖国。因为武德教育中要求习武者的首要目标就是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样的人物在中国的历史上不胜枚举。如少时投军抗金、精忠报国深受百姓爱戴的岳飞;又如遵循祖宗遗愿,克服重重危难收复台湾,捍卫国土完整的郑成功。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中有的武技高超,有的只是普通的习武者,但他们都在民族需要他们时秉存大义、勇往直前。课堂中,通过对学生讲解武者的事例,不仅能增强民族自豪感,也让其对爱国主义精神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3 武术课教学对学生自强不息精神的传承

武术的学习,需要进行系统的训练,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谚语,这体现出武术练习的艰辛,通过长期练习,能够培养人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在训练中,教练员会利用严冬酷暑的天气进行训练,这不仅能提高身体素质,提高学生抵御特殊气候变化的能力,更能培养人持之以恒的毅力。

2.4 武术课教学对学生舍生取义精神的传承

随着金庸、古龙等小说的畅销,学生对武侠文化中的为国为民、见义勇为的精神充满着钦佩。这些具有正能量的武侠文化,是武术文化的分支,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学习武术文化,可以培养其以身作则、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3  高校武术课教学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武术作为高校体育课的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学生的推崇和选择,在学习过程中,武德是每个习武者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然而,技术动作的学习是可以通过直观的讲解练习可以掌握,但武德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体会,很难理解与把控,更不利于评价和考核。现今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武术精神的弘扬出现了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3点。

3.1 武术课教师缺乏重视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起引领作用,而高校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多数教师重视技能和技巧的学习,对武术精神缺少系统化的培养。究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教师自身对武术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个人素养偏低;其二,在教学考核的过程中并没有针对武术精神的衡量标准,因此在发现学生有武德缺失现象时也没有及时纠正。

3.2 西方文化的冲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武术文化的传播,中西方的文化在逐渐交融,两方文化在融合的同时也对自身文化带来一定的影响。比如国外的很多运动都注重体能与核心力量的培养。武术作为技术性很强的一项运动,在授课时避免不了对技术动作教学的偏重,而忽略了文化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培育,这些因素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武术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3.3 关于武术课中弘扬武术精神的研究薄弱

武术精神的传播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支撑,但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对武术精神教学研究相对薄弱,导致弘扬武术精神实践缺乏理论支撑和引导。这主要表现有两点: 一是研究视角有偏差。不少学者都对“武术精神文化”进行研究,但研究的落脚点都在武术的技能化方面。二是研究方法缺乏实踐性和针对性,在开展武术精神的研究中,多数从学校发展角度,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使得公共体育课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与武术学习兴趣存在差异,导致研究成果的实际效用较低。

4  有效传承传统文化的对策

4.1 提高武术教师的文化素养

师资力量是武术精神得以弘扬的重要保障,各校针对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提高武术教师的文化素养,不断丰富其文化知识和道德素养的同时,加强对武术课文化内涵的剖析,切实将武术精神和技术学习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理解与感受武术精神的本质、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4.2 落实武术课传承传统文化的研究

为了提高武术课中武术精神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在开展武术课教研活动时可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以获得更具指导性、前沿性的研究成果来推动高校武术课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此外,在研究中,应突破西方体育运动思想的局限,对武术中的“武艺、武义、武德”等武术精神层面研究进行重视。

5  结语

武术课中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两方面,从教学角度来看,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考核都应从理论和技能两方面进行,理论主要包括“武德”等精神层面。从校方角度来看,应重视武术精神的传播,明确支持和关系的态度;从科学研究角度来看,要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提升思想观念和科研水平,建立良好的武术学科研究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岗,郭海洲.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现代化中的价值取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5):75-78.

[2] 郭玉成.体育的武术与文化的武术[J].搏击·武术科学,2007,4(5):l-3.

[3] 刘国立,赵瑜.武术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探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6(3):32-35.

[4] 周大坤.探讨传统武术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177-178.

猜你喜欢
武术教学传承传统文化
武术教学的第二课堂
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是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径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