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牙髓炎一次性根管与多次根管治疗的效果对比

2019-11-04 19:33钱秀云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1期

钱秀云

【摘 要】目的:分析急性牙髓炎开展一次性根管与多次根管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8年7月初~2019年6月底选定患有急性牙髓炎的患者66例,根据抽签法将以上患者分组,实验组33例(展开一次性根管治疗)及对照组33例(展开多次根管治疗)。结果: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更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牙髓炎开展一次性根管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多次根管治疗。

【关键词】急性牙髓炎;一次性根管治疗;多次根管治疗

【中图分类号】R78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1-03--01

牙科疾病中常见急性牙髓炎,患者牙髓组织出现了炎症,多数患者是从慢性牙髓炎转变而来,患者由于牙龈充血、疾病急性发作,导致发病。受到疼痛干扰,急性牙髓炎患者欲望较为急切,临床上主要采用多次根管治疗[1],可将患者牙髓中患病牙髓、牙体有效清除,利用根管填充,对感染路径起到有效阻断作用。本文全面分析了66例急性牙髓炎开展一次性根管与多次根管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从我院随机选择66例急性牙髓炎患者,时间控制在2018年7月初~2019年6月底,均知情同意,分组办法是抽签法,将3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男女比例是20:13,年龄分布是25岁至71岁,中位年龄是39.5岁;将33例患者纳入实验组,男女比例是21:12,年龄分布是26岁至70岁,中位年龄是39.0岁。可对比2组患者入组数据(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

1.2 方法

实验组33例(展开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前,利用温度检测、X线检查、叩击等,对患者患牙部位、根管与根尖之间情况进行准确了解,局麻,待麻醉起效后,为患者实施开髓减压处理,常规清洁,拔出根髓,利用X线或者根管测量仪,对长度进行测量,待根管完全干燥,利用医用糊剂、牙胶尖,填充根管,完全填充,避免漏充,根管固定时采用测压办法。

对照组33例(展开多次根管治疗):局麻,待麻醉起效后,为患者实施开髓减压处理,清除病变组织,利用X线或者根管测量仪,对长度进行测量,将根管口封闭,间隔14d,复诊1次,对患者根管填充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待允许填充,为患者填充根管。

1.3 效果分析[2]

治疗后,完全消失口腔不适,恢复正常咀嚼功能,X线显示,逐渐缩小病变范围至消失,根管填充物距离根尖2.0mm,为显效;治疗后,缓解疼痛,正常完成咀嚼动作,缓解口腔不适,X线显示,改善病变范围,为有效;不符合以上条件,为无效。总有效率是100.00%与无效率之差。

1.4 统计学处理

根据SPSS19.0软件相关计算方式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2 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更高,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急性牙髓炎患者临床表现是剧烈疼痛,患者患病突然,发病率逐年增加,可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呈现为严重下降态势。

急性牙髓炎开展一次性根管治疗,可行性较高,可彻底清除已经感染的牙髓,可将牙本质、牙齿中含有的有毒物质有效清除,为患者实施根管冲洗、根管消毒及根管填充等处理,可避免根管中进入细菌[3],在减少根尖周感染及病变方面,效果显著。

分析得出,为急性牙髓炎开展多次根管治疗,可导致患者就诊难度增加,患者容易再次发生感染,可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一定干扰,另外,若无法定位患者疼痛部位,不能根治患者病情,患者容易出现牙髓坏疽等情况,因此,应给予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分析得出,利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可避免以上问题,可同时完成预备及消毒、填充等步骤,可将患者复诊次数减少,可将患者治疗时间缩短。

临床实践证实,急性牙髓炎开展一次性根管治疗,可促进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可将患者到院就诊时间显著缩短,可将患者痛感显著减轻,可明显下降患者发生牙周病变及感染,临床參考性较高。

本组实验得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更高。

综合以上,急性牙髓炎开展一次性根管治疗的疗效显著优于多次根管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荐,临床运用价值较高。临床后续探讨中,应深入研讨一次性根管治疗临床优势,应增加本组选取样本数量,对疾病进一步分析,增加本组研究临床探讨意义。

参考文献

杨春梅.急性牙髓炎一次性根管治疗与多次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No.260(47):45+54.

刘宝军.对比一次性根管治疗与常规根管治疗术在急性牙髓炎治疗中的效果[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2).

潘金霞.一次性与常规根管治疗术治疗急性牙髓炎的效果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