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市成年居民糖尿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9-11-05 13:22刘丽熊仕茂杨婷婷蒋芝月张浩洪峰
贵州医药 2019年10期
关键词:杂豆薯类饮酒

刘丽 熊仕茂 杨婷婷 蒋芝月 张浩 洪峰

(1.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4)

随着社会发展,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加,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1]。中国有1.4亿糖尿病患者,并呈现发病率升高、患者年轻化的趋势[2]。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本研究通过对贵州省清镇市成年居民进行现况调查,了解该市成年居民糖尿病的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多级、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0 308名贵州省清镇市常住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常住成年居民:以身份证日期为准年满十八周岁,过去12个月累计居住满6个月的外来成年人口,或本地成年人口中离开未满12个月者)。

1.2调查方法 采用《2017年贵阳市居民疾病谱调查问卷》,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调查疾病为经过医疗机构诊断。

1.3指标 肥胖:根据2006年版 《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3],BMI(体质指数)<24 kg/m2为正常,24 kg/m2≤BMI< 28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中心性肥胖:根据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的标准[4],男性WHR(腰臀比)≥0.9,女性WHR(腰臀比)≥0.85 即符合中心性肥胖的诊断。

2 结 果

2.1单因素分析 10 308名调查对象中,糖尿病患者231名,糖尿病患病率为2.2%。性别、年龄、城乡、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高血压、吸烟、饮酒、夜间睡眠时长、每周运动频率、每周谷薯类及杂豆摄入、中心性肥胖、体质指数等因素患病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清镇市居民糖尿病单因素分析结果

注:职业5人缺失,婚姻状况3人缺失,吸烟454人缺失,饮酒234人缺失,夜间睡眠时长5人缺失,每周运动频率10人缺失,每周谷薯类及杂豆摄入13人缺失,每周蔬菜摄入310人缺失,每周豆类及坚果摄入23人缺失,体质指数18人缺失,中心性肥胖46人缺失。

2.2多因素分析 以是否患糖尿病为因变量(0=否,1=是),以夜间睡眠时长、每周运动频率、每周谷薯类及杂豆摄入、体质指数、中心性肥胖、城乡、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是否患高血压、是否吸烟、是否饮酒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城乡、年龄、职业、高血压、每周谷薯类及杂豆摄入、BMI、饮酒与糖尿病有关联,见表2。

表2 清镇市居民糖尿病多因素分析结果

注:*作为参考。

3 讨 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清镇市成年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2%,低于贵州省糖尿病患病率7.58%[5]和全国糖尿病患病率9.7%[6],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本次调查疾病均为既往经过医疗机构诊断的疾病,糖尿病的患病率为自报患病率,在调查对象中可能存在较多的潜在病例未被计入,所以糖尿病的防控工作需进一步深入。

随着年龄增大,人体组织细胞功能减退,糖类分解利用下降,很容易导致高血糖,因此,年龄增长是糖尿病一个确定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次研究结果亦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患病率不断上升。临床研究发现,许多高血压病人经常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较多地伴有高血压,尤其2型糖尿病患者至少有50%伴随有高血压,两者被称为同源性疾病。本次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患糖尿病的风险更大,但二者是独立关系还是并存关系仍需进一步探讨。肥胖本质是体内脂肪量的绝对增加,脂肪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炎性蛋白,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o)、白介素6(IL-6)、瘦素、内脂素、脂联素、抵抗素等,可诱导胰岛素抵抗的产生[7-8]。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了肥胖是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罪魁祸首,肥胖与2型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呈正相关。体质指数是目前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随着BMI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也随着升高。城镇和农村的就医条件、生活方式及膳食选择等各有不同,是导致糖尿病患病率在城乡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本次研究结果提示城镇居民可能更容易患糖尿病,与银川市、富阳市等地区研究结果相一致[9*10]。这可能与城镇居民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较大,体力活动较少,膳食不均衡等有关。饮酒对糖尿病的影响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内既往研究认为饮酒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国外大多研究结果则倾向于饮酒与糖尿病呈U型关系,适量饮酒对糖尿病有益[11]。本研究对是否饮酒两个亚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可能会降低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但具体饮酒量与糖尿病发病之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探讨。除以上因素外,本次研究还显示糖尿病与职业和每周谷薯类及杂豆摄入等因素也有一定的关联,但各职业间和每周谷薯类及杂豆摄入与糖尿病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的探讨。

综上所述,从本次研究看,城乡、年龄、职业、高血压、每周谷薯类及杂豆摄入、体质指数及饮酒与糖尿病发病密切相关。因此,针对城乡、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加强糖尿病综合防治工作,提倡合理膳食、控制体重和血压、增强全民健康教育以提高居民糖尿病防治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综合干预措施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杂豆薯类饮酒
2021 上海国际薯类产品及加工技术装备展览会
雁门关地区杂豆新品种筛选试验
杂豆主食化研究进展
饮酒,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陶渊明 饮酒》
薯类是健康食品吗?
与猫狗共饮酒
薯类主食化要注意4点
杂豆全覆膜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蕉藕淀粉与薯类淀粉特性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