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机车司机驾驶适性现状分析

2019-11-07 05:40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2019年5期
关键词:适性被试者年龄组

张 亮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 西安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所宝鸡分所,陕西 宝鸡 721000)

驾驶适性是职业适性的一种,是指驾驶人安全有效地从事驾驶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生理、心理素质的最低特征。驾驶适性检查就是采用心理学、医学和计算机检测手段,通过驾驶员适应性检测设备等,检测和评价驾驶员所具备的完成驾驶工作的素质和能力,然后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判断驾驶员的观察判断能力、操作反应能力及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对铁路机车司机进行驾驶适性检查,筛查不合格者,并及时对该人群进行健康干预和心理疏导,使其尽快达到驾驶人员的基本要求,对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1]。为了解某铁路局集团公司机车司机驾驶适性现状,选取该铁路局集团公司机车司机2018年职业体检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铁路机车司机的驾驶适性合格率。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2018年某铁路局集团公司2个机务段共802名机车司机职业健康体检中驾驶适性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将在体检中有1项或多项潜在健康危险因素,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肥胖的人员归为慢性高危人群。

1.2 检测方法

1.2.1 检查项目

速度估计:用以检查被试者在运行中的速度估计能力及过早或过缓的反应倾向。复杂反应判断(以误反应次数计):用于检查被试者在复杂信息条件下的注意力分配能力、手脚协调能力及相应的抗干扰能力。深视力:用于检测被试者辨别物体深度运动的感知能力,是视觉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动视力:即当观察物与被试者在一定相对运动时被试者对物体的视觉辨认能力。夜视力:检测被试者受强光刺激后的暗适应能力。

1.2.2 评价标准

按照《铁路机车司机职业健康检查规范》(TB/T 3091—2008)中在岗期间定期检查标准。速度估计为800 ms ~ 2500 ms,复杂反应判断(以误反应次数计)为≤5次,深视力为-22 mm ~ + 22 mm,动视力为≥0.2,夜视力为≤35 s[2]。对以上检查指标中有2项及以上不合格可进行复查,复查后只有1项不合格判定为基本合格,对复查后2项及以上仍不合格者判定为驾驶适性不合格。

1.2.3 仪器设备

采用LJ9305 心理综合测试系统,LJ9204-B 深视力检测仪,LJ9306-B 动视力测试仪,LJ9307-B 夜视力测试仪。以上仪器设备均由A企业生产,测试装置与测试方法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1.2.4 统计方法

2 调查结果

2.1 不同年龄驾驶适性检查结果

不同年龄机车司机驾驶适性检查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802名机车司机驾驶适性检查5个项目合格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7.92,P< 0.01),各检查项目合格率顺位依次是深视力(95.8%) >速度估计(91.8%) >复杂反应(88.8%) >动视力(85.8%) >夜视力(81.3%)。

速度估计合格率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2.63,P< 0.01);复杂反应判断合格率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8.79,P< 0.01)。以上2个检查项目各年龄组合格率顺位均为:20 ~ 29年龄组 > 30 ~ 39 年龄组 > 40 ~ 49 年龄组 > 50 ~ 59 年龄组。

深视力合格率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4.32,P> 0.05);动视力合格率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4.13,P> 0.05);夜视力合格率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2,P> 0.05)。5 项检查合格率 50 ~ 59 岁年龄组均最低。

表1 不同年龄机车司机驾驶适性检查结果

2.2 慢性高危机车司机驾驶适性检查结果

慢性高危机车司机驾驶适性检查结果比较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慢性高危人员与体检指标正常人员之间速度估计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5.57,P< 0.01);复杂反应有统计学意义(X2= 12.21,P< 0.01);深视力有统计学意义(X2=10.28,P< 0.01);动视力有统计学意义(X2= 5.94,0.01<P< 0.05);夜视力有统计学意义 (X2= 22.80,P< 0.01)。5个检查项目慢性高危人员的合格率均比正常人员低[3]。

表2 慢性高危机车司机驾驶适性检查结果

3 调查结论与分析

3.1 有关结论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调查地区机车司机驾驶适性检查结果整体不容乐观。驾驶适性5个检查项目的平均合格率为88.6%,其中动视力、夜视力合格率相对较低,50 ~ 59年龄组合格率均最低,慢性高危人群合格率相对较低。

按照《铁路机车司机职业健康检查规范》(TB/T 3091—2008) 中“铁路机车司机视觉功能评价标准”,在岗期间裸眼远视力≥4.8,或者矫正视力≥5.0。在检查的802名机车司机中,裸眼远视力低于4.8的180人、占22.4%,矫正视力低于5.0的59人、占7.4%。从长期观察和检查结果来看,生理性的远视力好坏与驾驶适性检查结果成正相关,即远视力好驾驶适性合格率高、远视力差驾驶适性合格率低,尤其是夜视力、动视力较为明显。对于同一名机车司机,因自身原因,如用眼过度或慢性病而导致视力下降,从而影响驾驶适性检查结果;正常生理原因的老花眼,对夜视力、动视力检查结果也会产生一定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50岁以上机车司机的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会逐渐下降,对速度估计和复杂反应检查结果会有一定的影响。

3.2 原因分析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和行车密度不断提高,劳动强度增加,为保证运输安全,机车司机心理压力较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工作倦怠等不良情绪[4];乘务环境(即机车驾驶室)存在如噪声、振动等职业危害因素,长期在此环境中对听力、触觉产生影响;生活中手机、电子产品的频繁使用,上网时间明显增加,对视力造成一定的影响,个别职工视力急剧下降,且未配戴眼镜矫正视力;慢性病和慢性高危人群,体检指标异常导致靶器官受损,身体机能下降,从而影响身体的综合反应能力。

3.3 改进建议

目前,根据《铁路机车司机职业健康检查规范》要求,针对驾驶适性检查结果不合格的人员,采取2周后复查的方法。在此期间,要求机车司机平衡饮食和保持良好心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戒烟戒酒、适量运动,慢性病者按时服药,视力差者佩戴合适的眼镜矫正视力。经复查后有70% ~ 80%的人员达到合格标准。为了进一步提高机车司机驾驶适性合格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在今后工作中,一是优化运输企业机车司机管理制度,主管部门通过合理安排交路、降低工作强度[5];二是建立职工健康动态监测管理系统,加强健康教育、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工作压力[6],同时改善工作环境、消除有害因素;三是加强对慢性高危人员的健康管理,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平衡饮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加强锻炼,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四是减少手机及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注意用眼卫生,对于视力下降明显的职工及时矫正视力,佩戴合适的眼镜,达到上岗规定视力要求;五是提升机车司机的成就感、获得感,增强职业的责任感,荣誉感[7]。

4 结束语

机车司机作为特殊职业人群,在铁路行车安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掌握其驾驶适性现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给主管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以便尽快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于不合格并确定为慢性高危人员者应及时调离机车乘务岗位;对于基本合格者,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健康认知和管理的能力;相关部门应采取健康监护、健康干预、心理疏导等措施,提高机车司机的驾驶适性合格率,力争达到机车司机的标准要求,确保行车安全。

猜你喜欢
适性被试者年龄组
学校教育空间设计的三个关注维度——以翔安区第一实验小学“适性教育”为例
不同年龄芦苇繁殖特征研究
德西效应
适性教育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适性教育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德西效应
适性的物理课堂需要“三原色”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
鄂尔多斯地区2005-2014年无偿献血人群年龄性别分布及其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