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2019-11-09 21:11黎金凤陈小静虞莉范恩勇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23期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无偿献血者

黎金凤 陈小静 虞莉 范恩勇

[摘要] 目的 了解扬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核酸检测情况。 方法 对扬州地区2015~2017年118 515例血液核酸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进行检测,采取8人份混合检测模式,阳性拆分单检,实验均设有内部对照品、质控、阴阳性对照,拆分阳性标本送江苏省血液中心进一步确认。 结果 2015~2017年共检出HBV-DNA阳性106例,阳性检出率0.09%;检出HIV-RNA阳性4例,阳性检出率0.003%;未检出HCV-RNA阳性。HBV-DNA阳性送检标本经省血液中心确证为阳性100例,占94.34%,HIV-RNA阳性确证为阳性2例,占50.00%。18例上海科华HBV-DNA阳性献血者中抗-HBc阳性率100.00%。 结论 核酸检测技术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可以提高输血安全系数,保证用血安全,与酶联免疫检测联合应用,可以更好地保护献血者资源,为社会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挽救患者生命。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核酸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中图分类号] R44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9)23-011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test results of blood nucleic acid of volunteer blood donors in Yangzhou area. Methods A total of 118 515 blood nucleic acid specimens which were collected from 2015 to 2017 in Yangzhou area were detect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A mixed detection mode of 8 people was applied, and split separated test was used for positive specimens. The experiment was equipped with internal control, quality control, and negative and positive controls. The positive specimens were split and further confirmed by the Jiangsu Blood Center. Results A total of 106 HBV-DNA positive samples were detected from 2015 to 2017, and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was 0.09%; 4 cases were positive for HIV-RNA, and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was 0.003%; no positive HCV-RNA was detected. The HBV-DNA positive specimens were confirmed to be positive in 100 cases by the provincial blood center, accounting for 94.34%. HIV-RNA positive specimens were confirmed to be positive in 2 cases, accounting for 50.00%. The anti-HBc positive rate in 18 HBV-DNA positive donors by KHB was 100.00%. Conclusion Nucleic acid detection technique for blood screening of blood donors can improve the safety factor of blood transfusion and ensure blood safety. Combined with enzyme-linked immunoassay, it can better protect the blood donor resources, provide safe and effective blood for the society, and save the lives of patients.

[Key words] Volunteer blood donors; Blood screening; Nucleic acid detection technolog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血液篩查是确保血液及血液制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的是抗原或抗体,使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但输血传播疾病仍时有发生。由于病毒感染“窗口期”较长及病毒变异、隐匿性感染等因素的存在,ELISA法未能及时检测出病毒标志物,使临床输血存在一定的风险。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detection technology,NAT)用于血液筛查可直接检测血液中病毒核酸,有效缩短检测方法的“窗口期”,同时还可帮助筛查低病毒载量感染的血液[1],降低输血感染的风险,已成为发达国家血液筛查病毒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保障血液安全,我国也提出了在“十二五”末实现血液核酸检测全覆盖的目标[2]。目前用于血液筛查的核酸检测技术主要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转录介导扩增技术(transcription-mediated amplification,TMA)[3],本血站自2015年起,在原2遍ELISA法检测的基础上,对ELISA法阴性或单试剂阳性标本增加了核酸检测,对于筛查隐匿性肝炎或病毒感染“窗口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将我站2015~2017年118 515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核酸检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18 515例标本均来自2015~2017年扬州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献血者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年龄18~55周岁,核酸标本采集后4 h内3500 r/min离心15 min,放2℃~6℃冰箱保存,48 h内送检验科,72 h內完成核酸检测。

1.2 试剂与方法

核酸试剂(HBV-DNA/HCV-RNA/HIV-RNA)由上海科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标本检测采取8人份混合检测模式,实验均设有内部对照品(内标)、质控、阴阳性对照,汇集阳性标本次日拆分检测,拆分HBV-DNA、HCV-RNA、HIV-RNA阳性标本送江苏省血液中心进一步确认。

1.3 仪器与设备

全自动STAR加样系统(Hamilton公司,瑞士)、ABI7500扩增仪(ABI公司,美国)、ESCOⅡ型生物安全柜(ESCO公司,新加坡)、漩涡混合仪、手掌型离心机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6.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核酸检测结果

2015~2017年扬州市中心血站118 515例无偿献血者标本核酸检测结果的汇集阳性171例,拆分阳性110例(64.32%),其中HBV-DNA 106例(0.09%),HCV-RNA未拆出,HIV-RNA4例(0.003%),见表1。

2.2 拆分阳性标本送检确认情况

2015~2017年扬州市中心血站核酸拆分阳性106例HBV-DNA和4例HIV-RNA标本送江苏省血液中心确认后,HBV-DNA确认100例阳性(94.34%),HIV-RNA确认2例阳性(50.00%),见表2。

2.3 HBV-DNA阳性标本乙肝“两对半”结果

2015~2017年扬州市中心血站18例上海科华HBV-DNA阳性标本经江苏省血液中心确认,结果显示罗氏核酸检测HBV-DNA均为阳性及罗氏化学发光“两对半”结果HBcAb均为阳性,见表3。

3 讨论

输血目前仍是临床无法替代的重要治疗手段,但血液安全问题又给患者带来风险,如何降低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保证血液的安全一直是血站人员持续改进的目标[4]。HBV、HCV和HIV经血传播一直是国内、外输血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常规ELISA法可检测血液中的抗原和抗体,但当献血者在感染“窗口期”或隐匿性感染时献血,受血者将面临输血后感染肝炎或HIV病毒的风险[3]。有文献表明[3,5],美国90%以上的输血传播HIV和HBV感染及75%以上的输血传播HCV感染均来自“窗口期”患者血液。我国属于肝炎的高发区,人群中HBsAg携带率较高,HBV流行率大于60%,处于HBV“窗口期”或OBI的献血者血液是导致HBsAg筛查后输血传播感染HBV残余风险的主要原因。我国目前筛查献血者是否感染HBV的病毒标志物为HBsAg,不能消除HBV感染“窗口期”以及隐匿性感染或存在HBV变异株造成的漏检。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乙肝病毒感染,可通过输血、器官移植等传播乙肝病毒[6]。核酸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血液检测方法因其灵敏度与特异性较高得到了广泛应用,可有效缩短病毒窗口期及检出隐匿性感染及病毒变异,提高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可将输血传播HBV、HCV、HIV的ELISA法检测“窗口期”分别由原来的56 d、70 d、22 d缩短到41 d、12 d、11 d[7]。

本文表1结果显示,本血站2015~2017年共检出HBV-DNA阳性 106例,阳性检出率0.09%;检出HIV-RNA阳性4例,阳性检出率0.003%,与中国台湾、泰国、中国香港等地区检出率基本接近[8];未检测出HCV-RNA的原因可能为:①常规ELISA两种试剂组合有效检测出HCV抗体阳性标本。②HBV为DNA 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而HCV为RNA病毒,RNA为单链病毒,不稳定,容易分解和变异。③由于开展NAT检测时间不长,标本量不够大,所以未检测出HCV-RNA阳性标本[9]。表2结果中,科华核酸HBV-DNA阳性标本经省血液中心确认阳性率94.34%(100/106),HIV-RNA阳性经省血液中心确证为阳性2例,占50.00%(2/4),说明本血站科华核酸检测系统仍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尽管核酸检测优势明显,但其对血液样本、检测环境及操作人员水平等要求较高。如标本的采集、储存条件、离心转速、运输条件、检测时效、加样量等每一环节差错均可能导致检测失败或漏检的发生,血液标本质量和标识的正确性是保证血液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直接影响血液的检测结果和血液的可追溯性[10]干扰物质的存在,导致样本中病毒的降解,造成试验假阴性的结果[11]。

本研究表3结果显示,18例HBV-DNA阳性献血者中抗-HBc阳性率为100.00%,提示抗-HBc是HBV输血感染的一个重要血清学标志物[12]。HBV-DNA阳性检出率与HBcAb阳性之间密切相关,在HBV流行率较高的地区如印度、埃及、印度尼西亚等,HBV-DNA在HBcAb阳性人群中的检出率高达6.25%~30.00%[5]。同时,表3结果中发现有6例HBsAg经省血液中心发学发光确认为阳性,可能与本血站所用试剂灵敏度或病毒抗原低浓度有关,说明ELISA法仍存在一定漏检风险,如果病毒浓度处于极低水平,由于病毒颗粒在血浆中的泊松分布,取样时未能吸取到带有病毒的样本,也容易造成漏检[11]。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可减少低浓度HBsAg携带者的漏检,这对早期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13]。有文献报道[14],急性艾滋病毒感染者,血清P24抗原减少、抗体增加,导致出现“第2窗口期”,其抗原浓度比试剂检测限低,核酸检测也不排除出现漏检,或为了有效控制病毒感染,必须重视抗体检测,尽早发现感染者。同时,核酸检测易受众多因素干扰,存在一定的检测假阳性。因此,在血液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也不是绝对可靠,不能完全代替酶联免疫检测,两者各具优势,存在一定的互补性,给予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血液病毒检测的检测准确性,保留部分献血者[15]。

综上所述,核酸检测技术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可以提高输血安全系数,保证用血安全,与酶联免疫检测联合应用,相当于两道牢固的血液安全屏障,能够极大地降低输血残余风险,可以更好地保護献血者资源,为社会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挽救患者生命[16]。

[参考文献]

[1] 王志宏,余东娟. 血清学与核酸检测对献血者血液筛查结果的对比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3):452-454.

[2] 濮云峰,曹锁春,张建伟. 常州市无偿献血筛查结果分析[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18(6):607-608.

[3] 柯苑,赵静,马成平,等. 核酸检测技术在献血人员血液筛查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20):2858-2859.

[4] 方奎明,孙昂,吴晓晋. 血液核酸检测降低经血传播疾病风险的研究[J]. 实用预防医学,2016,23(10):1188-1190.

[5] 周怡,史恩溢,曹谊. HBsAg阴性献血者隐匿性HBV感染的血清学特征及其与病毒载量的关系[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17,19(6):570-573.

[6] 莫锦政,谢敬文,马伟文. 核酸检测技术在献血者HBsAg筛查中的意义[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6):61-62.

[7] 徐晶. 核酸检测技术在南昌地区无偿献血血液筛查中的应用[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5):437-438.

[8] 方昌志,傅颖媛,钱榕. HBsAg阴性献血者输血HBV感染残余风险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12):35-41.

[9] 邱筱椿,王玲玲. 上饶地区开展血液核酸筛查应用情况[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8,36(2):285-287.

[10] 石庆秋,罗必泰. 血液病毒核酸集中化检测的实践和体会[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8,36(2):279-281.

[11] 粱浩坚,汪传喜,许结仪. 2011~2014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核酸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6,6(10):138-141.

[12] 夏云峰. 张家港地区献血者血液核酸检测结果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6):2174-2175.

[13] 黄丽琼. 三种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的结果分析[J]. 吉林医学,2013,34(26):5418-5419.

[14] 李玉泉. 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血液病毒的比较分析[J]. 卫生检验,2016,(31):45-47.

[15] 杜荣松,郑优荣,王淏,等. 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不合格原因分析[J]. 现代医院,2018,18(4):485-487.

[16] 王湘屏,郭建波. 衡阳地区无偿献血者核酸检测结果分析[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18,20(6):563-565.

(收稿日期:2019-02-01)

猜你喜欢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无偿献血者
优质护理对无偿献血者护理效果及血液质量的影响分析
TNF—α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探讨
腰围与体重指数对无偿献血者脂肪血的预测价值
ELISA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价值的分析
TP—ELISA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灰区内结果分析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
广州地区1022172例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
2005~2012年无锡地区无偿献血者输血感染检测指标分析
邢台地区无偿献血者ABO血型分布及正反定型不符调查分析
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HBV/HCV/HIV的两种检测方案比较研究